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者】 赵德英
【机构】 吉林省双辽市第四中学
【摘要】【关键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职责。但一直以来,思想品德课被人们看作是一门说教课程,枯燥的说教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相当乏味。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而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那么,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动态过程。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一过程,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友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心理轻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产生愉悦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表自己的创意。要想做到这一点,一是教师要转变角色,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探索的过程,实现由传道、授业、解惑向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转变。二是教师要用真情感染学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具有感染性特征,教师的积极情感对诱发学生的体验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用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去感染、影响学生,恰当地组织教学,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产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为兴趣生成创设良好的必要条件。
二、巧用案例、故事、笑话、公益广告,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知识往往比较抽象、枯燥、难以理解。在教学中,应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案例、故事、笑话来说明一个知识点,则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与掌握。如在讲《做一名友好往来的使者》时,引用了《早点》、《不是东西》两则小笑话,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深刻地体会到了文化的差异。可见,在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可以很好的激活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多下工夫、多搜集一些案例、故事、笑话、公益广告。当然,对于资料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举例并不是多多益善,也不是让学生一看了之、一笑了之。而应该做到恰到好处地引用与解析,这样教与学的效果才会达到最佳。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发挥案例、故事、笑话、公益广告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三、教学中转换师生角色,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宗旨就是以人为本。将课堂还给学生,解放学生双手和大脑是我们政治教师急需解决的一个大问题。转变师生角色就是要求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强烈。对此,我们专门对我校七年级两个班一百零五名学生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1.对相同的问题能够提出多种不同解决办法的学生有八十三人,占百分之七十九,体现了多数学生思想十分活跃;2.表示愿意参加班集体等活动的学生有九十八人,占百分之九十三,足以体现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强;3.表示愿意在活动中一显身手,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的学生由一百零一人,占百分之九十六。由此可见,教师要从演员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把学生过去只当观众角色转变为教学舞台上的表演者是多么重要。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小组辩论、小组抢答、小品表演等多种形式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进来,在教师主导的前提下,积极创造多种条件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将过去沉闷的课堂变为学生施展才华的竞技场和学习的乐园。
总之,思想品德课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专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选择得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现代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变的直接、形象且生动。增强教学趣味性,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活动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逐步学会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