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作者】 覃奇波

【机构】 广西省南宁市上林县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一轮的数学教学改革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就是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学会“数学地思维”,掌握数学方法,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性精神,形成求真务实,认真严谨,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等良好品质,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通过数学教育,应当使学生在数学的知识、思维、方法以及理性精神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是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形成一定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品行,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综合能力 学习兴趣 
  教师被社会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校的工作中除了传授学生知识并使其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因而,我们数学教师也应将德育工作视为最重要的素质教育工作,把德育寓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努力达到数学大纲的要求: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前教师就应认真备课,抓住教材中的思考、探究、阅读等材料,充分做好上课的准备。把教学任务与生产、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时常向学生投去一个个新颖有趣的问题,让学生以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例子去思考,去讨论,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活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老师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出结论,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自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比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定理、公式或是老师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忍受压力被动无趣地学习好得多,
  二、培养学生诚实认真的品格,摒弃轻率马虎的学风。
  在平时的教育与教学活动中,我们数学教师既要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又要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的严谨性,数学是最讲究真实的一门学科,数学知识容不得半点虚假。在数学讨论和研究中,一切结论都必须有根据,必须经得起反复的推敲和验证。在计算推理和证明过程中不能有半点差错或疏忽,不然会出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大错。如果学生们对数学讨论产生了这种认识,就不会产生轻率的想法,平时的数学讨论就会更加激烈,经过激烈的争论,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受到数学熏陶逐步增强认识真理的能力,对虚伪和假象就不会轻易放过,由此,也就达到在数学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坚持真理,有错就改的优良品质。
  三、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最优解决实际问题。
  要解决数学问题必须从已知到结论全部地考虑问题,分清各方面的相互联系,由此数学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从全局、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从而把握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联系,只有弄清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地位和作用,弄清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方能了解事物的全貌,由此教学活动中全面分析数学问题是很重要的,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这对学生以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发展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数学问题中经常讨论最大值与最小值,最优解等问题,因此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养成从事物发展的众多的可能性中寻找最优的可能性的习惯,并懂得研究事物向最优化方向发展的条件,力争实现最优化。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将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开发学生潜力,发展学生个性。
  教育改革要求培养新型人材,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在教学中我们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是每个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其实每个学生都蕴藏一定的潜在力,这就靠我们教师去引导、挖掘、培养和发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几乎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表现出他们良好的创新性。因此,数学教师在授课中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分层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等多种有机教学形式,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把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获得创新发展。力争做到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
  五、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与毅力,塑造学生完美品质。
  在基础教育中,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存在高度的抽象性,这一点给学生学习数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同时数学知识又有很强的系统性,环环紧扣,只要有一环脱节,就难以继续学习下去,面对这些困难,要求学生正确对待数学这门学科,只要我们能坚持不懈,拿出乌龟赛跑,蜗牛爬行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是能克服的。同时以数学史上不少数学家为探讨一些数学问题,经过无数艰苦漫长的道路毅然取得成功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教育学生。
  六、陶冶学生爱美的思想情操,增强学生审美意识。
  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美以辅德,德以促美,数学美除表现在它的新颖的图形,优美的曲线,严格的语言,对称的关系外,还深深地蕴含在数学对象的相互联系、相互因果之中,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感受到这些美的持征,让他们在概念的理解,定理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中享受到数学美的意境。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注意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数学美的发掘与欣赏,由此显得干巴无味,其实数学美是一种真实的美,在形式上是抽象思维与审美意识交融的产物。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引导他们去发现美,鉴赏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陶冶爱美的思想情操。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之中,应多思考为社会培育出德才兼备的新一代人才,使他们具有现代社会必需的品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才是我们数学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