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多措并举,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作者】 郭玉龙
【机构】 (天水市卫生学校,甘肃 天水)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关键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措施;通过率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评价、检验申请护士执业资格者是否具有执业所必需的护理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的考试。2011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进行了较大调整,不仅修订和增加了考试内容,而且调整了考试形式和要求,难度系数提高。考试科目立体整合,考试内容综合性增强、范围广且试题灵活,临床病例题量加大,注重考查护生的实际运用、变通和应对能力,考生必须一次性通过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2个科目的考试才能取得资格证书。考纲的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护理教育的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方法、护理操作技能培养等方面的改革起到积极推进作用[1]。但就中职护生而言临床实践时间短、经验少、发现及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较弱,要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如何提高考试成绩,通过护考,不仅是中职护生面临的问题,也是教师要思考和探索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校多措并举服务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明显提高了通过率,现总结如下。
1.提高护生认识,明确目标
按照新《护士条例》规定,凡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的毕业生均可报名参加护理(士)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这就意味着护生由以前的毕业后1年参加考试变成毕业前直接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因此,医院在招聘护士时均要求护生持有护士资格证才具备基本应聘条件,所以护生能否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关系到其能否顺利上岗就业,而多数护生对这一情况并不十分清楚,对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性及对自身学习能力、能否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认识不足。她们学习目标不明确,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向护生介绍我国中职教育与医院需求的现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特点、难度及近年来护考通过率,使护生认清形势,产生危机感,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才有条件就业。这样才能增强护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树立信心,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和备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2.认真研究护考大纲,改进教学
调整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更加紧密地联系临床护理工作实际需要,体现整体护理,涵盖临床护理任务和护士工作职责。试卷中临床病例分析题所占比例较大,而且试题所涉及的疾病类型和护理任务都融合于临床情境中,需要考生应用临床思维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去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显而易见这样的变化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充分熟悉、理解、分析教材,认真研究护考大纲的变化,参照护考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开展日常教学。把教学内容与护考知识点紧密结合起来,设置必要的病例情境,引导护生结合临床背景分析病例,提出模拟要求和需要掌握的护考知识点。做到重点内容反复强调,难点部分诱导启发,确保护生把握考点知识,促进护生对考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护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加强实训课教学,指导护生操作练习,精化、细化操作要领,增加护生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帮助使其深入理解考点知识。教师应改变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要善于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问题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护生的理解力和灵活应用课本知识的能力,使日常教学与护士执业考试要求接轨,为护生顺利通过执业资格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强化护生实习阶段的管理
护生临床实习长达8个月,历时较长,在实习期间由于缺乏教师督导,会放松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淡化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意识。而临床实习实际上是护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 也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最好途径,能缩短执业资格考试的复习时间,有效提高护生对护理知识的记忆、应用和融会贯通的能力[2]。所以抓好实习期间的管理是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的重要措施。大多数实习护生反映,实习期间没有制定复习计划,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力,实习中遇到难懂的问题,不积极主动的向带教老师请教,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且由于临床护理工作非常忙碌,不能充分利用零散时间以适应实习期间的复习。也有部分护生过于重视执业资格考试,不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对临床实习采取应付态度,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执业考试复习上,更有甚者不参加护理临床实习,使理论知识不能与实践密切结合,理论和实践都掌握得不够扎实。因此,学校应加强与护生实习医院的交流与合作,及时了解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引导和督促护生结合学校的实习计划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标出每天要复习的内容和进度,根据计划指导,把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穿插复习, 提高学习效率;同时,紧密联系医院带教老师,要求在查房、提问及业务学习时渗透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进一步促进护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护生应对A2、A3、及A4型病例分析题的能力。
4.考前组织护生进行集中辅导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命题形式灵活多变,知识点的衔接立体整合。护生在校时间只有两年,课程多,日常教学是按课程的设置分开实施, 且护生由于知识面窄,系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有限,对考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不够。在实习结束后组织护生进行集中辅导,教师讲解复习重点、难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可帮助护生科学记忆、理解和巩固知识点。针对性的强化模拟测试,可使护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点拨,以拓展护生答题的思路,重点指导护生结合临床护理实际分析病例,提高护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次模拟测试,使护生熟悉试题类型及考场氛围,合理安排答题时间,掌握解题方法及技巧,积累应试经验,从而提升护生的应试能力。同时,部分护生学习的针对性较差,对顺利通过护士资格考试信心不足,随着考试的临近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集中辅导便于教师了解护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做好疏导工作,帮助护生克服心理障碍,调整好心态,保持良好的情绪,正确对待考试,从容应对考试。事实证明,通过护士执业考试专项培训, 可提高护生应试能力及护考通过率[3]。
5.注重提升和完善教师的专业素质 (下转第10页)
(上接第62页)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变化势必要求教师首先应吃透教材,熟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同时具有扎实的临床基础知识和护理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此外,教师要及时深入了解护考大纲及考试的最新动态,把握考试方向,才能指导护生科学复习。这就应注重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护考师资培训,交流护考经验和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定期到临床岗位锻炼,提升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辅导工作的针对性。
总之,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是一项长期、细致、系统的工作,要求教师从教学、临床实习管理及考前辅导等方面着手认真做好工作,服务于护生、服务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让更多的护生顺利通过考试,为她们毕业后就业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伍小飞,尹红.从2011年执业护士考纲变化探索护理人才培养新思路[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6):500.
[2] 薛海燕, 魏碧蓉.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对护生实习的影响[J]. 全科护理, 2010, 8(9): 2426~2427.
[3]凌玉.从护士执业考试看新毕业护士的在职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2007, 42(3):260~261.
作者简介:郭玉龙,男, 1975年生,籍贯甘肃,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现从事临床护理学科教学,职称讲师。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评价、检验申请护士执业资格者是否具有执业所必需的护理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的考试。2011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进行了较大调整,不仅修订和增加了考试内容,而且调整了考试形式和要求,难度系数提高。考试科目立体整合,考试内容综合性增强、范围广且试题灵活,临床病例题量加大,注重考查护生的实际运用、变通和应对能力,考生必须一次性通过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2个科目的考试才能取得资格证书。考纲的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护理教育的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方法、护理操作技能培养等方面的改革起到积极推进作用[1]。但就中职护生而言临床实践时间短、经验少、发现及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较弱,要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如何提高考试成绩,通过护考,不仅是中职护生面临的问题,也是教师要思考和探索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校多措并举服务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明显提高了通过率,现总结如下。
1.提高护生认识,明确目标
按照新《护士条例》规定,凡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的毕业生均可报名参加护理(士)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这就意味着护生由以前的毕业后1年参加考试变成毕业前直接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因此,医院在招聘护士时均要求护生持有护士资格证才具备基本应聘条件,所以护生能否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关系到其能否顺利上岗就业,而多数护生对这一情况并不十分清楚,对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性及对自身学习能力、能否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认识不足。她们学习目标不明确,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向护生介绍我国中职教育与医院需求的现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特点、难度及近年来护考通过率,使护生认清形势,产生危机感,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才有条件就业。这样才能增强护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树立信心,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和备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2.认真研究护考大纲,改进教学
调整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更加紧密地联系临床护理工作实际需要,体现整体护理,涵盖临床护理任务和护士工作职责。试卷中临床病例分析题所占比例较大,而且试题所涉及的疾病类型和护理任务都融合于临床情境中,需要考生应用临床思维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去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显而易见这样的变化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充分熟悉、理解、分析教材,认真研究护考大纲的变化,参照护考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开展日常教学。把教学内容与护考知识点紧密结合起来,设置必要的病例情境,引导护生结合临床背景分析病例,提出模拟要求和需要掌握的护考知识点。做到重点内容反复强调,难点部分诱导启发,确保护生把握考点知识,促进护生对考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护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加强实训课教学,指导护生操作练习,精化、细化操作要领,增加护生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帮助使其深入理解考点知识。教师应改变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要善于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问题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护生的理解力和灵活应用课本知识的能力,使日常教学与护士执业考试要求接轨,为护生顺利通过执业资格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强化护生实习阶段的管理
护生临床实习长达8个月,历时较长,在实习期间由于缺乏教师督导,会放松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淡化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意识。而临床实习实际上是护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 也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最好途径,能缩短执业资格考试的复习时间,有效提高护生对护理知识的记忆、应用和融会贯通的能力[2]。所以抓好实习期间的管理是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的重要措施。大多数实习护生反映,实习期间没有制定复习计划,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力,实习中遇到难懂的问题,不积极主动的向带教老师请教,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且由于临床护理工作非常忙碌,不能充分利用零散时间以适应实习期间的复习。也有部分护生过于重视执业资格考试,不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对临床实习采取应付态度,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执业考试复习上,更有甚者不参加护理临床实习,使理论知识不能与实践密切结合,理论和实践都掌握得不够扎实。因此,学校应加强与护生实习医院的交流与合作,及时了解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引导和督促护生结合学校的实习计划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标出每天要复习的内容和进度,根据计划指导,把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穿插复习, 提高学习效率;同时,紧密联系医院带教老师,要求在查房、提问及业务学习时渗透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进一步促进护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护生应对A2、A3、及A4型病例分析题的能力。
4.考前组织护生进行集中辅导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命题形式灵活多变,知识点的衔接立体整合。护生在校时间只有两年,课程多,日常教学是按课程的设置分开实施, 且护生由于知识面窄,系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有限,对考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不够。在实习结束后组织护生进行集中辅导,教师讲解复习重点、难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可帮助护生科学记忆、理解和巩固知识点。针对性的强化模拟测试,可使护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点拨,以拓展护生答题的思路,重点指导护生结合临床护理实际分析病例,提高护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次模拟测试,使护生熟悉试题类型及考场氛围,合理安排答题时间,掌握解题方法及技巧,积累应试经验,从而提升护生的应试能力。同时,部分护生学习的针对性较差,对顺利通过护士资格考试信心不足,随着考试的临近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集中辅导便于教师了解护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做好疏导工作,帮助护生克服心理障碍,调整好心态,保持良好的情绪,正确对待考试,从容应对考试。事实证明,通过护士执业考试专项培训, 可提高护生应试能力及护考通过率[3]。
5.注重提升和完善教师的专业素质 (下转第10页)
(上接第62页)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变化势必要求教师首先应吃透教材,熟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同时具有扎实的临床基础知识和护理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此外,教师要及时深入了解护考大纲及考试的最新动态,把握考试方向,才能指导护生科学复习。这就应注重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护考师资培训,交流护考经验和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定期到临床岗位锻炼,提升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辅导工作的针对性。
总之,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是一项长期、细致、系统的工作,要求教师从教学、临床实习管理及考前辅导等方面着手认真做好工作,服务于护生、服务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让更多的护生顺利通过考试,为她们毕业后就业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伍小飞,尹红.从2011年执业护士考纲变化探索护理人才培养新思路[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6):500.
[2] 薛海燕, 魏碧蓉.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对护生实习的影响[J]. 全科护理, 2010, 8(9): 2426~2427.
[3]凌玉.从护士执业考试看新毕业护士的在职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2007, 42(3):260~261.
作者简介:郭玉龙,男, 1975年生,籍贯甘肃,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现从事临床护理学科教学,职称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