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多维度力促计算机专业教师团队建设
【作者】 刘健
【机构】 沈阳市信息工程学校
【摘要】教育要发展,师资须先行,我校作为IT类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是学校建设的主干。学校通过培养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信息化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全面进行师资团队建设,收效良好,为职业学校建设优秀师资队伍开启新的篇章。【关键词】CDIO 信息化能力 职业素养
【正文】当前,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三年内将重点支持千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中职示范校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为贯彻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政策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我校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以培养计算机专业教师专业能力为出发点,以培养计算机专业教师信息化能力为依托,以培养计算机专业教师职业核心能力为抓手,多维度进行教师团队建设。
一、培养以CDIO思想武装的具有领先理念和技术的、良好工学结合能力的IT教学骨干精英。
CDIO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 ,让学生以主动的、 实践的、 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力、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为了更好地培养信息类技术人才,服务于区域经济,解决中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突出矛盾,我校以CDIO理念融合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创造性地将CDIO本土化,在充分考虑学生、教师、产业和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基础上,用CDIO改造我们的教学,从调研到评价全程贯穿CDIO,促进示范校的五大专业(计算机动漫、计算机平面、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建设跨越式发展。
学校聘请了专门研究机构提供咨询服务,并成立了CDIO项目小组,由专家咨询团队与我校督导室、教学部主任及教学专业带头人共同组成。双方共同制定周密详尽的实施计划,遵循CDIO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我校的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通过多次调研、论证分析形成调研报告,并经反复修改,初步构建我校的岗位能力指标体系,据此再梳理现有的课程体系、项目体系、课外活动项目、教材资源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构思、设计和实施一体化的项目和课程体系,制定CDIO思想指导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以项目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考核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模式改革为推动力,以项目为导向的教材改革为重要支撑,推动和落实CDIO教育教学改革进项目、进课堂、进教材。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一批计算机专业骨干精英,成为学校专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培养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及信息化素质的、参加省赛、国赛为学校创造品牌效应的教师骨干。
信息化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我校通过搭建教学信息资源平台、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平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平台全面进行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提升。
1、学校搭建教学信息资源平台,将教学中的优秀课件上传到校园网,供大家学习和应用,营造信息化教学氛围。
学校在师资建设方案和听评课标准中均体现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应用,同时定期组织分层次的信息化能力培训,包括全员信息化能力培训、骨干教师信息化能力强化培训、信息化参赛选手打造培训等,并邀请相关企业和专家来校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培训,从各种软件功能的使用技巧、脚本编写、稿本撰写及信息化发展的趋势等不同角度,包括思维导图、微课等的培训,极大地拓展了老师们的视野,丰富了老师们的思路,为我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学校搭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平台,为学校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1)组织学校广大教师参与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课题项目11项子课题、牵头开发国家共建共享计划15门课程、参与开发国家共建共享计划7门课程,包括1个组长单位及7个副组长单位,涉及计算机应用、计算机游戏与动漫、计算机平面、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技术应用、数学、语文、德育、英语等科目,有近百名教师参与了此课题项目,从开发精品课程资源、集成通用主题素材、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专业群落网站到制订资源技术规范。大大锻炼提升了老师们的信息化能力。
(2)加强对外交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赛事,打造信息化教学能力。通过参加省信息化大赛、省软件大赛、国家信息化大赛、全国说课大赛,锻炼和培养了一批选手型教师,为我校连年夺得国赛金牌和一等奖。同时在参赛过程中,一些老师声名雀起,受到一些兄弟单位的邀请,参加一些交流展示活动,加速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3)积极与企业互动,让教师进企业参与项目的制作,如我校教师参与铭远动漫联合制作的《绿色种子》、《南京数字城市》等,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实践能力。
3、学校搭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平台,通过校务管理系统、校园邮局、数字办公等校园网平台,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应用及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培养具有教师职业核心能力的、具备自我修炼能力及阳光心态的教师团队。
随着中国企业的现代化进程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以及就业市竞争越来越激烈,在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下,职业素养教育与培养必然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2013年7月,我校与北京澜海源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教师职业化和职业素养课程开发”项目。
项目以社会及企业用人需求为核心;以学生自主成长,为结果负责为目标,进行职业素养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培养教师职业化能力与认知、打造职业化教师团队,完成以6课时为单元的职业素养系列课程开发,实现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最终提升学校的整体品牌。
项目通过调研考察、动员宣传、项目调研、人员筛选、制定实施计划、正式启动、培训+辅导等一系列流程,进行了12门课程的开发:“成长的翅膀”、“个性场合与魅力”、“时间与我同行”,“魅力表达”“团队合作”、服务意识”、“创业精神”、“如何销售自己”、“问题伴我成长”、“职业规划”、“企业生存记”、“成功面试”。
以严谨的顾问辅导流程引领老师对职业素养内容进行系统的体验式学习。严格按照制定的项目时间表进行。期间共有5次辅导,每次有互动有演练,之后还有思考作业。最终将达到一个效果,就是老师职业化理念的内化。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老师对企业任务理解的过程,就是老师职业化的过程。
每完成六门课程开发,全校都召开职业素养阶段汇报会,同时邀请沈阳市教育研究院的相关领导。通过双方项目经理对项目的回顾,通过六个课程组形式各异的汇报方式展现培训成果。旨在通过总结成果,加强效果。
四、成效显现
1、教师职业化初见成效
表现在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在专业能力上有大幅度的显著提升,在CDIO理念的影响下,对本专业的建设及发展有了更准确的定位,同时形成了建立一体化专业设计的基本思想、一体化教学模式、一体化课程与实践、一体化学习经验。对学生的培养覆盖了知识、能力和态度。
教师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在逐渐深入人心,老师们将自己的岗位专业地完成到最佳,准确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教师职业化”帮助更多的学生在学校有效成长;帮助学生人生的发展。同时要完善自我,即获得高层次人生需求的满足。把职业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教学行为发生显著变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更多采取开放性原则,更善于设计和调动学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到教学进程中,形成教学共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个人、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的建造能力,双重目标的学习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3、我校教师近几年在全国信息化大赛、全国说课比赛、省软件大赛中均表现突出。(附表)
五、几点思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教育业绩,学校才能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校通过多项举措,全力进行计算机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是示范校建设的需要,是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通过专业能力、信息化能力及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及建设,将我校教师团队建设进程全面推进。
面对学校近几年的新发展,展望新征程,我校将继续以教师的发展为本,进行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壮大继续谱写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顾佩华 沈民奋 陆小华 译《重新认识工程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顾佩华 陆小华《基于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OL],2010-07-06
http://www.edu.cn/jxyj_10154/20100706/t20100706_493393.shtml
[3] 顾佩华 沈民奋 李升平 庄哲民 陆小华 熊光晶《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2007,12,http://wenku.baidu.com/link?url=rI0kYQc-fcgLCEgJUeV1Wb2FqM73AZ8Eav9B7zVaJCnQsvody2vYG-A4QlPoLHnjcM9kEZLPlzpvnggugBPf2biIU3Hs7mamdh31qZXwBSK
一、培养以CDIO思想武装的具有领先理念和技术的、良好工学结合能力的IT教学骨干精英。
CDIO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 ,让学生以主动的、 实践的、 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力、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为了更好地培养信息类技术人才,服务于区域经济,解决中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突出矛盾,我校以CDIO理念融合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创造性地将CDIO本土化,在充分考虑学生、教师、产业和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基础上,用CDIO改造我们的教学,从调研到评价全程贯穿CDIO,促进示范校的五大专业(计算机动漫、计算机平面、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建设跨越式发展。
学校聘请了专门研究机构提供咨询服务,并成立了CDIO项目小组,由专家咨询团队与我校督导室、教学部主任及教学专业带头人共同组成。双方共同制定周密详尽的实施计划,遵循CDIO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我校的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通过多次调研、论证分析形成调研报告,并经反复修改,初步构建我校的岗位能力指标体系,据此再梳理现有的课程体系、项目体系、课外活动项目、教材资源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构思、设计和实施一体化的项目和课程体系,制定CDIO思想指导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以项目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考核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模式改革为推动力,以项目为导向的教材改革为重要支撑,推动和落实CDIO教育教学改革进项目、进课堂、进教材。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一批计算机专业骨干精英,成为学校专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培养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及信息化素质的、参加省赛、国赛为学校创造品牌效应的教师骨干。
信息化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我校通过搭建教学信息资源平台、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平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平台全面进行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提升。
1、学校搭建教学信息资源平台,将教学中的优秀课件上传到校园网,供大家学习和应用,营造信息化教学氛围。
学校在师资建设方案和听评课标准中均体现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应用,同时定期组织分层次的信息化能力培训,包括全员信息化能力培训、骨干教师信息化能力强化培训、信息化参赛选手打造培训等,并邀请相关企业和专家来校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培训,从各种软件功能的使用技巧、脚本编写、稿本撰写及信息化发展的趋势等不同角度,包括思维导图、微课等的培训,极大地拓展了老师们的视野,丰富了老师们的思路,为我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学校搭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平台,为学校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1)组织学校广大教师参与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课题项目11项子课题、牵头开发国家共建共享计划15门课程、参与开发国家共建共享计划7门课程,包括1个组长单位及7个副组长单位,涉及计算机应用、计算机游戏与动漫、计算机平面、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技术应用、数学、语文、德育、英语等科目,有近百名教师参与了此课题项目,从开发精品课程资源、集成通用主题素材、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专业群落网站到制订资源技术规范。大大锻炼提升了老师们的信息化能力。
(2)加强对外交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赛事,打造信息化教学能力。通过参加省信息化大赛、省软件大赛、国家信息化大赛、全国说课大赛,锻炼和培养了一批选手型教师,为我校连年夺得国赛金牌和一等奖。同时在参赛过程中,一些老师声名雀起,受到一些兄弟单位的邀请,参加一些交流展示活动,加速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3)积极与企业互动,让教师进企业参与项目的制作,如我校教师参与铭远动漫联合制作的《绿色种子》、《南京数字城市》等,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实践能力。
3、学校搭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平台,通过校务管理系统、校园邮局、数字办公等校园网平台,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应用及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培养具有教师职业核心能力的、具备自我修炼能力及阳光心态的教师团队。
随着中国企业的现代化进程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以及就业市竞争越来越激烈,在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下,职业素养教育与培养必然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2013年7月,我校与北京澜海源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教师职业化和职业素养课程开发”项目。
项目以社会及企业用人需求为核心;以学生自主成长,为结果负责为目标,进行职业素养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培养教师职业化能力与认知、打造职业化教师团队,完成以6课时为单元的职业素养系列课程开发,实现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最终提升学校的整体品牌。
项目通过调研考察、动员宣传、项目调研、人员筛选、制定实施计划、正式启动、培训+辅导等一系列流程,进行了12门课程的开发:“成长的翅膀”、“个性场合与魅力”、“时间与我同行”,“魅力表达”“团队合作”、服务意识”、“创业精神”、“如何销售自己”、“问题伴我成长”、“职业规划”、“企业生存记”、“成功面试”。
以严谨的顾问辅导流程引领老师对职业素养内容进行系统的体验式学习。严格按照制定的项目时间表进行。期间共有5次辅导,每次有互动有演练,之后还有思考作业。最终将达到一个效果,就是老师职业化理念的内化。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老师对企业任务理解的过程,就是老师职业化的过程。
每完成六门课程开发,全校都召开职业素养阶段汇报会,同时邀请沈阳市教育研究院的相关领导。通过双方项目经理对项目的回顾,通过六个课程组形式各异的汇报方式展现培训成果。旨在通过总结成果,加强效果。
四、成效显现
1、教师职业化初见成效
表现在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在专业能力上有大幅度的显著提升,在CDIO理念的影响下,对本专业的建设及发展有了更准确的定位,同时形成了建立一体化专业设计的基本思想、一体化教学模式、一体化课程与实践、一体化学习经验。对学生的培养覆盖了知识、能力和态度。
教师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在逐渐深入人心,老师们将自己的岗位专业地完成到最佳,准确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教师职业化”帮助更多的学生在学校有效成长;帮助学生人生的发展。同时要完善自我,即获得高层次人生需求的满足。把职业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教学行为发生显著变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更多采取开放性原则,更善于设计和调动学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到教学进程中,形成教学共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个人、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的建造能力,双重目标的学习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3、我校教师近几年在全国信息化大赛、全国说课比赛、省软件大赛中均表现突出。(附表)
五、几点思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教育业绩,学校才能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校通过多项举措,全力进行计算机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是示范校建设的需要,是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通过专业能力、信息化能力及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及建设,将我校教师团队建设进程全面推进。
面对学校近几年的新发展,展望新征程,我校将继续以教师的发展为本,进行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壮大继续谱写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顾佩华 沈民奋 陆小华 译《重新认识工程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顾佩华 陆小华《基于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OL],2010-07-06
http://www.edu.cn/jxyj_10154/20100706/t20100706_493393.shtml
[3] 顾佩华 沈民奋 李升平 庄哲民 陆小华 熊光晶《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2007,12,http://wenku.baidu.com/link?url=rI0kYQc-fcgLCEgJUeV1Wb2FqM73AZ8Eav9B7zVaJCnQsvody2vYG-A4QlPoLHnjcM9kEZLPlzpvnggugBPf2biIU3Hs7mamdh31qZXwB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