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适应煤矿企业人才需求的液压传动课程改革
【作者】 孟超平
【机构】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改革传统液压传动课程以适应当前煤矿机电能源企业人才的需求,突出教学内容的合理化、教学过程的具体化、实施任务驱动的三步教学模式,实现课程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融通,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实际岗位能力,使学生掌握煤矿机电设备液压系统的使用维护、安装调试、故障分析和运行管理的技能,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其成为煤矿企业生产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以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煤矿机电;液压传动;课程改革
1引言
“十二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实现能源、冶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对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量超过2万人。其中能源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深入神华北电、天地华润等区内近50家大中型能源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对液压技术人才包括各类机电设备(如采煤机、掘进机、液压支架等)的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技术管理与调度、营销与售后服务等相关人员的需求在7000人以上,需求量每年为30~50名的企业占到被调查企业的60%以上。然而,传统液压传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尤其是实践教学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够适应当前实际工作的需要,从而不利于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就业,同时也不能满足企业人才的需求。基于此,以下探索更加有效的《液压传动》课程教学模式,以“改革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实行项目导向、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实际岗位能力,以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煤矿机电设备液压技术专业人才。
2课程改革
2.1教学内容的改革
将传统的液压传动教学基础知识、元件部分、基本回路和典型回路整合为一个部分,即煤矿设备液压传动基础知识,并增加包括乳化液泵站、液压支架、采煤机、掘进机等煤矿机电设备液压系统的使用与维护的内容,更注重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当中去。并且将课程内容符合的岗位如液压支架操作工、液压支架修理工、矿井维修工、采煤机司机、综掘机司机等职业资格考核中与液压有关的应知应会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可以参加国家职业技能考核,获取中级工证书。
2.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课程的内容来自煤矿企业生产岗位,同时为达到服务于煤矿企业的教学宗旨同时将该课程的教学课堂延伸到煤矿企业,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也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1)采用螺旋式分层递进教学法。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并接受的教学方法,分层递进强化教学过程,达到预定的教学要求和目标。
(2)讨论交流教学法。课程教学中设计一些实际问题交予学生讨论,如先导式溢流阀的阻尼孔堵塞了会出现什么故障?为什么?液压支架的操作如果实施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与讨论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
(3)直观教学法。利用透明液压元件、可拆装液压元件模型、图片、视频动画演示、挖掘机、采煤机等大型煤矿液压设备模型操作等方法,将复杂的原理用简单的、感性的方法展现出来。
(4)激励教学法。实训过程中,采用小组之间竞赛的方法,并且将竞赛结果记入形成性考核成绩。实践证明,这一方法可以鼓励团队合作精神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3教学模式的改革
实施任务驱动的三步教学模式(1)改革传统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独立的方式,把教室设在实训室或模拟生产现场,以学习项目为核心,融“教、学、做”为一体;(2)改革传统的以两个学时为单元的教学实施模式,在排课时依据具体教学内容,按照4个学时或6个学时安排教学实施;(3)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利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让学生有兴趣参加学习与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以组为单位进行教学管理,每组5-7人,指定一名组长协助教师负责安全管理、分工协调、监督操作、工具领用回收、自评互评等工作。
2.4实践教学的改革
《液压传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技术课程。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实际岗位能力,实践课的百分比约为60%。教学中主要利用液压实验室、液压元件拆装实训室、煤矿机电设备液压实验实训等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教学。例如通过拆装实训,弄清液压元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通过在液压台上用具体的透明液压元件按系统图进行回路连接,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液压元件并综合分析典型液压传动系统,如图1;组织学生具体操作采煤机、液压支架、掘进机等其他煤矿设备并分析该设备液压系统的工作过程如图2。围绕国家骨干院校重点专业建设的实际需求,学院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在现有27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拟新增13个校外实训基地。2011---2014年期间,分别与天地华润、神东天隆和神华北电三家企业签订“厂中校”建设协议,建设“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培训中心”。借助企业实现实际岗位能力的培养,带领学生与工厂管理人员、一线员工座谈,使学生充分体验岗位需求与本课程的知识技能特点及在日后工作中的应用。
(上接第43页)
2.5课程考核评价的改革
将传统课程采用单一的课堂测试、平时表现、考勤,课后作业与期末考试成绩综合测评改革为采用“四结合”考核评价的方式,即学校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应知考核与应会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技能取证相结合。同时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互评、专职教师评价、兼职教师评价的方式,从知识点(40%)、技能点(50%)、情感点(10%)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3结语
通过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及课程考核评价等,使学生更多更好的通过实践掌握知识与技能,真正实现培养与造就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液压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教学中引入煤矿液压设备更加有利于学生实际岗位操作技术能力,从而能够使该专业的毕业生能够走上合适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赵周发, 《液压传动》课程改革与实践[J].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4)
[2]张帆, 高职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液压与气动 2012,(7)
[3]徐慧;李天生, 浅谈液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10)
[4]常灿光;李仕存,高职教育《液压与气动》课程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探索[J]. 科技信息,2013,(3)
[5] 马胜钢,张建立,马泳涛等.《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J].液压与气动,2008(12):12-14
作者简介:孟超平、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教师.
关键词:煤矿机电;液压传动;课程改革
1引言
“十二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实现能源、冶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对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量超过2万人。其中能源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深入神华北电、天地华润等区内近50家大中型能源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对液压技术人才包括各类机电设备(如采煤机、掘进机、液压支架等)的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技术管理与调度、营销与售后服务等相关人员的需求在7000人以上,需求量每年为30~50名的企业占到被调查企业的60%以上。然而,传统液压传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尤其是实践教学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够适应当前实际工作的需要,从而不利于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就业,同时也不能满足企业人才的需求。基于此,以下探索更加有效的《液压传动》课程教学模式,以“改革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实行项目导向、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实际岗位能力,以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煤矿机电设备液压技术专业人才。
2课程改革
2.1教学内容的改革
将传统的液压传动教学基础知识、元件部分、基本回路和典型回路整合为一个部分,即煤矿设备液压传动基础知识,并增加包括乳化液泵站、液压支架、采煤机、掘进机等煤矿机电设备液压系统的使用与维护的内容,更注重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当中去。并且将课程内容符合的岗位如液压支架操作工、液压支架修理工、矿井维修工、采煤机司机、综掘机司机等职业资格考核中与液压有关的应知应会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可以参加国家职业技能考核,获取中级工证书。
2.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课程的内容来自煤矿企业生产岗位,同时为达到服务于煤矿企业的教学宗旨同时将该课程的教学课堂延伸到煤矿企业,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也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1)采用螺旋式分层递进教学法。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并接受的教学方法,分层递进强化教学过程,达到预定的教学要求和目标。
(2)讨论交流教学法。课程教学中设计一些实际问题交予学生讨论,如先导式溢流阀的阻尼孔堵塞了会出现什么故障?为什么?液压支架的操作如果实施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与讨论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
(3)直观教学法。利用透明液压元件、可拆装液压元件模型、图片、视频动画演示、挖掘机、采煤机等大型煤矿液压设备模型操作等方法,将复杂的原理用简单的、感性的方法展现出来。
(4)激励教学法。实训过程中,采用小组之间竞赛的方法,并且将竞赛结果记入形成性考核成绩。实践证明,这一方法可以鼓励团队合作精神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3教学模式的改革
实施任务驱动的三步教学模式(1)改革传统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独立的方式,把教室设在实训室或模拟生产现场,以学习项目为核心,融“教、学、做”为一体;(2)改革传统的以两个学时为单元的教学实施模式,在排课时依据具体教学内容,按照4个学时或6个学时安排教学实施;(3)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利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让学生有兴趣参加学习与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以组为单位进行教学管理,每组5-7人,指定一名组长协助教师负责安全管理、分工协调、监督操作、工具领用回收、自评互评等工作。
2.4实践教学的改革
《液压传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技术课程。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实际岗位能力,实践课的百分比约为60%。教学中主要利用液压实验室、液压元件拆装实训室、煤矿机电设备液压实验实训等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教学。例如通过拆装实训,弄清液压元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通过在液压台上用具体的透明液压元件按系统图进行回路连接,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液压元件并综合分析典型液压传动系统,如图1;组织学生具体操作采煤机、液压支架、掘进机等其他煤矿设备并分析该设备液压系统的工作过程如图2。围绕国家骨干院校重点专业建设的实际需求,学院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在现有27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拟新增13个校外实训基地。2011---2014年期间,分别与天地华润、神东天隆和神华北电三家企业签订“厂中校”建设协议,建设“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培训中心”。借助企业实现实际岗位能力的培养,带领学生与工厂管理人员、一线员工座谈,使学生充分体验岗位需求与本课程的知识技能特点及在日后工作中的应用。
(上接第43页)
2.5课程考核评价的改革
将传统课程采用单一的课堂测试、平时表现、考勤,课后作业与期末考试成绩综合测评改革为采用“四结合”考核评价的方式,即学校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应知考核与应会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技能取证相结合。同时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互评、专职教师评价、兼职教师评价的方式,从知识点(40%)、技能点(50%)、情感点(10%)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3结语
通过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及课程考核评价等,使学生更多更好的通过实践掌握知识与技能,真正实现培养与造就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液压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教学中引入煤矿液压设备更加有利于学生实际岗位操作技术能力,从而能够使该专业的毕业生能够走上合适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赵周发, 《液压传动》课程改革与实践[J].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4)
[2]张帆, 高职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液压与气动 2012,(7)
[3]徐慧;李天生, 浅谈液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10)
[4]常灿光;李仕存,高职教育《液压与气动》课程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探索[J]. 科技信息,2013,(3)
[5] 马胜钢,张建立,马泳涛等.《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J].液压与气动,2008(12):12-14
作者简介:孟超平、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