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应用“注意”理论有效解决大学英语听力中的“假听 ”

【作者】 夏丽萍

【机构】 普洱学院英语系,云南 普洱

【摘要】在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中,听力是使用最频繁的, 所占比例最高的,听力是交流的基础, 它向学习者提供语言输入。但在听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面临听力的大敌—“假听”, 往往费时费力,听力训练效果不佳。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利用“注意”理论来有效解决大学英语听力中的“假听”,以提高听力训练效果,最终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注意”理论 大学英语 “假听 ”
【正文】

 Use “Notice Theory to Effectively Solve Fake Listening in

College English

Xia Li Ping

        

 (English Department,PuerUniversity,Puer,Yunnan  )。

[ Abstract ] In the four basic skill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 listening is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Listening is the foundation of communication. It provides learners language input. But in the process of listening, many students will face the great difficulty - “fake listening. Students often spend too much time , but only get too little efficiency.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use notice theory to solve the fake listening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raining effect, and finally  improve English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 Key words ]  “ noticetheory   college English fake listening

 

 . 前言

  据美国语言学家W.M.Rivers的统计, 在听、说、读、写的交际活动中,它们实际所占时间比例为:45%、说30%、读16%、写9%。在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中,听力是使用最频繁的, 所占比例最高的。而且对于语言学习来说, 听力是交流的基础, 它向学习者提供语言输入。缺少了听的输入,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1]  因此,听力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关注。

二.注意理论

    “注意是指人的意识有选择地对外界的某些方面的关注,而对其他方面不予关注。根据注意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与有意后注意三种。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它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如新鲜的刺激、变化的刺激、对比的刺激) ; 二是人的主体状态。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它是有预定的,必要时还需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要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师要帮助他们明确目的任务,并且组织相关活动。有意后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或继有意注意,它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 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之后产生的。它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注意形态,也是我们期望达到的目标.[3] Shiffrin & Schneider 认为注意一直以来都与学习紧密相连。因此,只有保持高度的注意”,才能保证学习活动的质量和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4]  但英语听力课堂上学生的注意问题一直是困扰老师们的难题之一。

三.假听

   “假听是听力训练中的大敌,实质上是精力分散的表现。好像都听懂了,实际上有许多是自欺欺人。做听力对错选题,也会出现乱猜的现象。有时候虽然猜对了题,其实并没有真正听懂。有的人身在曹营心在汉,人在听,但思想早就跟不上听力材料的内容了。假听浪费了很多时间。有的人听英语十多年,还是不能听得很准确,原因就是听得不认真。[5]  

四.应用注意理论有效解决大学英语听力中的假听

1. 利用无意注意规律来做好上课前十分钟的热身运动。 刚开始上课,学生要么还没有调整好,要么由于疲倦, 特别是早上3.4节课,所以注意力不是很集中。而且在传统的听力课上,许多学生常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充满焦虑,缺乏自信,无法集中注意力,有的学生甚至一进语音室就开始感到这种心理压力,而一下课则如释重负。这种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力和听音的效果。[6]  因此,刚上课时,教师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调节学生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力上来。这段时间,教师不宜马上开始上课,可安排一些趣味性较强的视听材料如悦耳的音乐、英文歌曲、幽默故事等,或组织进行与听力材料有关的讨论,或播放一些与听力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以缓解疲劳、避免学生的紧张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开始进入听力训练的良好状态。

2. 在听力课中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1)教师在进行听力活动之前,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听的目标,包括做好内容、方法和心理上的准备。让学生有一个听的重点,而不是把精力平均分配到每一个词、句。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提高听的注意力十分重要。而对待听力也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从听力训练的初始阶段就应强调听是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加以重视。同时不否认听力理解有相当的难度,要正视它,听的时候要不骄不躁,掌握听力技巧,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是能够克服的。

2)采用三大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7]  要提高英语听力,教师毫无疑问地要传授与听力有关的一些处理方法:由上而下top-down processing)由下而上”(bottom-up processing)这两种听力教学模式。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第三种模式就是由上而下由下而上这两种模式的相结合。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研究也正表明有效的听力应该是这两者的结合。[8]  自上而下的理解过程就是先把文章做为一个整体理解,听一遍能够抓住文章的主旨,记下一些关键词、文章的主题、结论句,而后再过渡到语句与特定的细节。自下而上的理解过程则是先处理细节、语句,然后过渡到篇章理解。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相结合的好处就是文字信息和学生已有的背景能促使学生的理解,而当学生用已有的背景对听力材料进行预测并发现他们的预测是错误的时候,他们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利用文字信息进行又一次的论证[7]  所以,在听听力材料时应该是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和两者相结合的三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既抓住主旨,又掌握了特定的细节,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有意注意。        

3)正确对待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性障碍,有选择地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这些障碍是绝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所面临的障碍。听英语时,很多听者在遇到听不出来或不理解的词或句子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去想,等接着往下听的时候,听力材料已经过去了好几句,再遇到,再停下,如此反复,边听边想,走走停停,所以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最后听到的只是只言片语,抓了芝麻丢了西瓜。语音、语法、词汇对于提高英语听力固然重要,但这误导了一些大学英语教师。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听前进行词汇的熟悉。如果一节课45分钟,讲词汇语法就花去了大部分时间,用来听的时间就只有5-10分钟。这样的课与其说是听力课,还不如说是语法课。在现实生活中,听话者也不会知道哪些单词会遇到而先预热一下,同时,这样做也会使学生失去培养听力技巧的机会。[7]  听的目的是抓住关键信息。有时个别单词或句子听不懂不会影响对材料主旨的理解。

(4)要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应避免把阅读的习惯带到听力中去。中国的大学生,作为英语学习者,无论听和读都是为了获取外界人的思想、感情和信息包括英语语言自身所传递的一种信息,因此听力与阅读在英语语言运用中都属于接受型技能。但听与读是有区别的。听是快速的,听者无法控制其速度,而读是自己可以控制,可快可慢。[9] 听一般是一次性的,在英语水平测试中一般只给被测试者一遍录音,懂与不懂只在这一遍当中。而读是可以重复的,看不懂,可以回头多看几遍。所以在听的过程中,应避免有回听的念想,听不懂的先忽略,继续跟着听力材料走,抓住主旨就行。平时就要养成好的听力习惯,避免阅读习惯对听力的影响。

5)在听力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视频材料的比例来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输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视频或音频讲解之后,可以让学生看一下文字材料,通过对视觉输入的强化,加强理解,弥补听觉输入的不足,纠正偏差之处。心理学对人类的研究表明,单靠视觉记忆其效率为27%;单靠听觉记忆其效率为16%;视听并用效率为66%,而不是二者简单的相加的43%[10]  这样做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所得到的信息通过多种感官的体验,达到一个完美的整合。

3. 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之后产生的。它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注意形态,也是我们期望达到的目标。由于有意注意是事先预定好目标并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自觉性较好,保持时间较长,但人们在有意注意状态下消耗精力太多,在这个阶段很容易因疲劳而导致注意力的分散。[11] 所以有意后注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让学生避免假听的出现,实现轻松、稳定、持久的注意力, 最终实现听的目标,老师应该设计一些能给学生带来颇具刺激特点的材料,和有意注意阶段的材料相比,这一阶段的材料应该是前一阶段材料的延伸,整节课听力理解的升华。要实现有意后注意必须要做到两点:首先,内容应该是和前一阶段的听力材料相关的。其次,视觉上、听觉上须具备新鲜、变化、对比这几个方面的特点,以便让学生在不需要有意注意的前提下就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无须有意注意就能够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理解所听材料的内容。例如,让学生听VOA - Death Valley)的时候,我首先放一段死亡谷的记录片作为无意注意的热身运动,然后听VOA - Death Valley 的音频材料,做一些练习,这一步需要学生的有意注意。听完之后可以让学生看一下文字材料,检查一下那些没听清的地方,查缺补漏。最后再播放几段不同国家,不同地方的关于死亡谷的视频材料,或者一些图片。这样就把注意理论的几个阶段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者的完美结合。这样的听力课既实现了听力的目标,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教师不但让学生学有所得,而且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对知识的渴望,这样的课对于学生老师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 结语

    “注意”理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与有意后注意对解决英语“假听”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示。但是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还要基于学生的基础、兴趣爱好、教材内容、教学设施、教学手段等因材施教,灵活使用无意注意、有意注意与有意后注意来恰如其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想听、爱听、听懂,这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燕. 英语听力的第二课堂—英语广播电台. 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第21

[2] Ellis R. Classroom learning styles and their effect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 study of two learners[ J ]. System, 1989, Vol. 17: 249 - 62

[3] 韩永昌. 心理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4] Schiffrin R M & Schneider W. Controlled and automatic human information p rocessing: II.

Perceptual learning, automatic attending and a general theory [ J ]. Psychological Review,

1977, 84: 127 - 90.

[5] http://learning.sohu.com/20060915/n245359790.shtml.

[6] 刘淑颖,大学英语教学法研究.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9.

[7] 潘斐,对大学英语课堂听力的分析及对策.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11

[8] Flowerdew, J. & Miller, L.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Cambridge: Cambridge Language Education2005.

[9] 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10] 戴正南,黄光远,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 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88.

[11] 姚本先,心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附:

夏丽萍简介: 女, 197262日出生,云南宣威人,现在在普洱学院英语系担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是英语教学、英语语言学。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