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突破合作学习的策略
【作者】 崔 峰
【机构】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外国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合作学习是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因此培养个人合作意识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突破合作学习这个难题呢?
一、我们要避免假合作的情况:
1.合作问题简单肤浅。讨论问题随意提出,在教材上已经有明确详细的答案,这样的问题根本不用讨论。合作学习是一个激活思维、破解难题、共享成果的过程,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要讨论,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能解决的难题,依靠个人的力量解决有一定难度时,可以合作讨论解决。
2.合作时间仓促。一堂课教师要组织好几次的讨论活动、每次都很短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难以深入。
3.团队松散,部分学生成配角。教师分组的时候考虑的是好学生中等生后进生合作学习。但是,在实际课堂上往往会出现有的人做,有的人玩的现状。优等生成主角,大部分学生成配角。
4.交流中缺乏质疑探究精神。孔子曾提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质疑课本、老师的勇气,人云亦云,毫无主见仅仅停留在“会不会做,怎么做”的层面,很少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这么做,老师讲的对么”这样的问题。
5.小组合作评价低效。小组评价的记分随意,没有起到鼓励督促作用,更像是一场闹剧。
二、我们提出了以下的改进措施:
1. 科学的组建最优合作学习小组。
(1)小组建设是班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建立的好,学习效率能得到提高,合作交流能得到开展。我们学习小组的组建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学习小组的同学合理搭配,让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思维方式、情趣特长的学生组成小组成员,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
合理分组,按照成员双向选择、学习成绩均衡的原则,科学地划分成多个6人小组,成员学习分AA、BB、CC三层,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合理搭配,依次编号为1-6号;优选组长,组长要有团结全组的能力,学习品行要好,一般1号同学为组长。小组长是老师的助手,好的小组长需要老师手把手的带,要充分给小组长放权,让他们自己举行小组会议,制定组规,进行成员分工,组内座位的调整等;确定成员的角色,分工明确,有记录员有讲解员有监督员。
⑵对小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进行培训,培训是最好的管理。小组培训形式要多样化:班会、论坛、故事精选。小组培训,每次选的人不同,内容要成体系:展示、点评、导学案书写等等。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时间要短但培训的频次要多,甚至可以让班长培训小组长。学科班长培训组长,组员,小组长培训组员,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不定时间的开展好培训工作。
2.创设有利合作学习的条件
(1)选取适宜合作学习的内容
提供给学生的合作学习内容要有一定的可探索性、可合作性。如果内容太简单,学生没有兴趣,也无合作的必要。所以,合作学习选取的内容要有挑战性,要集大家的智慧才能解决问题。这类内容书上有的要用好,更多的是要根据知识要点、生活实例自编数学问题。
(2)营造促进合作学习的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带动新一轮的交流与合作,并在交流与合作中不断创新。
首先,转变教者的观念,把结论的发现权还给学生。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包办代替。相信学生都是具有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创新潜能的探求者。合作学习中并不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明确教者的定位: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激发者。教学过程中要宽容接纳学生的失败和失误。其次,转变学生的观念。对习惯于生活父母安排,学习靠教师授受的学生要进行数学价值观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帮助其克服依赖性。学生要做到心情愉悦,敢想、敢说、敢问,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学生要懂得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数学、学习数学,这样才能学好数学;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潜能,树立合作成功的自信。要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把微笑、鼓励、幽默、接纳等富有人情味的艺术带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有心理安全感的学习环境,促使其自动与他人交流合作。
3.建立合理评价机制,让学生促进合作。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小组向教师及其他小组汇报小组活动成果,并且可以针对学习情形及活动结果,讨论在小组合作的历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心得体会,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
小组必须要有小组评价体系。这是激发学生的一个方式,也是小组建设的重要方面。制定小组评价方法从课堂方面和活动方面等细节入手,如:5、6号同学回答问题得2分,其它同学得1分。导学案都完成的加分,代表小组展示的、对其他组的同学点评特别到位的、课堂检测成绩优异的等等,把每一小项都进行赋分,并根据赋分情况评选出展示之星,点评之星,高效学习之星,最终评选最佳优秀小组,星级小组。每周总结,张贴在教室墙面上。
采用评比积分的鼓励机制,通过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导评的方法,强化评价的监督、激励、导向作用。
一、我们要避免假合作的情况:
1.合作问题简单肤浅。讨论问题随意提出,在教材上已经有明确详细的答案,这样的问题根本不用讨论。合作学习是一个激活思维、破解难题、共享成果的过程,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要讨论,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能解决的难题,依靠个人的力量解决有一定难度时,可以合作讨论解决。
2.合作时间仓促。一堂课教师要组织好几次的讨论活动、每次都很短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难以深入。
3.团队松散,部分学生成配角。教师分组的时候考虑的是好学生中等生后进生合作学习。但是,在实际课堂上往往会出现有的人做,有的人玩的现状。优等生成主角,大部分学生成配角。
4.交流中缺乏质疑探究精神。孔子曾提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质疑课本、老师的勇气,人云亦云,毫无主见仅仅停留在“会不会做,怎么做”的层面,很少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这么做,老师讲的对么”这样的问题。
5.小组合作评价低效。小组评价的记分随意,没有起到鼓励督促作用,更像是一场闹剧。
二、我们提出了以下的改进措施:
1. 科学的组建最优合作学习小组。
(1)小组建设是班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建立的好,学习效率能得到提高,合作交流能得到开展。我们学习小组的组建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学习小组的同学合理搭配,让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思维方式、情趣特长的学生组成小组成员,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
合理分组,按照成员双向选择、学习成绩均衡的原则,科学地划分成多个6人小组,成员学习分AA、BB、CC三层,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合理搭配,依次编号为1-6号;优选组长,组长要有团结全组的能力,学习品行要好,一般1号同学为组长。小组长是老师的助手,好的小组长需要老师手把手的带,要充分给小组长放权,让他们自己举行小组会议,制定组规,进行成员分工,组内座位的调整等;确定成员的角色,分工明确,有记录员有讲解员有监督员。
⑵对小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进行培训,培训是最好的管理。小组培训形式要多样化:班会、论坛、故事精选。小组培训,每次选的人不同,内容要成体系:展示、点评、导学案书写等等。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时间要短但培训的频次要多,甚至可以让班长培训小组长。学科班长培训组长,组员,小组长培训组员,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不定时间的开展好培训工作。
2.创设有利合作学习的条件
(1)选取适宜合作学习的内容
提供给学生的合作学习内容要有一定的可探索性、可合作性。如果内容太简单,学生没有兴趣,也无合作的必要。所以,合作学习选取的内容要有挑战性,要集大家的智慧才能解决问题。这类内容书上有的要用好,更多的是要根据知识要点、生活实例自编数学问题。
(2)营造促进合作学习的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带动新一轮的交流与合作,并在交流与合作中不断创新。
首先,转变教者的观念,把结论的发现权还给学生。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包办代替。相信学生都是具有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创新潜能的探求者。合作学习中并不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明确教者的定位: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激发者。教学过程中要宽容接纳学生的失败和失误。其次,转变学生的观念。对习惯于生活父母安排,学习靠教师授受的学生要进行数学价值观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帮助其克服依赖性。学生要做到心情愉悦,敢想、敢说、敢问,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学生要懂得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数学、学习数学,这样才能学好数学;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潜能,树立合作成功的自信。要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把微笑、鼓励、幽默、接纳等富有人情味的艺术带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有心理安全感的学习环境,促使其自动与他人交流合作。
3.建立合理评价机制,让学生促进合作。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小组向教师及其他小组汇报小组活动成果,并且可以针对学习情形及活动结果,讨论在小组合作的历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心得体会,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
小组必须要有小组评价体系。这是激发学生的一个方式,也是小组建设的重要方面。制定小组评价方法从课堂方面和活动方面等细节入手,如:5、6号同学回答问题得2分,其它同学得1分。导学案都完成的加分,代表小组展示的、对其他组的同学点评特别到位的、课堂检测成绩优异的等等,把每一小项都进行赋分,并根据赋分情况评选出展示之星,点评之星,高效学习之星,最终评选最佳优秀小组,星级小组。每周总结,张贴在教室墙面上。
采用评比积分的鼓励机制,通过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导评的方法,强化评价的监督、激励、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