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高中地理复习中读图能力的培养

【作者】 岳丽霞

【机构】 山东省昌乐一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各种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结构图、统计图等,有机构成了一个“图像系统” 在地理教材中处处体现。下面就地理图像教学的一些体会同大家交流。
  一、使学生明确图表的种类与各类图表的考查主题
  不同类型的图表有不同的特征。当前高考命题主要涉及的图表形式有以下五种:
  1、局部区域图。区域地图是分析、呈现、解决区域问题的常用载体,许多区域信息可以通过地图的形式反映出来,山东文综26题主要利用区域地图来呈现,常见形式是有经纬网或无经纬网图。如:2010年考查的是鲁尔工业区与沪宁杭工业区,2011年考查的是美国西部地区。正确判定区域的位置是学好地理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2、统计图表。地理统计资料及图表,是大量真实数字化和形象化的表现形式,是地理信息的社会交流工具。他用真实可靠的数据来描绘图表及表述地理原理和地理过程,是地理规律、地理事物在区域内发生、发展的定量到定性体现,具有较强的事件动态性,如:2011年山东文综第2题。
  3、等值线图。所谓等值线,就是在地图上将地理要素值相等的个点连接成线,常见的主要有: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等震线等,如2011年山东文综选作题31题。
  4、地理模式图。模式图是用来反应某地理事物或现象发展变化或分布规律的图示,他可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主要有过程模式和分布模式。常见的模式图有:世界气候模式图、洋流分布模式图、热力环流模式图、全球大气模式图、地壳物质循环图、水循环模式图、农业投入-产出模式图等。在复习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好模式图,搞清楚其一般规律,并能结合具体情况分析解释具体事例,同时要根据课本内容绘制出模式图。2010年文综题26题(2)小题画冷锋剖面图,2011年文综7-8题城市的空间结构等都属于此类型。
  5、景观图。景观图与当地自然、人文地理存在密切的联系,某地典型的景观能够反映出该地一些突出的地理特征。故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借助地理景观图可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视野。景观图主要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2008年选择题第6题黄土塬景观,2010年第8题黄河口三角洲景观,2011年第3-4题黄土高原景观图。
  二、对地图信息挖掘的几种方法
  地图作为地理知识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根据复习的需要,通过更换观察角度和层层剖析,把地图中的信息充分挖掘出来,通常有以下方法。
  1、直观追问法,就是充分利用地图的表面信息进行层层追问。使用这种方法应遵循两个原则:①对地图的观察要体现全方位和整体性;②追问的角度和方式要体现联系性和连续性。在复习“世界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区分布图”时,由于图中城市星罗棋布,可选取某一典型城市进行追问,如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为什么建在巴西高原上?该城市的主要职能是什么?与其设置目的相同的城市还有哪些?通过追问能够理解城市的区位因素及城市的职能。也可选取某一城市群进行追问,如美国东北部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城市群,该城市群形成的区位因素是什么?城市的集聚有哪些好处?对环境会造成什么影响?在世界的其它地区还出现了哪些城市群?通过追问可以理解城市集聚的原因及集聚效应对城市的影响。还可以整幅图为背景进行追问,如我国的大部分城市为什么沿河湖分布?世界上的大城市为什么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通过追问理解城市分布的共同特征及造成这种分布大势的原因。直接追问能够挖掘地图的隐性信息,有利于知识的拓展和迁移。
  2、对比分析法,就是将表达不同信息的同类地图整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对比,找出异同。如日本与英国轮廓图对比,可知:①都是岛国;②都分居在亚欧大陆的两侧;③国家轮廓曲折破碎,都具有优良的港湾和便利的海上运输;④都是发达国家;⑤气候成因不同、表现迥异;⑥资源配置与丰歉程度差别显著;⑦人口年龄结构与数量明显不同。对比的过程,是对地理事象本质的分析过程,也是对相关知识的归纳、整合过程。
  3、信息提取法,就是从纷繁复杂的地理信息中提取重点信息重新作图,利用新图总结出一般规律性。如复习“我国水电站分布图”,由于水电站数目众多,难以记忆。因此可将重点水电站提炼出来单独作图,通过对新图的观察很容易总结出:我国的水电站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及长江的干支流,并进一步总结出,长江的水电站主要分布在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交界处,黄河的水电站主要分布在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交界处。信息提取法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有利于节省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4、综合叠加法,就是将描述同一地区不同地理事物的地图,综合叠加在一起,找出内在关联性。如将“我国三大自然区”图与“我国主要牧区及其优良牲畜品种”图、“我国主要种植业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叠加起来,就可以看出:不同的自然区农业类型不同,东部季风区以种植业为主,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畜牧业为主。同在东部季风区农作物类型也不同,南方以水稻为主,北方以小麦为主;同样发展畜牧业,青藏高寒区以牦牛、藏绵羊为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新疆牧区则以新疆细毛羊为主,宁夏牧区以滩羊为主,内蒙古牧区以三河马、三河牛为主,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取决于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多幅地理的叠加,可以弥补单一地图地理信息的不足,有利于建立起地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三、“熟练判读地图”的基本思路
  1、看懂地图:主要是指运用地图辨别方位、量算距离、计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识别地图上的各种常见图例和注记等。
  2、熟悉地图:主要是指熟悉地图的内容,凡是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知识,都能从地图上掌握。如世界地理部分,能在地图上熟悉各大洲、大洋、地区、世界重要国家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河流、重要交通线、城市等。
  3、运用地图:主要是指在上述基础上,分析地图,获取必要的地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如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
  总之,地图是地理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加强地图的教学是学好地理的前提条件,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