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议生物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作者】 肖俊华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陆坪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从三个方面着手:直观教学培养兴趣;实验操作培养兴趣;趣味问题培养兴趣。激发兴趣包括三个方面:成功激发兴趣,失败中进取激发兴趣,科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与激发的问题。
关键词:生物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激发
绪言:目前,学生对生物学产生厌学情绪,一直误认是“副科”,没有引起学生足够重视,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如何使自己所讲的生物知识让学生从心理上重视起来,乐于接受,乐于学习,应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着手。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关系,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需要,也不能为学习付出足够的努力。因此,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乐而为之,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换为主动探究新知识。
背景:生物是初中阶段新开设的一门学科,但在较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被定位为“副科”,因此,造成学生对生物科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习兴趣不浓、动力不强,投入不足,这些直接影响到我们初中生物的教学效果。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在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兴趣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凡是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研究它、理解它,从而获得有关方面的知识、技能,并使某种潜在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发展。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越高,在学习中主导作用就发挥得越好。因此,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因素。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对知识发生兴趣,才能孜孜以求,自觉探索,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的渠道很多,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1直观教学培养兴趣
生物教学是比较抽象的,为了提高其直观性,可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和实验模型,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花的结构”一节时,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桃花结构”图,认识了桃花的雄蕊、雌蕊的结构,再利用“桃花模型”让学生分别将雄蕊的花药、花丝和雌蕊的柱头、花柱、子房等拆下来观察,使学生对花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抽象到具体,学生在“看、听、说、做”中轻松学到知识。讲“动物的新陈代谢”一节时,拿着一份营养早餐:牛奶、鸡蛋、小米粥,问道:这些物质有何成分?这些物质如何被我们利用?利用直观教学很轻松地就把初中生物教学难点——动物的新陈代谢完成了,并使学生每天在吃早餐时学会合理搭配营养,养成不偏食、厌食的良好习惯。从而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此外,“尿的形成动态过程”和“血液循环过程”模拟实验,均可通过演示很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掌握。
1.2实验操作培养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不仅停留在观察挂图和模型上,还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以便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学习“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我就将学生带到实验室,分组练习显微镜的使用,在讲清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的同时,让学生亲自操作怎样取材、展平、染色,怎样对光、调光,怎样观察、绘图。这堂课学生学得特别认真、仔细,而且学习兴趣浓厚,轻松愉快。此外,在“黄豆发芽实验”中,学生发现伸长区长得最快;在“家鸽解剖实验”中学生发现了鸟飞行不累的秘密;在“二氧化碳检测实验”中学生发现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混浊。这些实验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趣味问题培养兴趣
趣味问题能为学生留下悬念,给学生留下发挥想象的空间。比如在讲植物的“组织培养”时,提问:植物的“根、茎、叶、花”的任何一部分,经过组织培养均可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这叫植物的全能性,那么,人体的任何一个细胞是否也能在营养条件下发育成完整的人体呢?那么孙悟空“拔毛成兵”是否也能实现?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此外,象“鸭嘴兽”为什么是卵“鲸鱼和蝙蝠”为什么是哺乳动物?有机物从何而来?蜜蜂怎样采蜜?杂交水稻为何能增产?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培养了学生钻研教材和认真思考的积极性,而且使“生物课”不断产生新意,觉得越学兴趣越浓,越学越来劲。
2、兴趣的激发
学习兴趣包括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没有直接兴趣的学习,会使学习成为枯燥无味的负担,没有间接兴趣会使学习丧失毅力。为此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1成功激发兴趣
要让学生在成功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一次好的考试成绩、一种独到的见解、一种简捷特别的解题方法,教师给予鼓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2失败中进取激发兴趣
学生有好奇心和不满足心理,不要认为太简单的问题引不起兴趣。要针对学生容易错的地方提出一些既有乐趣、又有遗憾的问题,让学生恍然大悟,问题逐步深入,兴趣越来越浓。
2.3科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3、注意问题
生物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外因,学生的主动作用是内因。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注意根据学生特点,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启发和培养。切忌鲁莽地硬逼学生学习生物,靠家长式的作风发号施令,延长讲课时间、加大作业量、大搞题海战术。若以此激发兴趣,则必将适得其反。同时,激发学生兴趣绝不是一味追求兴趣。还要端正学生学习生物的动机,使学生充分认识生物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
关键词:生物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激发
绪言:目前,学生对生物学产生厌学情绪,一直误认是“副科”,没有引起学生足够重视,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如何使自己所讲的生物知识让学生从心理上重视起来,乐于接受,乐于学习,应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着手。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关系,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需要,也不能为学习付出足够的努力。因此,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乐而为之,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换为主动探究新知识。
背景:生物是初中阶段新开设的一门学科,但在较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被定位为“副科”,因此,造成学生对生物科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习兴趣不浓、动力不强,投入不足,这些直接影响到我们初中生物的教学效果。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在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兴趣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凡是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研究它、理解它,从而获得有关方面的知识、技能,并使某种潜在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发展。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越高,在学习中主导作用就发挥得越好。因此,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因素。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对知识发生兴趣,才能孜孜以求,自觉探索,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的渠道很多,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1直观教学培养兴趣
生物教学是比较抽象的,为了提高其直观性,可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和实验模型,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花的结构”一节时,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桃花结构”图,认识了桃花的雄蕊、雌蕊的结构,再利用“桃花模型”让学生分别将雄蕊的花药、花丝和雌蕊的柱头、花柱、子房等拆下来观察,使学生对花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抽象到具体,学生在“看、听、说、做”中轻松学到知识。讲“动物的新陈代谢”一节时,拿着一份营养早餐:牛奶、鸡蛋、小米粥,问道:这些物质有何成分?这些物质如何被我们利用?利用直观教学很轻松地就把初中生物教学难点——动物的新陈代谢完成了,并使学生每天在吃早餐时学会合理搭配营养,养成不偏食、厌食的良好习惯。从而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此外,“尿的形成动态过程”和“血液循环过程”模拟实验,均可通过演示很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掌握。
1.2实验操作培养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不仅停留在观察挂图和模型上,还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以便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学习“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我就将学生带到实验室,分组练习显微镜的使用,在讲清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的同时,让学生亲自操作怎样取材、展平、染色,怎样对光、调光,怎样观察、绘图。这堂课学生学得特别认真、仔细,而且学习兴趣浓厚,轻松愉快。此外,在“黄豆发芽实验”中,学生发现伸长区长得最快;在“家鸽解剖实验”中学生发现了鸟飞行不累的秘密;在“二氧化碳检测实验”中学生发现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混浊。这些实验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趣味问题培养兴趣
趣味问题能为学生留下悬念,给学生留下发挥想象的空间。比如在讲植物的“组织培养”时,提问:植物的“根、茎、叶、花”的任何一部分,经过组织培养均可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这叫植物的全能性,那么,人体的任何一个细胞是否也能在营养条件下发育成完整的人体呢?那么孙悟空“拔毛成兵”是否也能实现?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此外,象“鸭嘴兽”为什么是卵“鲸鱼和蝙蝠”为什么是哺乳动物?有机物从何而来?蜜蜂怎样采蜜?杂交水稻为何能增产?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培养了学生钻研教材和认真思考的积极性,而且使“生物课”不断产生新意,觉得越学兴趣越浓,越学越来劲。
2、兴趣的激发
学习兴趣包括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没有直接兴趣的学习,会使学习成为枯燥无味的负担,没有间接兴趣会使学习丧失毅力。为此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1成功激发兴趣
要让学生在成功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一次好的考试成绩、一种独到的见解、一种简捷特别的解题方法,教师给予鼓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2失败中进取激发兴趣
学生有好奇心和不满足心理,不要认为太简单的问题引不起兴趣。要针对学生容易错的地方提出一些既有乐趣、又有遗憾的问题,让学生恍然大悟,问题逐步深入,兴趣越来越浓。
2.3科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3、注意问题
生物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外因,学生的主动作用是内因。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注意根据学生特点,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启发和培养。切忌鲁莽地硬逼学生学习生物,靠家长式的作风发号施令,延长讲课时间、加大作业量、大搞题海战术。若以此激发兴趣,则必将适得其反。同时,激发学生兴趣绝不是一味追求兴趣。还要端正学生学习生物的动机,使学生充分认识生物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