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切入点

【作者】 孙雪静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梁邹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诗词传承着中华民族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感恩是一种责任。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孩子懂得孝顺父母,他一定懂得尊敬长辈,一定能体谅他人的辛苦,一定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果实。人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懂得付出和回报,现在的学生大对数都是独生子女,在这些孩子的身上,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尤为重要。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让孩子懂得感恩是做人的道德和修养。目前我校能营造感恩环境感染学生,校园建有文化墙,教室开辟有“感恩文化角”,设立有“身边处处有恩情”、“感恩温馨语”等栏目;校园广播站课前总会听到《爱的奉献》、《白发亲娘》、《说句心里话》、《感恩的心》等“感恩教育”歌曲唱响校园。在工作实践中以下活动有利于推动感恩教育,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感恩,节日,渗透,主题,体现
  一、抓住“感恩”节日
  结合节日教育学生。利用不同的节日,像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教师节等,教育学生学会帮妈妈做做家务,为爷爷奶奶洗洗脚、梳梳头;学会自己动手制作贺卡,给父母老师写感谢的心里话。让学生懂得他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亲人及社会的关心、教育和培养。
  丰富多彩的活动熏陶学生。我校利用主题班队会,让学生讲出对父母、师长、学友的爱。通过算时间账、金钱账、感情账,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辛勤养育之恩,老师的细心教导之情,亲友的无私帮助之恩;写感恩信。让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班级举办感恩演讲。认真组织《感谢爸妈养育恩》、《红烛颂》等感恩演讲比赛,在演讲中升华学生思想,激发学生的感恩父母老师教育之情;利用学校板报、墙报、画展每一个角落资源,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根植在每一位学生心中。
  二、渗透“感恩”教育
  以往提炼要点、优秀教案征集、随堂看课感觉都只是在渗透的圈外徘徊,为了真正走进“感恩”教育,深入进行“感恩”教育的渗透研究。教师先集体分析文章中蕴含的“感恩”的教育内容,然后提炼出渗透要点,制定出渗透办法,并围绕这个要点和实施办法展开有针对性地听课研讨活动,改进教学。教师结合课本知识还归纳了对父母的尊敬和爱戴的其他表现,例如能记住父母的生日、懂的父母的辛苦、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事,送给父母开心的话。给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倒水,做家务,搜集关于母爱的名言歌曲,“感恩的心,感动你我”征文活动。于是在课堂上老师们采取了这样一些渗透方法:读中感悟以情感人,拓展训练深化情感,课后延伸实践反馈……高年级老师们在上口语交际“感谢与帮助”主题时,采取了同唱一首歌的方法进行渗透研究。采用了不同的渗透策略,有的借助手机作为道具与远在外地的父母通电话,有的采用讲述发生在我和父母之间的故事让同学们感受细腻的爱,有的借助配乐诗朗诵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有的通过朗读父母寄来的信,有的通过设计感恩卡,不同的教学方式给很多同学学了课文留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恩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师发自内心感动学生的无痕的课堂教学才是好的渗透。
  三、主题“感恩”教育
  课堂教学虽是“感恩”教育的主阵地,但是如果缺少学校主题活动的设计也是不能够面向全体打动学生的心。为此我校围绕感恩主旨,每个月一个主题,以点带面开展工作。
  三月份是“感恩做事月”,主要解决认识问题。学校在三八国际妇女节中安排了活动内容,并借助校园风广播在全校营造学习帮助父母作画、洗脚、写信等活动营造行为氛围,在各年级广泛开展了感恩故事和演讲比赛,推荐优秀的同学在校园泉水叮咚广播站中讲述感恩故事,取的了较好的效果。
  四、五、九、十月份是“感恩行动月”,主要解决实践问题。学校结合父亲节、母亲节开展护绿保洁活动,开展了“做文明小天使,感悟真情”活动。一方面组织学生每天机关门前捡垃圾,清理商户楼前的乱贴广告,义务拔草、摘花等活动,在课前进行交流。一方面大队部牵头在学生中开展“情系节水,奉献爱心”为主题捐款活动,号召每一名少先队员把平日节省下来的零用钱捐助给最需要帮助的灾区小伙伴,帮助他们重建校园,重返课堂。另一方面以各班级以单位进行了“节约用水、感悟真情”的主题黑板报、班刊、主题班会等活动,充分挖掘节水救灾中的育人因素,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作为感恩活动通过多次的尝试我们认为搞主题活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关注学生活动过程的内心体验,给与关注加以引导,使孩子内心不断地产生向前的动力,这是活动的细节也是关键。
  2、坚持实际原则,不能一刀切。特别是对于问题较多的学生订的目标要低,步步为营向前推进。
  3、全员参与,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让学生感受大家都在关注。
  四、体现“感恩”真谛
  认识是基础,实践是关键。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劳动的辛苦,感受劳动的光荣,懂得珍惜劳动的成果。学校结合实际、为学校争光等实践活动磨练学生的意志,锤炼学生情感,升华感恩真谛。
  综上所述,“感恩”教育,甚至是一切德育教育——实践才是硬道理,离开了实践的体验是不完美的也是没有实效的教育。
  社会的进步是建立在感恩、善念、包容、奉献的基础上——悠悠赤子心,浓浓感恩情,只有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努力营造感恩环境,才能让学生从小领悟感恩的道理,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让我们在每一位学生的心中播撒感恩的种子,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热爱祖国,最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感恩”教育的实施让我们找到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些有效载体和较好的实施策略,但是任何教育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深知在探索“感恩”教育时效性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例如:“感恩”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感恩”教育如何与行为习惯养成相结合?什么样的实施模式能够起到长期效应……力图从常规工作入手扎实推进。诚恳的希望与各位同仁多交流做法和心得,让感恩教育走进学生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