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作者】 张 练

【机构】 贵州省遵义县西坪镇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创新教育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营造课堂氛围。
  求异,就是要创造出不同于现有的东西,推陈出新。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寻找若干个答案或结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求异思维训练的方式很多,如启发学生把课文中的中心句或重点词,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调整词序,组成多种不同的句子。针对课文中提高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都是求异思维的训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这种求异思维能力的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习惯,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互动,善于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学生多想、多说、多做,敞开思路,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做法。多加支持和鼓励小学生提出的一些新见解、新主意、新推理,激发他们去创造,去探索。
  二、进行课堂辩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老师把什么都说出来,学生就有了现成的答案,根本用不着去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创新。因此,只有让学生去讨论,给学生一个说话的机会,发散各人的思维。对问题不断去质疑,才会有不同的见解,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苦柚》一文时,让学生讨论:老华侨给小姑娘一百元崭新的钞票,小姑娘该不该要。有的同学是从资本主义社会赤祼祼的金钱关系去讨论,而有的同学是从老华侨被小姑娘诚实的心灵所感动,看到祖国的花朵,奖励小姑娘的方面去讨论。但小姑娘收了没有呢,为什么?学生再通过讨论加深对小姑娘美好心灵的认识。
  三、创新板书设计。 
  一堂富有创意的优质课,始于针对教材和学生特点所作的精心构思,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的教学方案。其中,作为教案内容之浓缩的板书设计十分关键。欲使板书新颖别致,首先要善于挖掘课文潜在的构思线索,化隐为显,以图析文,从而庖丁解牛似地将课文的内在结构外化为课堂教学的直观形式。其次,板书形式追求形象生动的"微型化",以精粹的字,词或成语并配以动态,立体又具有美感的简笔几何图等为上,从而收到凝精聚华,发乎探微之功效,将主要教学内容创新地定格在黑板上。 
  四、启发学生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这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小摄影师》一课,课文的大致内容是高尔基由于工作繁忙,不接见任何记者,然而他却特许一个少先队员进他的办公室为他照相,因忘记带胶卷,小男孩伤心地走了。高尔基嘱咐秘书,如果那个小男孩回来,就一定让他进来。故事的结果没有交代清楚,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学完课文后,学生仍沉浸在故事结局的想象当中,有的认为小男孩太粗心导致他最后伤心地离开;有的为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却没照成相感到惋惜。教师启发引导,鼓励他们展开想象,进行敢于创新,打破成规的训练。以“小男孩回来了??”为话题,大家展开讨论。经教师启发,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纷纷发言,在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将自己对课文的的想象延伸用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手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也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进行合理想象,根据自己对平常生活的感悟构思出新的情节,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丰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要能凭借教材的想象因子,经常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就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能力。
  五、改进教学方法。
  具体方法有下述几种:一是鼓励观察,促进联想。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始发因素,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使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通过观察产生联想,通过联想实现创新。如:《秋天》这一课,完全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去亲身观察、体验秋天的美景,然后教师再启示:“同学们能不能想象出冬天和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这时学生就会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积极联想。二是增强直观、展开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人类社会的希望,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就会失去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儿童时代最易幻想、最具想象力,善于形象思维。因此,我们必须依据儿童的特点,结合课文中的一些神话、童话及科学幻想故事,充分运用幻灯、投影、图片、音像设备、电子计算机等各种教学媒体,进行直观形象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想象的基础和丰富的想象素材,让学生尽情地去想象。三是减少统一,鼓励求异。古人云:学则生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统一”的东西太多,字词理解,要以字典为准:提练中心,要以教参为准;回答问题,要以教师的教案为准等。实际上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独立创新的自由,对学生有百害而无利。因此,我们要允许求异,鼓励质疑。四是突破定势,实现灵活。传统教学方式是以讲授式、问答式为主,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完全局限在教师设计的琐碎的问题之中,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
  六、开展实践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在实践活动中接受磨炼。通过亲身的操作、感受,积累直接经验,体会科学的精神、体会学习方法、体会做人的道理,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自己办手抄报,教师只要把活动的计划告诉学生,至于稿件的来源、版面的设计均由学生完成。这样学生投身于整个活动之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有的学生给自己的小报起了“春芽”“浪花”等有意思的名字,这也是一种创新意识。评报也由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受成就,增强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不懈的用创新教育理念精心组织教学,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大胆进行创新教育尝试,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