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析中职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作者】 薛春胜 李 强 何喜和 史华丽

【机构】 甘肃省平凉农业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中职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响应党的号召的举措,是时代的呼唤,是中职生价值取向多元化和价值选择的矛盾化的特点决定的,是中职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决定的,是矫正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需求所决定的。
  关键词:中职学校 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必要性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中职学校的德育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在中职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职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响应党的号召的举措。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具有极其丰富深刻的内涵,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中职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的呼唤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各方面技术人才的前沿阵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1、中职生正处于价值观培育的关键时期,面对市场经济发展和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中职学生自身分辨能力较弱,容易产生种种片面认识,导致不能正确看待现实社会的主流和支流。
  2、社会及企业的需求呼唤中职生素质的全面提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国际交流不断加强,社会及企业等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条件越来越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目前职业学校工作的重点,这也是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3、中职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习惯、就业观的转变与提高,是目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国家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教师的工作除了传授所学的课本理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等,这也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中职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职生价值取向多元化和价值选择的矛盾化的特点决定的。
  当前我国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人生观扭曲,价值观错位,道德底线崩溃的现象屡见不鲜。更有甚者,是非混淆,荣耻颠倒。热爱祖国被视为“假做作”,服务群众被视为“爱逞能”,崇尚科学被视为“书呆子”,辛勤劳动被视为“没本事”,团结互助被视为“冒傻气”,诚实守信被视为“老古板”,遵纪守法被视为“不开窍”,艰苦奋斗被视为“老保守”;危害祖国成了“斗士”,背离人民成了“本事”,愚昧无知成了“时尚”,好逸恶劳成了“潇洒”,损人利己成了“能耐”,见利忘义成了“聪明”,违法乱纪成了“勇敢”,骄奢淫逸成了“荣耀”,等等。而学校再也不是“象牙塔”,校园由封闭转向社会开放。成为一个“小社会”。学生生活在多种价值观密集交织、激烈碰撞的环境下,必然受其影响。
  1、中职生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已明显显现出来。一是人生观上的个人主义倾向。在实现追求中,他们更加看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物质利益,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动摇、困惑及焦虑。二是价值观上的享乐主义倾向。有不少同学把高消费看做是一种派头、一种个人人生价值的体现,这直接导致了当代中职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蔓延。三是道德滑坡严重。不文明、不道德行为比较严重,如考试作弊、随便旷课、小偷小摸及对他人漠不关心等。
  2、部分中职生的观念意识与实际行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不一致性的现象比较明显,表现为价值选择的矛盾化。一是大多认同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道德准则,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应具备的新的价值观念,但同时对于社会上流行的不良风气又有一定程度的认同和追随。二是口头上追求理想,实际上崇尚实惠;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但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真善美的道德知识,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期待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但自身又不愿受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有成就事业的愿望,而又缺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三是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多数中职生认为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重,但是真正要他们为集体和他人做事情时,很多学生却斤斤计较,不愿主动参加或以各种借口拒绝参加,在行为上表现为知行不一。
  四、中职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职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决定的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中职生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中职生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复杂,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中职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一些学校对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种种不利于中职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同时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人员流动性加大,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给学校教育带来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五、中职学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矫正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需求决定的。
  中职学生绝大多数处在15-18岁的青春躁动期,此时,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探求欲是最强烈的,无论是有益或有害的新事物,他们都会不计后果地去尝试一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反映不同利益主体的价值取向上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也就成为难以避免的客观现实。加之互联网的普及,加速了全球信息网络化的革命。也带来了各种意识形态的碰撞和各种思想的跨国界交流,也有力地促进了价值取向上的多元化和复杂化。由于外部环境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了深刻影响,导致许多中职生的行为习惯表现出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品德方面。1、诚信缺失。2、抗挫折能力差。3、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4、不懂得感恩。5、不讲文明礼貌。(二)学习方面。1、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2、学习氛围差、缺乏学习自信心。3、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不端正。4、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不好。5、意志力较差、怕吃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纪律方面。1、纪律意识淡薄、习惯差。2、意志脆弱,缺乏自制力。3、是非善恶不分,携带或隐藏管制性器械、刀具,拉帮结派、重哥们义气等。(四)卫生方面。1. 乱扔乱丢。2. 乱涂乱画。3、乱踩乱踏。4. 垃圾乱倒。5、公共卫生道德意识不强。6、不讲个人卫生。(五)生活方面:1、道德观念淡薄,不懂自尊自重。2、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3、乱花钱,盲目追求高消费。(六)劳动方面:1、思想抵触、行动推诿,缺乏劳动的主动性。2、能躲就躲、能溜就溜,缺乏劳动的自觉性。3、蜻蜓点水、敷衍了事,缺乏劳动责任心。4、拈轻怕重、斤斤计较,缺乏团结互助的友爱心。5、怕苦怕累、贪图享乐,缺乏吃苦耐劳的使命感。6、虚荣猎奇、铺张浪费,缺乏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荣誉感。(七)人际关系障碍。1、自我认识不足。2、异性交往表现幼稚、无知。3、迷恋网友,缺乏警惕性与自我保护意识。4、无原则交友,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甚至有恶习的人混在一起,常因小事而与同伴大打出手等。所有这些,表现出来的是具体行为上的缺陷,但折射出来的却是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
  面对新形势下的中职生思想道德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努力目标。中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作为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中职学校,应积极响应十八大关于"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号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德育工作,积极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中职学校必须以对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深层次的反思为契机,将加强德育教育作为中职教育的当务之急,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职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把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中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积极探索和创新中职生理想信念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中职生热爱集体、热爱社会及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以及诚实守信、服务人民、艰苦奋斗及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学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要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开展德育教育的内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课堂之中,使中职生在学习各种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学习的目的、动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成长为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有一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