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中物理创新教学的尝试

【作者】 张孟荣

【机构】 贵州省遵义县山盆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课题,是当今初中物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于迅速成长时期,接受能力强,对周围事物好奇心重。因此,物理教师应利用这一点,积极引导学生,使他们加强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老师。教师应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通过各种渠道,比如,讲故事,图片等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传统枯燥乏味死板的物理课程变得灵活,有趣,生动。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并能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收获知识的快乐以及成就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逐渐对知识充满欲望。比如,讲“重力”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左右手分别抓着一颗石头和一根铅笔,然后提出问题,“这两个物体谁先落地?”然后将两物体在同一高度松手落下。事实是这两个重量悬殊,形状完全不同的物体却同时落地。用这个小故事向同学们引入重力的知识,成功地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学习上,还引发了学生求知的强烈欲望。
  二、转变教师角色。
  过去的基础教育课程下,教师依赖于教科书及参考书,较多地丧失了自己独立性和创造性。不仅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也掩盖了教师的不同专业水平。教学教到最后我们教师的水平和我们的学生水平差别不大了。教师要走进新课程,真正体验新课程的魅力,必须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促使自己的角色、行为的转变。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不再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该成为学生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着,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促使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三、增加新颖实验。
  八年级物理的第一节课非常重要,具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了解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双重作用。我为了激发学生兴趣,除了做好教材上的实验外,还特意准备了几个电学实验,一个是调频无线话筒,另一个是模拟激光无线通信。当我在讲台上对着无线话筒讲话时,学生在座位上就可以用事先准备的调频收音机听到我的声音,还让学生把收音机拿到远处去试着收听,也一样能听到声音,学生感到非常有意思,教师顺便向学生讲一些电学知识,使学生消除对电学的恐惧和陌生感,并和学生说:“只要你们好好学习物理,将来老师也会指导你们完成一些电子小制作的。”这样一来同学们的情绪高涨,就连平时什么也不学的学生也有了兴趣。有的学生还着急的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学习电学啊?”我就对学生说:“要想学电学,得先把八年级的知识学好,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
  四、增强竞争意识。
  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知识,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回答简单的物理问题,可以形成应用知识的技能,探究新知的基石,对于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讲完后,可把学生分成几组,教师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练习题让全班同学抢答,看哪组的同学抢的多,答的对,并表扬冠军或冠军组,对抢答不理想的组或个人提出希望,迎头赶上,不要失去信心。这种形式既能抓住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增强竞争意识,又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五、拓宽知识领域。
  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有了兴趣不等于就有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和合理的认知结构,就更能使学生容易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达到认识上新的飞跃。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过:“偶然的机会对素有准备的人有利。”这说明了知识的广博性和创造性思维的“顿悟”性之间的必然联系。开拓知识面,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开拓学生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课内要狠抓“双基”的教学和训练,废除注入式,提倡启发式。讲要精,学要透,练要巧,用要活,减轻学生那些不必要的负担,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学好课内的基础知识,练好基本技能,使学生有能力打开分析问题的思路。其次鼓励学生求异和发散。求异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不同解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发散思维是在一定水平上,由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开,寻求事物间的纵横向联系,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求异和发散是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思维方法。在习题教学中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开拓思路,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设想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六、培养创新能力。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才的竞争,这些都对新世纪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被摆在了显眼而又重要的位置,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开始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适时的引导,启发。好的提问法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好的提问技巧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有着很强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光的反射》一课时,可以提问学生,我们为什么能看到电灯?学生回答:因为电灯是光源,发出光,所以我们能看到。这个问题的反思,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兴趣。再有就是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初中时期的学生好奇心较强,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地学生兴趣。
  总之,物理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革新,把学习与创造、模仿与创新、理性与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