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PLC编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作者】 王 巍

【机构】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PLC是一种将通讯、计算机、自动化等技术融为一体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是以CPU为核心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控制系统之中。我国目前PLC专业人才缺口巨大,因此PLC编程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本文通过对PLC编程技术课程特点的分析,阐述了课程考试改革的具体思路、基本措施和创新与亮点,并探讨了考试改革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PLC;考试改革;创新与亮点
  目前在我国高校中,检验学生对于基础知识、重点理论、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方式依然是通过考试这种主要措施来实现的。高校课程考试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定的督促、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能够起到一定的评价作用。由于课程考试对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背景下,对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研究应该得到高度重视[1]。
  一、考试改革的具体思路
  PLC编程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一门涉及内容多、更新速度快、知识面广、理论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课程,是学生未来工作可直接应用的专业知识。因此,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既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也无法使学生体会设计的过程,无法形成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学生的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弱,创新精神不足,个性不强,社会竞争力较弱,,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应用人才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学习PLC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团队合作能力,在学院考试改革的大力推进下,我尝试了对PLC编程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在改革中坚持我院对学生“一实、二高、三强、四会”的培养目标为主线,同时遵循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教学内容与新技术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在注重理论教学同时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采用新的“理论+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中紧密结合新技术、新工艺的学习和应用。
  二、考试改革的基本措施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是现代控制系统中必备的知识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本课程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院考试改革的基本思路指导下,为了突出考试方式的多样性、针对性、创新性,课程考试方案在考核成绩的评定上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20%,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每次课的出勤、课堂表现、1学习态度、学习笔记和作业情况进行考核。
  第二部分,阶段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的进程按章节设计,在完成部分教学内容后进行阶段考核。第一阶段,结束基本电气控制线路教学后进行考核,以大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设计一个与生产实际相关的电气控制线路。第二阶段,结束PLC实用控制系统的硬件及软件教学后以论文的形式对PLC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应用调查的考核。第三阶段,教学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让学生按要求完成一个综合性课程设计。 
  第三部分,期末操作性考试,占总成绩的20%,采用现场抽题、现场做实验并回答教师提问的方式进行。
  第四部分,期末结课考核,占总成绩的20%,采用开卷笔试的方式,对本课程的重点知识点等大纲中规定的内容进行综合性考核。试卷题型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题目以综合思考题和分析题题目为主,旨在考核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尽量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对知识进行深层的理解与分析、能够融会贯通,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及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改革过程中的创新与亮点
  在PLC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通过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技能。在实际教学环节里,包含了示范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与实践、多媒体教学、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PLC的教学创新与亮点也是通过课程设计思路来体现的:特色之一是工学结合,教学过程中采用现场实例,任务布置都是模拟现场工程项目,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特色之二是开放性教学,在任务实施及完成过程中,提供开放式的环境给学生,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及主观能动性;特色之三是与考试改革紧密结合,把学生的项目设计等做为考核的依据,学生在理论设计的同时也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并通过考核的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能力。
  四、考试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而非目的,考试的基本任务是测验学生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督促学生学习。其目的在于检查教学效果,检验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教师应善于使用考试手段来监测和监控教学质量,规范和引导教学行为,督促学生积极努力地学习,要通过考试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