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析自主学习、探究创新阅读教学之策略

【作者】 孙晓丽

【机构】 山东省青岛莱西市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理论依据]
  (一)随着时代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不断更新。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是整个课堂活动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状况,偏重学生智力因素的作用,强调教学的严肃性、科学性、思想性,学生则通过教师的传授、自己的模仿获得现成的知识和技能。教学策略和方法因此也比较陈旧古板,这阻碍了教学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现代心理学各个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都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改进提供了理论基础,从而产生新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方法,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高要求。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呈现出了优越性。在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认知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的激发,重视教学环境情感因素的激发和创造;教学力求在完成知识传授任务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态度和能力。因而产生了情境教学、合作探究学习等等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新课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培养创新、合作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增强责任感。课堂上要关注学生,渗透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教师应常观察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学习过程,从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使学生产生深入思考,引发创新的欲望。新课程更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给他们深刻的体验。另外教师角色要转变,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自主学习,成为课堂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三)“自主学习、探究创新”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基础教育活动中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任务就是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勇于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以及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最终掌握这一学习方式。
  [操作要点]
  阅读教学 自主阅读 合作解读 探究创新  教学策略 
  [通用模式]
  “自主学习、探究创新”教学法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主导,构建起发展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的新结构。这种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把课堂教学分为四个步骤,即:学生个体自学、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学生当堂练习。在这个结构中,学生自始自终参与教学过程。
  (一)学生个体自学(约12分钟)
  学生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简明提示学习目标;根据预习的内容,列出自学题目(不超出5个);引导学生自学。
  1.教师的活动。
  ⑴定好学习目标、自学题目。⑵讲清自学的要求、方法。⑶即时了解自学情况。⑷将学生分出层次(按A优秀、B一般、C学困生,隐性动态分出层)。⑸及时巡回指导鼓励。
  2.学生的活动。⑴弄清自学的范围、目标、要求、方法。⑵迅速通读自学的内容。⑶将自学内容理解的、未理解的理清。⑷对未理解的进行深入地思考,以备合作探究时发表意见。
  (二)学生合作探究(约10分钟)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根据自学题目,学生同位(2人)或前后排(4—6人)为一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既是对自学效果的检查,同时又能解决自学的疑难和问题。
  1.教师的活动。⑴组织好学生合作探究。⑵即时发现学生的问题。⑶适时点拨,并激励学生发言。⑷搞好“二次备课”。
  2.学生的活动。⑴积极参加同学间的合作探究。⑵积极提出有疑难的问题。⑶认真倾听同学的见解,并参与讨论。⑷迅速接受自己未掌握的知识。
  (三)师生共同研讨(约12分钟)
  在学生合作探究后,对学生尚未理解、掌握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进行研讨。
  1.教师的活动。⑴将学生尚未理解、掌握的疑难问题,让学生清楚。⑵学生执教,请优秀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⑶对学生没有涉及到,或讲的不完全的问题予以补充。⑷注意师生共同研讨中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不能降低学习要求。⑤搞好共同研讨的小结。
  2.学生的活动。⑴积极参与师生的共同研讨。⑵认真倾听优秀同学的发言。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⑷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及感受整理记录。
  (四)学生当堂练习(约11分钟)
  在前三步的基础上,为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当堂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进行口头、书面或动脑、动手练习。
  1.教师的活动。⑴练习题目要有针对性、层次性、量力性、典型性(一般以5道题为宜,三必做二选做)。⑵勤于巡视检查,对学生及时指导。⑶留好课下预习的内容。
  2.学生的活动。⑴练习时要做到独立、按时完成。⑵完成后争取让老师当堂批阅。⑶记好课下预习的内容。
  在运用这种课堂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注意:一是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各种发言,努力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教育因素;二是不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强行牵引学生,而是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上因势利导。
  “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适宜于中小学各科教学。该课题模式下的语文教学子模式为“自主阅读——合作解读——探究创新”。它是由总课题模式而生发的一种适合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该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引入阅读——提供资源、自主阅读——多维互动、合作解读——实践应用、拓展创新——多种形式、评价体验。
  实施新课程,要求将传统“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的旧观念彻底丢弃。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该模式正是为了践行上述理念,才得以建构。遵循“以读为主,读中领会、读中实践、读中创新”的原则,尽力创设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自主阅读——合作解读——探究创新”模式学习的基本特征:
  “自主阅读——合作解读——探究创新”看似三个模块的学习,实则相辅相成,整个教学过程形如攀楼梯,探究创新永伴教学过程的始与终。教学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互动过程。学生对课文的解读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拓展知识、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该模式不失为一种发展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教学架构。
  模 块1:自主阅读(创设情境引入探索、提供资源自主探索)
  教师首先创设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激发自主探索欲望,使学生产生预期的学习心向,学生感受情境,明确探索目标与方向。在这一环节,创设情境是关键,师生共同确立探究目标是目的。
  操作过程:首先,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进行课内预习,让学生直接跟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确定探究目标,倡导“思维无禁区”。默读课文,感知文本大意,圈画出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接着,学生联系课文,针对课题和课后问题及本单元学习目标,各抒己见后,集体梳理,师生一起确定教学目标,教师板书“目标”;学生牢记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画出不理解的地方,自我探究与品读,将自己的自学成果做好笔记,准备参加小组交流与探究。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督促学习被动的学生。
  模 块2:合作解读(多维互动、合作交流)
  教师针对学生的差异,通过互相交流、探讨,互通各自的看法,展示个性,互相取长补短。通过师生、生生多维互动,扩充学生的理解范畴,优势互补,培养合作的意识。
  合作解读就是学生在个体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师生间多维互动、小组讨论、分析与交流,在交流中反思、补充、智慧共享,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与全面。
  首先将课堂形态由秧田型变为茶馆型。接着,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经教师梳理认为确需探讨后,提交小组讨论。由小组长主持小组交流回报自学成果;对问题相互质疑做答,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寻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然后小组长归纳出仍未解决的问题,提交在班上研习。注意在小组讨论学习时,切忌搞浅层次的操作活动,对于学生稍加思考就能得到结论的问题,不需要在小组再进行讨论,很多课堂上热热闹闹的景象,并不代表其结果就很好。其实有时候,让表面上的积极性掩盖了学生学习的不足。在小组活动之前,必须对小组活动有明确的要求,小组长对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不能把小组学习搞成说说笑笑的场所。只有学生在活动中,带着问题思考、操作,才有可能得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合作解读的第一个层面。
  合作解读的第二个层面是全班性的“生——师——生”三角对话交流,小组长提出疑难问题,组与组之间开始抢答,教师点拨,一些问题指导学生读课文,再次让学生感悟,师生多维互动,多方评价、激励。在这一环节中,对于一些有深研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有意地暂搁起来,留作后面探究创新之用。
  合作解读地第三个层面是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找出精彩语段,并对精彩语段的进行品读与赏析,可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语段是什么和为什么喜欢该语段。
  模 块3:探究创新(实践应用、拓展创新、多种形式、评价体验)
  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有关达标检测题。教师设计开放性的练习将课堂向课外延伸。学生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即时纠正,当堂消化。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开放性练习、自主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将深研问题梳理出来,予以公示,接着学生带着问题再读再品文本,与作者再次对话,并将问题放在历史与现实的情境里去分析、去思考,用心去品读,做点品读心得,空白补写等笔记,用作创新交流之用,最后交流探究创新结果,并多维互动、激励评价。
  三个模块的学习中,前两个模块属于“学”课;后一个模块属于“习”课,即在“学”课上学习技能与方法;“习”课上实践并运用获取的技能与方法。然后,让学生整理出学习报告,并指名汇报学习所得,总结全文。三个模块的教学中,可适当让学生将一些问题设计成学案,扮演“小老师”上台讲课。老师则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学习,必要是可补充学生授课的不足,或耳语帮助主讲人走出困境。“小老师”在讲课中,往往有意想不到的表现,或令听者叹服;或令听者喝彩,学生学习热情高昂,兴趣浓厚,这种学说、学演、学教的做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体验了教师教学的艰辛。当然,从设计课案到课案实施,均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即使在小老师主讲之后,教师也须做一定针对性的指导、总结,重在鼓励,扬长避短,以巩固学生自学成果。
  根据学习目标要求进行总结,教师组织学生谈学习的收获。通过自评、互评、他评、体验成功。当堂完成作业。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探究创新”这一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持之以恒,以学生为主体,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只要给学生以学习主人公的地位,在学生心中播下自主的种子,着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就能发掘学生个体的自我潜能,为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从而我们的教学也会越来越成功!课改是机遇,也是挑战,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江平 朱松生. 小学语文教学论[M].上海:上海三联教材文库. 2001
  [2]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戴宝云.小学语文实用教学90法[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
  [4] 周一贯.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
  [5] 朱 琳浅谈新课程条件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6]雪 龙 学语文“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http://www.pep.com.cn
  [7]黄德新 合作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应用《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