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中职学校园艺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探讨
【作者】 戴丽霞
【机构】 甘肃省平凉农业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结合中职学校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论述了中职学校园艺专业实践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实践课教学改革的思路、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园艺专业;实践课;改革
职业教育办学的方向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目标是“面向地方,基层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1】”。因此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是职业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而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环节,关系到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质量高低[2]。2006年11月,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园艺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载体,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掌握专业操作技能最有效的途径。为了适应现代园艺的发展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
1. 中职园艺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大多数中职园艺实践课教学中,对理论教学都较为重视,实践教学一般处于从属地位,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理论知识,忽视实践操作训练,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现代园艺发展的要求,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再加之园艺专业受季节性生产周期和环境的影响,很难使实践教学中的各项技能训练与实际生产周期吻合,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很难在实际中运用到,又形成了技术应用上的脱节。
1.2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在不断地扩大,但与实践教学相关的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实践教学场地有限,实践设备欠缺,实践教学经费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2】。教学资源的不足,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使学生没有机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力度也不够。
1.3双师型教师不足,学生思想认识不够
大部分中职园艺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学校走向学校”,没有亲自参加过园艺的实际生产,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差,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无法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出高技能的学生。另外很多园艺专业学生认为该专业是“就业难,社会地位低”的专业,这种负面情绪使得学生缺乏学农爱农意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再加之园艺实践环节大部分是在高温酷暑的室外进行,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不够,就很难主动接受实践训练,也就很难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1.4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中职园艺实践教学内容分散、零碎,如“设施育苗”的实践环节在《蔬菜栽培技术》、《花卉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等课程中都有开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固定,没有对实践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实践教学与生产周期不同步,没有形成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环节的考核一般局限于实验报告,总结等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适应不了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
2中职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2.1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包括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4】。园艺专业毕业生要想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中的技能水平,就必须在校期间进行如嫁接、扦插、整形、修剪等大量的技能训练,而这些技能训练最方便有效的场所就是校内实训基地。因此学校要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如温室、大棚、露天的实训地等实践教学基地。实践证明,校内实践基地是培养和提高园艺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一条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技能的另一条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园艺生产的模式,加深学生对园艺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的认识,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基地参观,分析基地整体规划和管理,参与校外基地的生产……校外基地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场所和实训材料,让学生学到了先进的生产和经营管理理念,让学生能真正了解市场信息。为以后从事园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提高认识,激发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热情
实践教学能够直观,形象、生动的将知识呈现给学生,有利于其更快的学懂、记住知识,并能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因此在教学中应提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放在同一位置,充分调动师生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实践操作的学习热情,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2.3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比例相对较高,因此要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社会需求,对一些内容较分散的专业课实践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调整课程结构,减少与专业课无关的课程,增加运用性强的课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依托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规律。以课程教学实验、实习、单项技能训练,综合实习等方式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如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法、现场参观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2.4改革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
以往的实践教学考核一般都是让学生根据实践过程写一份实验报告、实习总结、或心得体会等。这些理论性的东西无法准确,科学地评价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成绩,无法全面的反应出学生实践教学中真实的技能水平。因此学生对实践教学也就缺乏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得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也随之降低了。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及特点,改革和增加考核方式,如对学生实践过程中所负责的试验田进行验收,评比。根据专业特点,对一些最基本的操作技术如观赏植物、蔬菜种子果树品种等植物病虫的辨认,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等进行现场考核。这种开发性的考核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技能训练的兴趣,也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目的,而且教师通过学生实践操作的考试过程不但检验了自己的教学效果,而且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得以提高,对实践教学的深化改革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郑俊霞 高职高专园艺技术专业课程和体系改革实践与思考[J].广东农业科学,2010,(7)272
[2]别之龙、向佳玲等 深化园艺实践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28(6)105-109
[3]赵岩、何小亮等 高职园艺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与职业技能训练的研究与实践体会 [J].教育教学论坛 2010,(12)16-17
[4]徐强 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J].中国科教创新刊,2010,(14)63
作者简介:
1戴丽霞,女,1979年出生,本科学历,讲师,园艺专业,就职于中等职业学校,从事园艺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中职学校;园艺专业;实践课;改革
职业教育办学的方向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目标是“面向地方,基层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1】”。因此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是职业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而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环节,关系到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质量高低[2]。2006年11月,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园艺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载体,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掌握专业操作技能最有效的途径。为了适应现代园艺的发展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
1. 中职园艺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大多数中职园艺实践课教学中,对理论教学都较为重视,实践教学一般处于从属地位,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理论知识,忽视实践操作训练,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现代园艺发展的要求,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再加之园艺专业受季节性生产周期和环境的影响,很难使实践教学中的各项技能训练与实际生产周期吻合,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很难在实际中运用到,又形成了技术应用上的脱节。
1.2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在不断地扩大,但与实践教学相关的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实践教学场地有限,实践设备欠缺,实践教学经费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2】。教学资源的不足,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使学生没有机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力度也不够。
1.3双师型教师不足,学生思想认识不够
大部分中职园艺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学校走向学校”,没有亲自参加过园艺的实际生产,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差,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无法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出高技能的学生。另外很多园艺专业学生认为该专业是“就业难,社会地位低”的专业,这种负面情绪使得学生缺乏学农爱农意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再加之园艺实践环节大部分是在高温酷暑的室外进行,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不够,就很难主动接受实践训练,也就很难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1.4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中职园艺实践教学内容分散、零碎,如“设施育苗”的实践环节在《蔬菜栽培技术》、《花卉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等课程中都有开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固定,没有对实践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实践教学与生产周期不同步,没有形成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环节的考核一般局限于实验报告,总结等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适应不了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
2中职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2.1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包括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4】。园艺专业毕业生要想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中的技能水平,就必须在校期间进行如嫁接、扦插、整形、修剪等大量的技能训练,而这些技能训练最方便有效的场所就是校内实训基地。因此学校要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如温室、大棚、露天的实训地等实践教学基地。实践证明,校内实践基地是培养和提高园艺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一条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技能的另一条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园艺生产的模式,加深学生对园艺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的认识,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基地参观,分析基地整体规划和管理,参与校外基地的生产……校外基地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场所和实训材料,让学生学到了先进的生产和经营管理理念,让学生能真正了解市场信息。为以后从事园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提高认识,激发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热情
实践教学能够直观,形象、生动的将知识呈现给学生,有利于其更快的学懂、记住知识,并能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因此在教学中应提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放在同一位置,充分调动师生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实践操作的学习热情,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2.3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比例相对较高,因此要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社会需求,对一些内容较分散的专业课实践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调整课程结构,减少与专业课无关的课程,增加运用性强的课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依托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规律。以课程教学实验、实习、单项技能训练,综合实习等方式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如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法、现场参观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2.4改革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
以往的实践教学考核一般都是让学生根据实践过程写一份实验报告、实习总结、或心得体会等。这些理论性的东西无法准确,科学地评价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成绩,无法全面的反应出学生实践教学中真实的技能水平。因此学生对实践教学也就缺乏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得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也随之降低了。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及特点,改革和增加考核方式,如对学生实践过程中所负责的试验田进行验收,评比。根据专业特点,对一些最基本的操作技术如观赏植物、蔬菜种子果树品种等植物病虫的辨认,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等进行现场考核。这种开发性的考核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技能训练的兴趣,也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目的,而且教师通过学生实践操作的考试过程不但检验了自己的教学效果,而且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得以提高,对实践教学的深化改革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郑俊霞 高职高专园艺技术专业课程和体系改革实践与思考[J].广东农业科学,2010,(7)272
[2]别之龙、向佳玲等 深化园艺实践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28(6)105-109
[3]赵岩、何小亮等 高职园艺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与职业技能训练的研究与实践体会 [J].教育教学论坛 2010,(12)16-17
[4]徐强 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J].中国科教创新刊,2010,(14)63
作者简介:
1戴丽霞,女,1979年出生,本科学历,讲师,园艺专业,就职于中等职业学校,从事园艺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