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基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来提升初高中教师的科学素养

【作者】 侯卫周

【机构】 (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中国 开封)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通过对开封市金明区几所初高中教师科学素养调查结果的研究,采用可变能力和目标导控等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出实用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能极大提升我省初高中教师科学素养的水平,促使教师形成新的教学技能;最终能促使初高中教师的教学科学水平及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初高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能获得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 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资助, 2014-JSJYYB-001
  自20世纪以来,伴随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科学素养已成为衡量国民素质方面的一大标准,而国民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学校的教育是分不开的。随着教师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国越来越重视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1],这其中就包括河南省的初高中基础教育近几年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教育教学变革。而这些都与初高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有着极大关联,与教师本身的科学素养水平高低更是密不可分。如何通过实用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来提升初高中教师的素养是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现通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来提升我省初高中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下面结合开封市金明中学、河南大学附属中学和开封市第二十五中实际办学特色和师资力量来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师的科学素养之间关系加以分析和研究。
  一、我省初高中教师的科学素养研究现状
  为积极响应和深化河南省教师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师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立足我省教师教育改革实践,提升我省初高中教师的科学水平,先对开封市几所初高中教师的科学素养基本情况做一基本的调查研究。
  (一) 初高中教师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
  为充分体现河南省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特色,现选取了金明中学、河大附中和开封市第二十五中的初高中的110多名工作于一线的理科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研究得出:
  ① 初高中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普遍较高,在科学知识方面的考察得分较好,统计后的分数的离散度较小;在科学方法上的考察得分率较科学知识方面稍差,统计后的离散度较大;在科学本质方面教师的考察得分较差,统计后的分离散度是最大的,说明他们在科学本质方面的个体相差较大。
  ② 不同组别的教师科学素养水平在学历、所教年级、学科、性别方面的差异比较明显,初高中教师在职称、教龄、年龄等方面也有差异,但不是特别明显。
  (二) 初高中教师科学素养存在差异的体现
  通过上述调查研究,初高中教师科学素养差异总体表现: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有待提高,科学探究过程没有形成一定的模式;科学知识结构体系不完善,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弱;对一些科学本质的理解不够透彻;教师对自身科学态度的忽视,尤其缺乏质疑和探究精神。具体表现有:
  ①初高中教师的科学素养存在专业上的显著差异的主要表现为文科和其他专业的教师其科学素养明显低于理科教师的科学素养。
  ②初高中教师的科学态度和行为存在显著的学历差异的主要表现为本科学历的教师在科学态度和行为测验上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专科学历的教师。
  ③初高中教师基本上掌握了中学水平的科学知识,但对高中水平的科学知识掌握较差,对大学水平的科学知识掌握得更差。而上述初高中教师存在的一些科学素养问题,可通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来提高。
  二实用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师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和优劣程度会影响其对课堂上科学知识的讲解。“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核心是用系统、结构和功能等观点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方式方法[2],考察其理论的或实践的基础,从而形成系统化和多样化相统一的教学模式体系,而这种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对初高中教师的科学素养提升能起到很大作用。
  (一)实用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前提
  实用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前提必须进行观念转变。在传统教育观念的驱使下,部分教师的“相信学生”常常只停留在口头上,不相信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传统的陈旧的观念长此以往的结果会使得学生养成过分依赖教师,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3]。因此教师必须使学生认识到只有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高效地获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师和学生的观念转变了,实用型“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构建才有保障。
  (二)初高中实用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效课堂”教学是基于高质量预设教学方案的教学,因此应立足于基于课程标准,基于教材解读和基于学习起点;应强调重生成,重活动和重点拨;应聚焦学习方式之质,内外作业之质和学力发展之质。为提升初高中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具体构建措施如下:
  ①抓好初高中教师在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若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个体差异,“高效课堂”教学的适切性会大打折扣。应注重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和自主学习,去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4],创新的解决很多理论问题和实验验证问题。
  ②适当对初高中学生采用“可变能力”的课堂教学。充分让“指导自学”、“引导发现”、“目标导控”和“情境陶冶”等有效的教学模式朝多元化、情境化和个性化发展。
  ③大力加强初高中理科课程的“高效课堂”节奏的把握程度。课堂上不能刚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就马上要求其回答,应该努力提升教师的有效指导和课堂教学效率。尽量做到: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的三环节。
  ④结合初高中本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努力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
  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初高中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与唤醒!”,而时代的发展对人才培养又提出了新要求[5]。应着力提升我省初高中教师的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意识等全面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探索能力等,各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都把学生发在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一)我省初高中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几大特征
  初高中教师的科学素养包括知识结构、智力因素结构和非智力因素结构三个方面,它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显著特征:
  ①教师科学素养虽然是后天培养的,但早期形成的科学素养,是对一个人终身起作用的持久因素。科学素养一经形成,可以通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来不断发展、完善和健全,是一种稳定的因素。
  ②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是一个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综合性、整体性的复杂系统。科学素养有很强的共性,但体现在每个人身上又有鲜明的个性。科学素养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③初高中教师的科学素养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无形过程。
   (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初高中教师的科学素养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来提升我省初高中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的方法和策略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通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使初高中教师自身能时刻关注科技前沿动态,及时更新自我科学知识体系,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和学习教育哲学,提高教师应用科学方法的能力,了解科学本质的内涵;体会教学改革精髓,转变科学态度,利于教师科学素养发展。
  ②实用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因此教育主管部门为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应做到保驾护航。
  ③地方学校要树立新的办学理念,结合地区、各初高中的教学师资力量形成新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制定配套的激励机制。
  ④适时采用“先学后教,课堂训练”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进取心得以充分发挥,进一步激励和强化初高中教师科学素养的发展。
  (三)通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来提升初高中教师科学素养的具体措施
  为提高教学效果和提升我省初高中教师的科学素养,教师课堂授课可通过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互动和引导课堂对话、总结与反思的教学模式改革三个环节的具体措施来实施。
  ①课前准备:尽可能挖掘理论和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逐步形成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探索精神,强化自身科学素养。
  ②课堂教学互动和引导课堂对话:课堂教学互动是人与人平等积极的交流、对话。倡导积极平等的对话交流教学模式,能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艺术素养。
  ③总结与反思:教学反思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从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必能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升初高中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水平,从而促使自己成长与进步。
  (四)教师科学素养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初高中教师应具备与时俱进的科学素养。教师的科学素养会影响其对科学教学主旨的理解,会影响其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和对科学知识的讲解,科学教育的目标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才能实现[6-7]。虽然教师已接受一些新课程改革理念,如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强调学生之问的合作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但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时,大多数教师仍然采取竞争、竞赛、或者限制时问完成探究实验的做法。因此可通过丰富的课外知识充盈课堂的内涵,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和以可见的模拟实验帮助孩子分析科学现象,适当介绍一些课程的科学文化,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进一步提升教师本身的科学素养。
  四、结论
  通过对开封市几所初高中理科教师的科学素养方面调查研究,结合各初高中学校的具体办学特点和师资力量的实际情况,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如果采用双主体、可变能力和引导发现目标导控等的模式变革,能提高教师科学水平。让教师变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和引领者[8],全力以赴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愿望,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创造发展能力。通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能提高师生的综合科学素养,落实教师“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热情,又能提高和培养初高中教师的科学水平及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水平质量和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黄志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初探[J],吉林教育. 2009(7-8):23-24
  [2] 陈文海. 提升教师素养 优化课堂教学[J], 教育教学.2011(11):93-94
  [3] 张璞扬,张权. 改革课堂教学,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主线-问题-渗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大学物理.Vol.22 No.3:42-43
  [4] 李岩.提高科学素养 培养综合能力[J],辽宁教育研究.2005(6):66-67
  [5] 王淑英,程愚. 试论小学科学课程教师的专业化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06(03):41-42
  [6] 连灵燕.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理科教师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5):142-144
  [7] 程绍玲,张东明. 改革实验课堂教学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1):162 -164
  [8] 张飒英,朱敏. 农村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8(11):91-92
  作者简介:侯卫周(1973-),男,山西省永济市,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