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我的作文教学
【作者】 狄训玲
【机构】 山东枣庄市峄城区峨山镇左庄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中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我们就必须从低年级开始,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等,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达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信心十足,游刃有余。我是这样进行作文教学的。
一、循序渐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作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地进行训练。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注重抓基本功训练,从低年级开始,严格要求学生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先说后写,练好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一直到中年级的一个篇段, 进而到整篇作文。即要明白它们的意思,又要做到熟练运用。这样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系统地训练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养成习惯
“起先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这是王尔德(英国)的一句名言。是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指导学生从小养成写作的习惯,让他们从写一句话开始,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写下来,每天写一句话、两句话,把他们所写的这些收集起来,日积月累,学生不但拥有了大量的知识财富,还养成了随时写作的习惯。
今年春天的一节六年级语文课,外面艳阳高照,杨絮飞舞,景色十分壮观。我抓住这个机会,索性让学生走出教室痛痛快快地玩了十分钟。在剩下的三十分钟里,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完成了一篇很美的文章,没完成的也只剩下作文的结尾了。他们有的写成了诗歌,有的写成了散文,洁白飘逸的杨絮被比作成鹅毛、大雪、棉花、白云……正是孩子们拥有了随时写作的习惯,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练就了过硬的写作基本功,才在短时间内写出了如此精美的文章。
三、倡导想象
据资料记载:“中小学时代是一个想象力迅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二年级(8-14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想象力呈现较为明显的发展趋势。而在14岁之后,我国青少年想象力的平均得分则明显降低,并呈现一定的停滞状态。”这就不能不让我们小学教师感到肩上的担子之重大。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倡导想象,鼓励学生写的创新势在必行。要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关键是为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为他们撑起一片想象的天空,提供一方适宜创造力的生长的沃土。在教学中,我注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先练习说,在说的基础上再练习写。说的同时,思维较慢、大脑还处于一片空白的同学,在听的同时也会突现灵感,进入想象的空间,即而有话可说,最后也有文可写。
四、限时训练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时常会发现,有的同学一节课下来,一篇作文写不到200字。这样的同学,在每次考试的时候都会无法完成作文。如何让这些学生能达到省时、高效的完成作文呢?我通过认真观察发现,这些学生不是不会写作文,而是太磨蹭,大部分时间都被他自己浪费了。于是,我在训练时当场发题,限时交卷,促使学生瞬间接受信息,快速理解信息,迅速表达信息,提高实际应用和应试能力。这一步是关键,也是学生的难关。必须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牢牢记住以下口诀:“先读提示,审清题意,选择材料,布局谋篇。”“文章写好细检查,点滴小错别忽视。”同时,要严格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训练的初级阶段,每次时间放宽一点。随着学生写作能力增强,时间相应缩短,逐步做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决不能养成拖拉的坏习惯。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堂上的限时训练是提高学生快速作文的有效措施,好处甚多。
五、自改互改
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作文教学方面也可以这样说,教师的批改和评讲,或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互改与互评,正是为了达到使学生在脱离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能修改自己的文章这个目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自改作文有明确的要求。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阶段目标”中要求,“第二学段(3——4年级)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三学段(5——6年级)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在具体教学中,学生写好作文后,先对自已查出的表达有误的地方进行初改,然后,安排学生互改。互改以同桌的两人为宜。批改者对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待互相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后再更正。若有争议的问题,可当场请教老师。这样,学生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技能,还增强了他们写作的兴趣。
六、及时讲评
对学生作文进行讲评,是作文批改的继续和发展,是一次作文训练过程的最后一环。抓好习作讲评课,及时反馈信息,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为此我对自己提出了以下要求:
1、如在时间紧的情况下,可抽查部分学生的作文评阅,重点抽查中下水平的学生的作文,采用当面批改的形式,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批阅过程中,认真记录习作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错误,为讲评课作材料准备。
3、将一些写得较好的错误较少的习作讲评时读给全班学生听,给予鼓励。
当然,作文训练的方法还有很多,这要靠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大量的多种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读多练,坚持不懈,熟能生巧,以至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一、循序渐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作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地进行训练。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注重抓基本功训练,从低年级开始,严格要求学生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先说后写,练好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一直到中年级的一个篇段, 进而到整篇作文。即要明白它们的意思,又要做到熟练运用。这样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系统地训练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养成习惯
“起先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这是王尔德(英国)的一句名言。是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指导学生从小养成写作的习惯,让他们从写一句话开始,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写下来,每天写一句话、两句话,把他们所写的这些收集起来,日积月累,学生不但拥有了大量的知识财富,还养成了随时写作的习惯。
今年春天的一节六年级语文课,外面艳阳高照,杨絮飞舞,景色十分壮观。我抓住这个机会,索性让学生走出教室痛痛快快地玩了十分钟。在剩下的三十分钟里,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完成了一篇很美的文章,没完成的也只剩下作文的结尾了。他们有的写成了诗歌,有的写成了散文,洁白飘逸的杨絮被比作成鹅毛、大雪、棉花、白云……正是孩子们拥有了随时写作的习惯,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练就了过硬的写作基本功,才在短时间内写出了如此精美的文章。
三、倡导想象
据资料记载:“中小学时代是一个想象力迅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二年级(8-14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想象力呈现较为明显的发展趋势。而在14岁之后,我国青少年想象力的平均得分则明显降低,并呈现一定的停滞状态。”这就不能不让我们小学教师感到肩上的担子之重大。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倡导想象,鼓励学生写的创新势在必行。要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关键是为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为他们撑起一片想象的天空,提供一方适宜创造力的生长的沃土。在教学中,我注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先练习说,在说的基础上再练习写。说的同时,思维较慢、大脑还处于一片空白的同学,在听的同时也会突现灵感,进入想象的空间,即而有话可说,最后也有文可写。
四、限时训练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时常会发现,有的同学一节课下来,一篇作文写不到200字。这样的同学,在每次考试的时候都会无法完成作文。如何让这些学生能达到省时、高效的完成作文呢?我通过认真观察发现,这些学生不是不会写作文,而是太磨蹭,大部分时间都被他自己浪费了。于是,我在训练时当场发题,限时交卷,促使学生瞬间接受信息,快速理解信息,迅速表达信息,提高实际应用和应试能力。这一步是关键,也是学生的难关。必须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牢牢记住以下口诀:“先读提示,审清题意,选择材料,布局谋篇。”“文章写好细检查,点滴小错别忽视。”同时,要严格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训练的初级阶段,每次时间放宽一点。随着学生写作能力增强,时间相应缩短,逐步做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决不能养成拖拉的坏习惯。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堂上的限时训练是提高学生快速作文的有效措施,好处甚多。
五、自改互改
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作文教学方面也可以这样说,教师的批改和评讲,或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互改与互评,正是为了达到使学生在脱离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能修改自己的文章这个目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自改作文有明确的要求。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阶段目标”中要求,“第二学段(3——4年级)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三学段(5——6年级)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在具体教学中,学生写好作文后,先对自已查出的表达有误的地方进行初改,然后,安排学生互改。互改以同桌的两人为宜。批改者对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待互相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后再更正。若有争议的问题,可当场请教老师。这样,学生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技能,还增强了他们写作的兴趣。
六、及时讲评
对学生作文进行讲评,是作文批改的继续和发展,是一次作文训练过程的最后一环。抓好习作讲评课,及时反馈信息,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为此我对自己提出了以下要求:
1、如在时间紧的情况下,可抽查部分学生的作文评阅,重点抽查中下水平的学生的作文,采用当面批改的形式,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批阅过程中,认真记录习作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错误,为讲评课作材料准备。
3、将一些写得较好的错误较少的习作讲评时读给全班学生听,给予鼓励。
当然,作文训练的方法还有很多,这要靠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大量的多种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读多练,坚持不懈,熟能生巧,以至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