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谈谈作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掘学生的自主性
【作者】 小巴桑
【机构】 西藏谢通门县青都乡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什么是语文能力呢?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能力的内涵是:听人说话,说给人听,看人家写,写给别人看。简单来说就是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四点我觉得每一项都要,但重中之重应该是最后一点“写”,也就是学生的作文能力的培养。小语大纲也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能写出语句通顺、有条理、有中心的文章的能力。可见,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法总是局限在“出题─指导─草稿─评改”的模式中。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除在写作方法上指导外,更多的是在作文题目、题材、中心等方面的划圈限制,学生作文总归在老师的指定的圈内挖空心思去想。作文内容单一自然就很普遍。学生不能写自己想写的事,不能说自己想说的话。整个作文训练过程中学生被动的、不情愿的成份居多。不难看出这种模式是难以完全达到大纲确定的作文训练目标的。鉴于此,我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由讲练模式的“幕后”走向自主作文的“台前”;教师作文指导由“限制”变为“放开”,坚持作文教学自主训练的“六性”,充分发掘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自主性,达到自我训练、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一、作文自主训练环境的和谐性。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体。离开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学则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作文教学的过程,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作文知识的传授过程,而是向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作文训练环境,组织学生自主练习作文、自我培养作文能力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应是学习作文的主体,练习作文的主人,而不是接受作文知识的“仓库”,而应是一个具有自主选择作文题目、作文内容、作文中心的创造性发展主体。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确立平等的地位,尊重他们对作文训练的选择,让学生去展开想象翅膀,自由翱翔在作文的蓝天里,写他想写之事,说他想说之话,抒他想抒之情。教师由“台前”退至“幕后”,由“限制”变为“放开”。教师只有具备这种观念,作文教学的自主性才能得到充分保证。当然,教师“放开”而不是“放手”,必要的作文方法指导不能丢掉;而学生的“自主”也应该有度,也要在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重点及教师预定的作文教学目标约束下“自主”训练,做到“开放”、“自主”适度。在这种教师放心、学生舒心的宽松的和谐的环境进行作文自主训练,自然水到渠成,得心应手。
二、作文题目确定的灵活性
命题、半命题、自命题是常见的作文命题形式。后两种命题形式灵活性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作文自主性优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作文的兴趣,才会产生写好作文的动机,才会自觉去写好每一篇作文。命题作文是老师要学生去写什么,学生是被动的。自命题是学生自己给自己定目标,定任务,且这个作文题目的难易程度是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而拟定的,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对作文题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感:我会写,且要写好。我在作文教学中大都采用自命题形式。老师确定本次作文的基本要求之后,全由学生自己命题,且比一比,看谁的题目新颖别致。今年5月13日,我带学生游风景博白宴石寺之后,安排学生作文。《游宴石》、《宴石胜景》、《愉快的一天》等等,一分钟时间内,同一题材不同角度的题目一一从学生口中说出。不难看出这些题目,有的侧重“游”,有的侧重“景”,有的侧重“玩”。拟题的灵活性,有效地避免了全班作文的单一性。
三、作文中心拟定的随意性
中心是文章的灵魂。作文中心一旦确定,题材范围也就基本圈定。教师拟定中心,就会出现全班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缺陷。学生想写其他更好的、与别人不同的材料,由于受“预定”的中心约束而不能写,否则就是偏题,选材不当。为此,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确定中心,想歌颂谁,歌颂人物什么品质,说明什么问题,都随学生自愿。中心的拟定中一般有二种方式,一是学生根据题目确定中心,二是学生根据自己储存的材料确定中心。
四、作文选材方式的实效性
选材是写好作文的关键环节。它重在“选”。它不是老师包办代替“选”,而应是由学生从自己熟悉的人或事中去选自己最喜欢的、印象最深、最能突出中心的材料。著语文教育专家王有声说作文选材“从单打一起步,向多选一发展”。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围绕中心列出相关的素材3-5个,从中挑选1-2个最恰当的材料来写。这就是作文选材“多选一”法。
备选材料随中心改变而变化。实际操作中要做到:一是老师交给学生选材的方法;二是鼓励学生分析、判断、比较,再作出选择;三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哪怕学生选出的材料与中心有偏差,学生只要能说出理由,老师也只能是建议,而不是强求他改变;四是“多选一”选择法,作文前后要加大训练力度,每次作文前都要照此列表训练;五是要引导学生多从生活、书本上去发现、积累素材,这样才有材可选。同时,老师也要给学生提供选择的素材。
五、作文布局谋篇的独特性
谋篇布局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创新的过程。文章怎样开头、结尾、过渡、详略的处理,既有自主性,又有技巧性。比如文章开头,老师在交给学生开头的方法(开门见山、场面描写、提问开头,写景引人等),以后作文中,就让学生自主地根据文章内容选择合适的开头方式。
六、作文体裁的多样性
体裁是文章的表现形式。传统的作文教法大多是同一次作文训练,体裁一致,且记叙文居多。我认为同一内容,同一中心的作文,可鼓励学生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学生想写成记叙文也可,想写成诗歌也行,适合用其它体裁写也行。如:一次写人的作文训练中,要求写出人物的品质(教材同上),就鼓励学生用不同体裁来写。结果30人中,有5人写成抒情性散文,1人写成诗歌,4人写成书信。那位同学的诗中写道:“……是母爱/充满亲子深情/是朝阳/映照智慧的心灵……”
尽管学生写其它体裁还显稚嫩,但这是他自愿的,与众不同的,老师同样也为此而欣慰,至少求新、求异的个性化自主理念已在学生中形成。
一、作文自主训练环境的和谐性。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体。离开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学则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作文教学的过程,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作文知识的传授过程,而是向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作文训练环境,组织学生自主练习作文、自我培养作文能力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应是学习作文的主体,练习作文的主人,而不是接受作文知识的“仓库”,而应是一个具有自主选择作文题目、作文内容、作文中心的创造性发展主体。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确立平等的地位,尊重他们对作文训练的选择,让学生去展开想象翅膀,自由翱翔在作文的蓝天里,写他想写之事,说他想说之话,抒他想抒之情。教师由“台前”退至“幕后”,由“限制”变为“放开”。教师只有具备这种观念,作文教学的自主性才能得到充分保证。当然,教师“放开”而不是“放手”,必要的作文方法指导不能丢掉;而学生的“自主”也应该有度,也要在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重点及教师预定的作文教学目标约束下“自主”训练,做到“开放”、“自主”适度。在这种教师放心、学生舒心的宽松的和谐的环境进行作文自主训练,自然水到渠成,得心应手。
二、作文题目确定的灵活性
命题、半命题、自命题是常见的作文命题形式。后两种命题形式灵活性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作文自主性优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作文的兴趣,才会产生写好作文的动机,才会自觉去写好每一篇作文。命题作文是老师要学生去写什么,学生是被动的。自命题是学生自己给自己定目标,定任务,且这个作文题目的难易程度是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而拟定的,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对作文题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感:我会写,且要写好。我在作文教学中大都采用自命题形式。老师确定本次作文的基本要求之后,全由学生自己命题,且比一比,看谁的题目新颖别致。今年5月13日,我带学生游风景博白宴石寺之后,安排学生作文。《游宴石》、《宴石胜景》、《愉快的一天》等等,一分钟时间内,同一题材不同角度的题目一一从学生口中说出。不难看出这些题目,有的侧重“游”,有的侧重“景”,有的侧重“玩”。拟题的灵活性,有效地避免了全班作文的单一性。
三、作文中心拟定的随意性
中心是文章的灵魂。作文中心一旦确定,题材范围也就基本圈定。教师拟定中心,就会出现全班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缺陷。学生想写其他更好的、与别人不同的材料,由于受“预定”的中心约束而不能写,否则就是偏题,选材不当。为此,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确定中心,想歌颂谁,歌颂人物什么品质,说明什么问题,都随学生自愿。中心的拟定中一般有二种方式,一是学生根据题目确定中心,二是学生根据自己储存的材料确定中心。
四、作文选材方式的实效性
选材是写好作文的关键环节。它重在“选”。它不是老师包办代替“选”,而应是由学生从自己熟悉的人或事中去选自己最喜欢的、印象最深、最能突出中心的材料。著语文教育专家王有声说作文选材“从单打一起步,向多选一发展”。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围绕中心列出相关的素材3-5个,从中挑选1-2个最恰当的材料来写。这就是作文选材“多选一”法。
备选材料随中心改变而变化。实际操作中要做到:一是老师交给学生选材的方法;二是鼓励学生分析、判断、比较,再作出选择;三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哪怕学生选出的材料与中心有偏差,学生只要能说出理由,老师也只能是建议,而不是强求他改变;四是“多选一”选择法,作文前后要加大训练力度,每次作文前都要照此列表训练;五是要引导学生多从生活、书本上去发现、积累素材,这样才有材可选。同时,老师也要给学生提供选择的素材。
五、作文布局谋篇的独特性
谋篇布局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创新的过程。文章怎样开头、结尾、过渡、详略的处理,既有自主性,又有技巧性。比如文章开头,老师在交给学生开头的方法(开门见山、场面描写、提问开头,写景引人等),以后作文中,就让学生自主地根据文章内容选择合适的开头方式。
六、作文体裁的多样性
体裁是文章的表现形式。传统的作文教法大多是同一次作文训练,体裁一致,且记叙文居多。我认为同一内容,同一中心的作文,可鼓励学生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学生想写成记叙文也可,想写成诗歌也行,适合用其它体裁写也行。如:一次写人的作文训练中,要求写出人物的品质(教材同上),就鼓励学生用不同体裁来写。结果30人中,有5人写成抒情性散文,1人写成诗歌,4人写成书信。那位同学的诗中写道:“……是母爱/充满亲子深情/是朝阳/映照智慧的心灵……”
尽管学生写其它体裁还显稚嫩,但这是他自愿的,与众不同的,老师同样也为此而欣慰,至少求新、求异的个性化自主理念已在学生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