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摘掉问题学生的帽子
【作者】 周萍莉
【机构】 江西省安福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在一个班集体中,总有一些这样的同学,他们学习成绩差、不认真听讲、上课喜欢打瞌睡、捣乱、欺负同学、甚至跟老师作对。有的老师称他们为双差生,有的称他们为后进生,还有的称他们为问题学生,使用最频繁的还是问题学生,给这样一些学生冠以问题学生之名,我不太喜欢。
如果非得给问题学生下个定义,我觉得问题学生应该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在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问题学生也是学生,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同样熠熠发光,只不过是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偏离轨迹的现象,他们需要外力的帮助。问题学生之所以偏离常态,是因为他们自身或所处的环境有别于一般的学生,他们的生命成长过程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复杂性。但是个性之中有共性,一个个问题学生的成长过程,昭示了问题学生成长的规律.
从教师层面上说,问题学生给这些学生下了个定义,或者说扣上了一顶非常沉重的令人难以摘掉的帽子,这样会使老师、班主任看不到该学生的优点,在思维上会主观地会对这些学生产生不好的看法,从而可能会做出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从学生层面上说,若学生认为老师已经把我看作是问题学生了,他就会形成这样的思维:我就是一个问题学生,出现问题很正常,从而破罐子破摔,造成恶性循环,越来越难管。
其实我们老师可以这样去看待这些学生:
首先,犯错误的是学生,中小学生还是未成年人,还是孩子,所以学生问题就是孩子问题,孩子怎么能有不可原谅的错误呢?只要想办法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主动改正错误就行了。因此我们还是要不厌其烦地相信他们,不把他们当作是问题学生,并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当然还会违纪犯错,但这些都是正常的学生问题,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相信他们的问题也就会越来越少了。
其次,在处理具体学生问题时,要把问题正常化。问题正常化了,教师也就会以这种正常的心态来处理这些正常的学生问题了。我们班有两位同学上政治课时喜欢说话,三天前刚被我查到,并写了保证书。今天我发现这两名同学又在说话,如果是平时我早就冲上前去骂个狗血淋头,但我忍住了,我想具体地了解一下情况,准备课后再找他们聊聊。课后我把这两名同学找来办公室,这两名同学以为我会批评他们一顿,都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可我没有这样做,只是把他们找来,问问他们家庭情况,并对他们说:“这几天你们的作业干净整洁,值得表扬,我担心你们在思想上会放松,也是想给你们提个醒。”这两名同学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其实,我知道,他们出现反复是很正常的,老实了三天就是不小的进步,只要认识到了错误,改了就好。
再次,列入问题学生的有些问题,其实算不上是问题。如单亲家庭,由于父母离异或父母亡故,这些学生都承担了家庭变故的折磨,有着一段不平常的经历,他们会比同龄的学生更成熟。我原来带过的班里有一名学生,他的父亲去世后,是他母亲含辛茹苦地供他上学,他特别懂事,就是不喜欢与人交流沟通,特别自卑,导致性格有点孤僻,与其他同学不和。但他知道母亲不容易,非常努力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样的学生能算问题学生吗?
我认为学生出现一个或几个问题,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并不代表他永远就是这样的学生。班上本来没有问题学生,是我们老师心中有问题,所以班级里也就有了问题学生。反过来,只要老师有正确的认识,有足够的教育水平,班级里就不会有问题学生出现。如果我们试着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努力通过自己的真诚与关心去感化这些学生,一段时间后,你会惊喜地发现班上的问题学生没有了。
教育是一种大爱,教育关爱的是生命,教育关爱的是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放弃了一部分学生就不是真正的教育。所以我要为这些有点问题的学生正身,摘掉他们头上问题学生的帽子,让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成为老师心中的宝。
如果非得给问题学生下个定义,我觉得问题学生应该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在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问题学生也是学生,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同样熠熠发光,只不过是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偏离轨迹的现象,他们需要外力的帮助。问题学生之所以偏离常态,是因为他们自身或所处的环境有别于一般的学生,他们的生命成长过程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复杂性。但是个性之中有共性,一个个问题学生的成长过程,昭示了问题学生成长的规律.
从教师层面上说,问题学生给这些学生下了个定义,或者说扣上了一顶非常沉重的令人难以摘掉的帽子,这样会使老师、班主任看不到该学生的优点,在思维上会主观地会对这些学生产生不好的看法,从而可能会做出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从学生层面上说,若学生认为老师已经把我看作是问题学生了,他就会形成这样的思维:我就是一个问题学生,出现问题很正常,从而破罐子破摔,造成恶性循环,越来越难管。
其实我们老师可以这样去看待这些学生:
首先,犯错误的是学生,中小学生还是未成年人,还是孩子,所以学生问题就是孩子问题,孩子怎么能有不可原谅的错误呢?只要想办法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主动改正错误就行了。因此我们还是要不厌其烦地相信他们,不把他们当作是问题学生,并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当然还会违纪犯错,但这些都是正常的学生问题,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相信他们的问题也就会越来越少了。
其次,在处理具体学生问题时,要把问题正常化。问题正常化了,教师也就会以这种正常的心态来处理这些正常的学生问题了。我们班有两位同学上政治课时喜欢说话,三天前刚被我查到,并写了保证书。今天我发现这两名同学又在说话,如果是平时我早就冲上前去骂个狗血淋头,但我忍住了,我想具体地了解一下情况,准备课后再找他们聊聊。课后我把这两名同学找来办公室,这两名同学以为我会批评他们一顿,都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可我没有这样做,只是把他们找来,问问他们家庭情况,并对他们说:“这几天你们的作业干净整洁,值得表扬,我担心你们在思想上会放松,也是想给你们提个醒。”这两名同学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其实,我知道,他们出现反复是很正常的,老实了三天就是不小的进步,只要认识到了错误,改了就好。
再次,列入问题学生的有些问题,其实算不上是问题。如单亲家庭,由于父母离异或父母亡故,这些学生都承担了家庭变故的折磨,有着一段不平常的经历,他们会比同龄的学生更成熟。我原来带过的班里有一名学生,他的父亲去世后,是他母亲含辛茹苦地供他上学,他特别懂事,就是不喜欢与人交流沟通,特别自卑,导致性格有点孤僻,与其他同学不和。但他知道母亲不容易,非常努力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样的学生能算问题学生吗?
我认为学生出现一个或几个问题,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并不代表他永远就是这样的学生。班上本来没有问题学生,是我们老师心中有问题,所以班级里也就有了问题学生。反过来,只要老师有正确的认识,有足够的教育水平,班级里就不会有问题学生出现。如果我们试着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努力通过自己的真诚与关心去感化这些学生,一段时间后,你会惊喜地发现班上的问题学生没有了。
教育是一种大爱,教育关爱的是生命,教育关爱的是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放弃了一部分学生就不是真正的教育。所以我要为这些有点问题的学生正身,摘掉他们头上问题学生的帽子,让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成为老师心中的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