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从选秀类节目看高等教育互动式教学模式创新

【作者】 杨白玫

【机构】 (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高等教育中,传统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程度有待提高。而当下流行的选秀类节目,以其选手草根化、评委犀利化和观众参与程度广泛化,能够很好地吸引广泛的观众们参与到节目互动过程中。因此,通过借鉴选秀类节目的模式,对高等教育的传统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能够更大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加强团队合作,产生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 高等教育 选秀类节目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过程互相作用的整体性动态过程。在当今的高等教育过程中,最常用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分组讨论。根据不同主题,将学生分为若干组,然后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最后每组派代表将本组最终结论进行汇报。这种传统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督促学生主动地学习、思考和讨论,但是,组与组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相对孤立,每组对其他组的汇报内容关注不够,有的同学认为讨论就是单纯的讨论,和期末考试以及最终成绩无关,对各组的评价也以老师为主。如何能进一步激发全体学生对每组汇报内容的关注热情呢?当下最流行的选秀节目给了我一些启发。
  1. 选秀节目特点
  通过对当下各类选秀节目分析,可以发现,大多数的选秀节目都具有如下特点:
  (1)选手草根化。大部分选手都来自普通民众,在各类舞台上进行展示。一方面反映了普通人也有自我展示的欲望,另一方面也让观众感觉选手更加接地气。
  (2)评委犀利化。评委的点评是选秀节目的另一个看点,一针见血的点评可以让节目气氛更加活跃。
  (3)观众参与程度广泛化。在各类选秀节目中,除了评委,观众们对于选手的去留也有着重要的话语权。通过各类大众评委的投票,可以让自己喜欢的选手更有优势的留下,已经濒临淘汰的选手复活。同时,各类微信、微博、短信平台可以让大家畅所欲言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以上三个特点是基本上所有选秀节目的都具有的,特别是第三个特点,使得各类节目都能够吸引广泛的观众参与到节目之中。而在我们高等教育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最需要实现的就是吸引同学们参与到课程学习过程中。这正给了我一些改进传统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灵感。
  2. 对高等教育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创新
  通过借鉴各类选秀节目的特点,我设计了一套有特色的讨论模式。
  (1)汇报不再一锤定音,而是分为初赛和决赛。首先,将班上学生按照3-5人一组进行分组。初赛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进行,可以每次上课请一组进行汇报,也可以选择某一次课堂上,进行所有组的内容汇报。决赛则在临近期末时进行。其中,初赛的内容根据不同课程有所不同,例如,物流信息技术就是针对教材上的案例,每组各选一个案例进行案例讨论,回答案例后面的问题;而国际物流(双语)和物流专业英语等双语课程则是对教材的每一章节的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拓展讲述。而决赛由于一般临近期末,那时,同学们最关心的就是考试,因而,决赛的内容都是期末复习。由晋级决赛的队伍通过抽签的方式,选择自己组要复习的章节内容,然后在决赛时为大家展开具体复习。
  (2)评论不再是老师说了算,而是分为专业评委和大众评委。专业评委由每支参赛组推选一名组员,作为专业评委。而其他所有同学均为大众评委。专业评委的职能是在每场比赛结束时,评选出本场最出色的三支队伍。初赛中获得专业评委票数最多的五支队伍直接晋级决赛,而决赛中获得专业评委票数最多的队伍则成为冠军。大众评委的职能则根据不同比赛有所区别。在初赛中,大众评委的权利之一是在未能进入本场前五名的队伍中,选择一支优秀的队伍复活,晋级决赛,另一权利则是在本场评委中评选出评论最精彩的三位评委,而整体获得票数最多的六位评委成为决赛评委。而在决赛中,大众评委首先要在所有参赛队伍中,选择一支最优秀,作为最具人气队。其次,要在决赛评委中评选出评论最精彩的评委。为了防止大众评委只将票投给本队和本队推出的专业评委,每位大众评委在每场比赛中,同样也可以推选三支队伍和三位专业评委。
  (3)汇报不再和考试脱节,而是让同学们针对每一章节的知识点,自己出期末考试题。所有课程的决赛都是期末复习,因此,需要学生们根据自己对相应章节的掌握情况进行知识点的归纳,然后在决赛时进行讲述。同时,参赛组的学生需要根据相应的知识点,出期末考试题。这样,根据汇总的知识点和试题,可以从中选择一些题目作为期末考试试题。
  (4)汇报不再是一个代表说了算,而是全组参与。在进行比赛时,要求全组同学都要到讲台上,共同将报告汇报完成。同时,在汇报一开始的时候,就要说明本组各位同学在本次报告制作过程中所担任的工作。
  3. 效果分析
  作为一名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授课老师,我已经在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系统工程、国际物流(双语)、物流专业英语等多门物流管理专业课上先后展开了一系列有特色的讨论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这样一套的讨论模式,大部分同学学习热情高涨。他们会积极主动的寻找相关的素材、资料来完善本组的报告,主动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同学们彼此之间的团队合作加深。在一份ppt的制作过程中,有同学负责寻找素材,有同学负责版面制作,有同学负责问题回答。如果遇到不合作的同学,组里其他同学会直接和我说,某位同学不积极参与报告完成过程,要求将他从本组踢出。在这种情况下,被踢出的同学一般其他组也不会接受,所以最后只能自己一组,完成全部的报告准备内容。这就使得大部分组里的每位同学都会认真的参与到本组的报告制作过程中。在比赛过程中,作为选手的同学为了赢得专业评委和大众评委的好评,会尽力去展现自己的报告。而专业评委们,因为要接受大众评委的监督,因此,每场报告他们都会认真听、认真想、认真评。大众评委们则不仅要关注每组的报告,还要点评专业评委的表现,所以,他们也会非常积极的参与整个报告过程。整体上,无论是选手、专业评委,还是大众评委,都会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比赛过程中。
  同时,对于老师我来说,采用这样的方式,我可以更有效地了解到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对各章节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开展今后的授课工作。同时,我也可以从同学们的报告上学到很多新的内容。特别是在进行案例分析的时候,几乎每组都会找一个视频,这为我以后课程的讲授也提供了新鲜的素材。
  但是,在进行具体讨论活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虽然规定了必须全组参与汇报,但是有的组里还是主要是一名同学完成ppt的制作和汇报,其他同学则只念上ppt中的一页或两页。特别是在几门双语课的汇报过程中,打酱油的同学在英语发言、表达流利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在专业评委进行点评时,有时评委们都很温和,看不到犀利的分析,影响了点评效果;但有时,特别是当面对的汇报班级是两个班级的合班课时,各专业评委往往会偏袒自己关系好的组或者本班的汇报,而对关系不好的组或者其他班的汇报指责过多,甚至产生两个组、两个班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因此,在具体讨论过程中,作为老师,还是要起到一定的协调和引导作用,尽量使得整场比赛都能朝着既定的目标进行。
  4.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通过借鉴选秀类节目,确实可以帮助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们改进传统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如何能够更好地进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创新,则需要我们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们更进一步的努力了。
  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No. ZZSDJ13007),上海电机学院重点学科项目资助(No. 10XKJ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