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藏族城镇地区小学语文、数学 和英语活动课的调查研究
【作者】 王 羚
【机构】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一小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活动课教学是采用活动课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创造丰富有趣的课堂环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小学语文、数学以及英语的教学效果,完成小学教学目标。本文以藏族城镇地区小学语文、数学和英语活动课的开展情况与效果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前藏族城镇地区小学语文、数学和英语活动课开展情况,并且就现状进行分析,期望能够对藏族城镇地区小学语文、数学和英语活动课的开展提出参考。
关键词:小学;藏族地区;活动课;调查研究
一、研究的提出
活动课是与学科课程相对应的概念,是以学生研究某种活动的兴趣而发展起来的组织课程。活动课程主要是有法国教育学家卢梭提出的,现在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的小学教育大纲中,将活动课列为学校必须开展的课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随着新教学大纲的施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构建知识、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逐渐推广应用。藏族城镇地区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地区特色对教育的影响比较大,近年来藏族城镇地区小学逐渐推行语文、数学和英语活动课,取得了一些成果[1]。
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的课程,在相关的研究中,活动课程的开展能够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结构,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与旧知识的巩固具有重要的作用[2]。藏族城镇地区小学的活动课教育,结合藏族地区的特点以及藏族小学生的特点,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针对当前藏族城镇地区小学活动课的开展研究较少,本文以藏族城镇地区小学语文、数学和英语活动课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对藏族城镇地区小学活动课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于研究藏族城镇地区小学活动课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
活动课开展的基本特征是一切的学习主要来自于经验,因此教学必须从学习者的经验开始,而且教学过程需要打破学科界限,从而强调在活动中学习。关于活动课的学习理论,主要有社会动机、建设动机、探索动机以及表演动机理论,重视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强调教材的心理组织与实践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在以下两方面:(1)理论上,活动课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方式,但是当前教育人员对于活动课教育的认识不足,对于活动课教育理念有所抵触。对于藏族城镇地区小学活动课的现状调查研究,能够丰富小学活动课的内涵,结合实际提升小学活动课教学理念的认知,从而更好的指导藏族城镇地区小学教育活动的开展。(2)实践上,藏族城镇地区具有独特的文化和教育方式,在开展活动课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实践以及小学生的认知习惯进行教学。但是当前藏族城镇地区小学活动课开展存在着照本宣科的现象,开展的范围不够、开展的深度不足、开展的效果不明显,因此对藏族城镇地区小学语文、数学以及英语活动课的调查研究,能够深入认识当前活动课的不足,从而对活动课的开展起到参考作用。
三、实验对象
藏族地区主要是以藏族聚集地为主的地区,本文研究的藏族地区主要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城镇地区,该地区藏族文化保存良好,具有藏族特有的饮食、文化以及语言。甘南藏族自治州共有8个县城,该地区共有82所小学,城镇地区小学31所,农村地区小学51所。为了使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本文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选择1所小学进行研究,共有16个班级开设英语课。在访谈的基础上,对所抽取的小学进行问卷调查。笔者共发放850份问卷调查,回收829份有效问卷;调查研究的对象中共有43名教师。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包括:(1)学校因素,包括学校实际情况、活动课开展的频率、活动课组织形式;(2)教师因素,包括对活动课的认知程度与重视程度等;(3)学生因素,对活动课开展效果进行评价、学生文化习惯等。
四、实践与研究
1、目标的研究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所开展的活动课需要以教学目标位依归,并且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所有的活动课教学中,都必须与教学目标指导教学实践,在不同的阶段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教学总体目标的实现,使学生不断进步。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是以教学大纲为教学目标,并且对照活动课的展开情况,比较教学目标的实现效果。在随堂学习结束后,对师生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对活动课的评价与改进意见。本文所选择访谈的开展活动课的班级共有16个,选择了20名师生作为访谈对象;为了与活动课开展的情况进行对比,随机选择8个没有开展活动课的班级进行访谈,选择20名师生作为访谈对象。
2、教法的研究与实践。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为了对活动课的教法进行研究,对已经开展活动课的课堂进行实地考察,经过随堂学习,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观察记录:(1)教师开展活动课的方式;(2)活动课的展开氛围与师生互动。
3、内容的研究与实践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等。当下正值新课程改革,基于生成性教学思维理念,人们对于教学内容有了新的认识。“教学内容,系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等的总和,也叫课程。在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中,针对已经开展活动课的班级进行研究,并且对于教师的准备活动、教学内容的选择进行研究。
五、阶段性成果
1、学生方面
随着活动课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已经获得的成果如下(1)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研究实践表明,与未开展活动课的班级比较,开展活动课的班级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学习更加主动,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更加积极;(2)小学生的素养有所提升,将活动课用于课堂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意识和运用能力,同样的培养了小学生们自身的知识素养,为将来更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急促。开展小学教学活动课,是将实践和教学知识融洽贯通,相互结合起来,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运用知识的锻炼机会机会[3]。
2、教师方面
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让学生掌握知识,获得学习的方法与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活动课开展过程中,教学的中心从以教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演变成以学生为主的活动课教学,使教师的角色也发生变化:(1)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事事关心的角色,而是能够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教学,从而增强活动课开展的价值;(2)活动课的开展促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活动课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3)师生关系有所改善,活动课是一种以学生兴趣为核心的双向教学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间的联系,提升教学效果。
六、讨论与分析
1、活动课本身的局限
活动课程的局限主要表现为过分地夸大了儿童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忽视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容易导致忽视儿童思维力和其他智力品质的发展,往往把儿童日常生活中个别经验的作用绝对化而不顾及这些经验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学生只能学到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系统知识水平[4]。
2、当前活动课开展的不足
从整体上看,当前的小学活动课主要采用原始的课程设计,对于藏族城镇地区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进行深入认识,导致当前的教学课程设计单一化,忽视了活动课的全面发展,使学校课程架构陷入混乱。而且在活动课的开展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发掘不足,造成当前活动课开展不尽如人意。据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学校的活动课相对较为随意,在开设的过程中,对于开设的科学性与严密性论证不足,而且当前的活动课程教材不同意,导致开展情况的教学反馈不足,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与当前的课程目标偏差较大。
七、结语
小学生具有爱玩的天性,在小学教学活动中,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不足,而且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够及时掌握。为了保障小学的教学效果,采用活动课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与开展方式中,需要有效的掌握教育活动的度与量,做好有效设计与引导,从而达到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巧青.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期
[2]汴金金,胡小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型教育游戏的内在动机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6期
[3] 赵春燕,关于拉萨市小学藏族学生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11期
[4] 石夏芳,小学英语活动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2年21期
甘肃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藏族城镇地区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的调查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3】GHB 0338)成果
关键词:小学;藏族地区;活动课;调查研究
一、研究的提出
活动课是与学科课程相对应的概念,是以学生研究某种活动的兴趣而发展起来的组织课程。活动课程主要是有法国教育学家卢梭提出的,现在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的小学教育大纲中,将活动课列为学校必须开展的课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随着新教学大纲的施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构建知识、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逐渐推广应用。藏族城镇地区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地区特色对教育的影响比较大,近年来藏族城镇地区小学逐渐推行语文、数学和英语活动课,取得了一些成果[1]。
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的课程,在相关的研究中,活动课程的开展能够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结构,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与旧知识的巩固具有重要的作用[2]。藏族城镇地区小学的活动课教育,结合藏族地区的特点以及藏族小学生的特点,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针对当前藏族城镇地区小学活动课的开展研究较少,本文以藏族城镇地区小学语文、数学和英语活动课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对藏族城镇地区小学活动课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于研究藏族城镇地区小学活动课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
活动课开展的基本特征是一切的学习主要来自于经验,因此教学必须从学习者的经验开始,而且教学过程需要打破学科界限,从而强调在活动中学习。关于活动课的学习理论,主要有社会动机、建设动机、探索动机以及表演动机理论,重视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强调教材的心理组织与实践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在以下两方面:(1)理论上,活动课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方式,但是当前教育人员对于活动课教育的认识不足,对于活动课教育理念有所抵触。对于藏族城镇地区小学活动课的现状调查研究,能够丰富小学活动课的内涵,结合实际提升小学活动课教学理念的认知,从而更好的指导藏族城镇地区小学教育活动的开展。(2)实践上,藏族城镇地区具有独特的文化和教育方式,在开展活动课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实践以及小学生的认知习惯进行教学。但是当前藏族城镇地区小学活动课开展存在着照本宣科的现象,开展的范围不够、开展的深度不足、开展的效果不明显,因此对藏族城镇地区小学语文、数学以及英语活动课的调查研究,能够深入认识当前活动课的不足,从而对活动课的开展起到参考作用。
三、实验对象
藏族地区主要是以藏族聚集地为主的地区,本文研究的藏族地区主要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城镇地区,该地区藏族文化保存良好,具有藏族特有的饮食、文化以及语言。甘南藏族自治州共有8个县城,该地区共有82所小学,城镇地区小学31所,农村地区小学51所。为了使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本文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选择1所小学进行研究,共有16个班级开设英语课。在访谈的基础上,对所抽取的小学进行问卷调查。笔者共发放850份问卷调查,回收829份有效问卷;调查研究的对象中共有43名教师。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包括:(1)学校因素,包括学校实际情况、活动课开展的频率、活动课组织形式;(2)教师因素,包括对活动课的认知程度与重视程度等;(3)学生因素,对活动课开展效果进行评价、学生文化习惯等。
四、实践与研究
1、目标的研究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所开展的活动课需要以教学目标位依归,并且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所有的活动课教学中,都必须与教学目标指导教学实践,在不同的阶段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教学总体目标的实现,使学生不断进步。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是以教学大纲为教学目标,并且对照活动课的展开情况,比较教学目标的实现效果。在随堂学习结束后,对师生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对活动课的评价与改进意见。本文所选择访谈的开展活动课的班级共有16个,选择了20名师生作为访谈对象;为了与活动课开展的情况进行对比,随机选择8个没有开展活动课的班级进行访谈,选择20名师生作为访谈对象。
2、教法的研究与实践。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为了对活动课的教法进行研究,对已经开展活动课的课堂进行实地考察,经过随堂学习,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观察记录:(1)教师开展活动课的方式;(2)活动课的展开氛围与师生互动。
3、内容的研究与实践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等。当下正值新课程改革,基于生成性教学思维理念,人们对于教学内容有了新的认识。“教学内容,系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等的总和,也叫课程。在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中,针对已经开展活动课的班级进行研究,并且对于教师的准备活动、教学内容的选择进行研究。
五、阶段性成果
1、学生方面
随着活动课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已经获得的成果如下(1)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研究实践表明,与未开展活动课的班级比较,开展活动课的班级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学习更加主动,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更加积极;(2)小学生的素养有所提升,将活动课用于课堂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意识和运用能力,同样的培养了小学生们自身的知识素养,为将来更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急促。开展小学教学活动课,是将实践和教学知识融洽贯通,相互结合起来,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运用知识的锻炼机会机会[3]。
2、教师方面
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让学生掌握知识,获得学习的方法与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活动课开展过程中,教学的中心从以教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演变成以学生为主的活动课教学,使教师的角色也发生变化:(1)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事事关心的角色,而是能够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教学,从而增强活动课开展的价值;(2)活动课的开展促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活动课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3)师生关系有所改善,活动课是一种以学生兴趣为核心的双向教学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间的联系,提升教学效果。
六、讨论与分析
1、活动课本身的局限
活动课程的局限主要表现为过分地夸大了儿童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忽视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容易导致忽视儿童思维力和其他智力品质的发展,往往把儿童日常生活中个别经验的作用绝对化而不顾及这些经验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学生只能学到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系统知识水平[4]。
2、当前活动课开展的不足
从整体上看,当前的小学活动课主要采用原始的课程设计,对于藏族城镇地区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进行深入认识,导致当前的教学课程设计单一化,忽视了活动课的全面发展,使学校课程架构陷入混乱。而且在活动课的开展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发掘不足,造成当前活动课开展不尽如人意。据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学校的活动课相对较为随意,在开设的过程中,对于开设的科学性与严密性论证不足,而且当前的活动课程教材不同意,导致开展情况的教学反馈不足,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与当前的课程目标偏差较大。
七、结语
小学生具有爱玩的天性,在小学教学活动中,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不足,而且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够及时掌握。为了保障小学的教学效果,采用活动课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与开展方式中,需要有效的掌握教育活动的度与量,做好有效设计与引导,从而达到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巧青.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期
[2]汴金金,胡小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型教育游戏的内在动机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6期
[3] 赵春燕,关于拉萨市小学藏族学生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11期
[4] 石夏芳,小学英语活动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2年21期
甘肃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藏族城镇地区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的调查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3】GHB 0338)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