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中地理课高效课堂探索
【作者】 李建军
【机构】 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效课堂的研究备受关注,在教学中,我们切身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希望通过高中地理教与学的现状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关键词:现状 途径 高效课堂
从教二十多年,经历了从素质教育到新课程改革的过程,切身感受到了推行教育改革的不易。在高效课堂的探索中,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希望通过高中地理教与学的现状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一、现状分析:
1.学习基础差,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地理概念,更谈不上具备较高的地理素养,例如有些学生不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有些学生没有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学起地球运动等较复杂知识如同听天书,老师教起来是困难重重,教学效率低。究其原因,我想大家都是明白的,就是初中课程设置和中考制度导向所引起的。
2.地理学习兴趣不高,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说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这门课,老师再多的付出可能都是白费。从学情调查可知,我校有72%的学生准备选择理科,有21%准备选择文科,还有7%不确定,据了解其他学校也基本上如此。由此可见,我们的大部分学生缺乏的是学习地理的兴趣,没有兴趣哪来的动力。
3.课堂教学内容不丰富,方法单一,缺乏地理特色。高中地理教材受到篇幅和表现方式的制约,所蕴含的教学信息难以完全满足教学的需求,所以部分教师就教材讲教材,导致课堂教学的信息少、生动性与丰富性不足。在教学中,传统的“满堂灌”现象依然存在,讲课缺乏激情,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课堂地理特色还是体现不明显,地图少,模具少,直观性差,学生不容易理解。
4.课堂结构不合理,主导与主体地位不清。经过新课程培训,在新理念的引导下提出,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作用,教师尽可能少讲,让学生多思、多练。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落得不实,课堂小组活动流于形式,教师对学生缺少评价。部分教师将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40分钟,对一些地理教学资源没有充分整合,没有实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未能形成高中地理教学的立体模式。
二、构建地理高效课堂的途径
1.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深刻理解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新理念的理解与形成才能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比如“学习有用的地理”,那么,与日常生活相关,人们常关注的就是有用的。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能够判断人类活动的正确与否,是否符合自然规律,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并能采取合理的措施。“雾霾”大家都比较关注,作为一个高中学生就应能够解释其形成机理,并提出减少pm2.5的措施。其次,要清楚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教师如何来教,学生如何来学,如何把教与学有机统一起来,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2.重视基础教学,突出地理特色。①对初高中衔接中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的问题,我们采取的是一边进行必修一新课学习,一边复习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的方法,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一单元时,我们都要先进行两课时的“地球与地图”复习,让学生对地理空间有一个理解,这样学起“宇宙中的地球”及相关知识才能容易理解。②基础教学非常重要,学生掌握了地理环境形成、变化的原理、规律,才能应用这些规律、原理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例如在“大气的运动”学习中采取由浅入深,层层分析,逐步构建“大气的运动”知识体系。学习了“热力环流”后,我们的学生能够应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成因。③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地理课堂的最大特色,我认为就是“以图释文,以文解图”,具体体现在课堂中地图的使用与图表的分析,如果一节地理课当中没有地图的使用,那很难成为一节高效的课。
3.搜集整理教学资源,丰富课堂知识。现在地理教材版本较多,但不论是哪种版本都是依据新课程标准而编写的,教材成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工具”或教学资源的一部分,而不能就教材讲教材。要上好一节地理课,老师还要搜集大量的资料,并加以整合应用到教学中,这样既丰富了课堂知识,增长了见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热力环流”时就搜集了“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相关资料;在讲农业区位时就以当地的苹果产业为案例,让学生分析“洛川苹果的区位条件”,理论联系了实际。这样一来,课堂容量增大,为了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我建议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优点较多,最适宜于地理课堂教学,如:容量大,直观性强等。
4.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学习。学生对你的课堂没有兴趣,逼迫他也是难以提高学习成绩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和学生沟通、谈心,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喜欢上这门课。其次,在课堂中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要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要多给学生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5.随着课改的深入,高效课堂研究也会结出成果。学习使人进步,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时刻不要忘了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高效课堂研究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除了坚持学习外,还要及时反思、善于总结,才会不断进步。
以上是我在高效课堂实践研究中的一些认识,肯定还有不到之处。高中地理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制约着地理教学的效果,作为地理教师应当进行深刻剖析,认真学习、理解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全面增强高中地理教学成效,提高学生地理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李建军(1970-),男,本科,延安市第一中学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工作。
关键词:现状 途径 高效课堂
从教二十多年,经历了从素质教育到新课程改革的过程,切身感受到了推行教育改革的不易。在高效课堂的探索中,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希望通过高中地理教与学的现状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一、现状分析:
1.学习基础差,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地理概念,更谈不上具备较高的地理素养,例如有些学生不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有些学生没有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学起地球运动等较复杂知识如同听天书,老师教起来是困难重重,教学效率低。究其原因,我想大家都是明白的,就是初中课程设置和中考制度导向所引起的。
2.地理学习兴趣不高,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说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这门课,老师再多的付出可能都是白费。从学情调查可知,我校有72%的学生准备选择理科,有21%准备选择文科,还有7%不确定,据了解其他学校也基本上如此。由此可见,我们的大部分学生缺乏的是学习地理的兴趣,没有兴趣哪来的动力。
3.课堂教学内容不丰富,方法单一,缺乏地理特色。高中地理教材受到篇幅和表现方式的制约,所蕴含的教学信息难以完全满足教学的需求,所以部分教师就教材讲教材,导致课堂教学的信息少、生动性与丰富性不足。在教学中,传统的“满堂灌”现象依然存在,讲课缺乏激情,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课堂地理特色还是体现不明显,地图少,模具少,直观性差,学生不容易理解。
4.课堂结构不合理,主导与主体地位不清。经过新课程培训,在新理念的引导下提出,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作用,教师尽可能少讲,让学生多思、多练。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落得不实,课堂小组活动流于形式,教师对学生缺少评价。部分教师将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40分钟,对一些地理教学资源没有充分整合,没有实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未能形成高中地理教学的立体模式。
二、构建地理高效课堂的途径
1.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深刻理解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新理念的理解与形成才能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比如“学习有用的地理”,那么,与日常生活相关,人们常关注的就是有用的。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能够判断人类活动的正确与否,是否符合自然规律,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并能采取合理的措施。“雾霾”大家都比较关注,作为一个高中学生就应能够解释其形成机理,并提出减少pm2.5的措施。其次,要清楚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教师如何来教,学生如何来学,如何把教与学有机统一起来,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2.重视基础教学,突出地理特色。①对初高中衔接中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的问题,我们采取的是一边进行必修一新课学习,一边复习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的方法,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一单元时,我们都要先进行两课时的“地球与地图”复习,让学生对地理空间有一个理解,这样学起“宇宙中的地球”及相关知识才能容易理解。②基础教学非常重要,学生掌握了地理环境形成、变化的原理、规律,才能应用这些规律、原理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例如在“大气的运动”学习中采取由浅入深,层层分析,逐步构建“大气的运动”知识体系。学习了“热力环流”后,我们的学生能够应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成因。③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地理课堂的最大特色,我认为就是“以图释文,以文解图”,具体体现在课堂中地图的使用与图表的分析,如果一节地理课当中没有地图的使用,那很难成为一节高效的课。
3.搜集整理教学资源,丰富课堂知识。现在地理教材版本较多,但不论是哪种版本都是依据新课程标准而编写的,教材成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工具”或教学资源的一部分,而不能就教材讲教材。要上好一节地理课,老师还要搜集大量的资料,并加以整合应用到教学中,这样既丰富了课堂知识,增长了见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热力环流”时就搜集了“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相关资料;在讲农业区位时就以当地的苹果产业为案例,让学生分析“洛川苹果的区位条件”,理论联系了实际。这样一来,课堂容量增大,为了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我建议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优点较多,最适宜于地理课堂教学,如:容量大,直观性强等。
4.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学习。学生对你的课堂没有兴趣,逼迫他也是难以提高学习成绩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和学生沟通、谈心,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喜欢上这门课。其次,在课堂中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要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要多给学生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5.随着课改的深入,高效课堂研究也会结出成果。学习使人进步,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时刻不要忘了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高效课堂研究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除了坚持学习外,还要及时反思、善于总结,才会不断进步。
以上是我在高效课堂实践研究中的一些认识,肯定还有不到之处。高中地理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制约着地理教学的效果,作为地理教师应当进行深刻剖析,认真学习、理解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全面增强高中地理教学成效,提高学生地理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李建军(1970-),男,本科,延安市第一中学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