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幼儿园危险源辨识

【作者】 孔 敏

【机构】 (山东大学第三幼儿园,山东,济南)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幼儿的安全是对幼儿进行其他教育活动最基本的保障,也是我们对幼儿进行教育的目标之一。本文以幼儿园幼儿安全为着入点,指出了辨识幼儿园危险源的重要性,并系统的总结提出了幼儿园辨识危险源的方法,以及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如何通过细节来提前辨识危险源,保证幼儿在园内的安全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危险源;辨识;
  一、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1]。”这就是指明了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特别是幼儿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儿童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儿童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说到“安全”,确实是一个值得让人去关注和深思的话题,现在的家长、教师都在探索如何让幼儿的安全得到保障,其实“安全”和“危险”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意味着避免危险,只有远离危险,才能得到安全。因此,要远离危险,保障幼儿安全,辨识幼儿园危险源就尤为重要。
  二、目前在幼儿园安全方面存在的束缚与解决方法
  幼儿学龄前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需要我们给幼儿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和机会让其健康自然发展的阶段,同时又是我们必须悉心照顾,给予各种保护的时期。然而,幼儿年龄小,缺少安全知识经验,缺乏独立做事的能力,然而又活泼、好奇、好动、好探索,什么事情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对接触到的危险事物常常意识不到其危险性,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因此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预见行为后果,面临危险时不会保护自己[2]。于是家长和教师有时为了避免幼儿受到这些伤害,常常会提醒幼儿不要跑、不要闹,这样往往对幼儿管头管脚、束缚幼儿的行为,使孩子成为了捆住手脚的机器人。以致有时候我们担心的和我们所顾忌的往往会在无形中阻碍了幼儿的自我发现能力,限制了他们的行为发展。今天,当我们的教育更加着重倡导教育活动生活化、情景化时,我们力求把孩子带到真实的世界中,让他们真实的去感知世界、体验生活,这就意味着要让他们自由的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3]。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保障幼儿的安全和为了使孩子自主地成长而活动中不可缺少一定的冒险性”结合起来呢? 显然,除了积极的安全教育和保护——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胜任最基本的安全事务,能够辨识各种危险源。  
  在幼儿园中保护幼儿的安全是教师的职责之一,教师也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辨识危险源的意义不仅在于幼儿园教师能够及时对幼儿伤害源进行识别,防患于未然,切实保护幼儿安全[4]。而且只有辨识出各种危险源,才能提前预定好解决措施,更有效的制定幼儿伤害干预策略与方法,使教师更多更深刻的了解安全知识,进而更全面、细致的实施安全教育。
  三、系统性的辨识危险源
  要做到充分辨识各种危险源,考虑到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首先,要正确理解危险源的概念和分类,弄清楚什么样的是危险源?从哪几个方面去辨识危险源?
  1)幼儿园中的危险源大多是可能导致幼儿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多数教师都认为幼儿伤害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但实际工作中的危险源很多,存在的形式也较复杂,这在辨识上给我们增加了难度。
  2)鉴于幼儿园是一个特殊的单位,而幼儿又是一个特殊年龄层次的群体,所以幼儿园中的危险源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地面湿滑、电源安装位置不合适、楼梯较为陡峭和护栏间距过大等是幼儿伤害的环境危险因素;上下楼梯时拥挤、玩火柴或打火机、自己倒热水、玩弄尖锐器具、在池塘边玩耍等是行为危险因素;以及食品不卫生、玩具含有毒物质、游戏活动器械损坏破旧年久失修、电教电器设备老化等物质设备危险因素。
  3.2、其次,在危险源辨识前,应作好充分准备
  要更加高效准确的辨识各种危险源,就必须在开始辨识工作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这个道理。具体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各级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在人员、时间、和其他资源上给予支持和保证;
  (2) 必须由熟悉相关安全知识、有经验的人员组成辨识小组;
  (3) 识别和应用的规章制度要齐全完善,基本覆盖本单位所有区域、工作及设备设施;
  (4) 各种资料准备齐全; 
  (5)首先确定场所及内容,然后开始对危险源及其潜在风险进行辨识。
  3.3、最后,要了解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
  只有全园教师掌握系统的危险源辨识方法,教师个人及幼儿园整体时刻关注园内安全工作,才能尽可能的发现安全隐患,创建安全和健康的发展环境。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目的性和应用的范围。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可用于建立体系的危险源辨识方法:
  1、询问、交谈   
  对于某项具体工作具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指出其工作中的危害。从而在指出的危害中,可初步分析出工作中所存在的各类危险源。
  2、头脑风暴   
  可通过全园和班级安全例会,把可能存在的或发生的问题进行列举、梳理,然后由各位教师相互讨论、分析自己认为可能存在危险的地方、物件、行为及事情等等,时时讨论,实时总结,举一反三,发挥各位老师的智慧,找出存在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特别是班组安全例会,针对性强,可以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及时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3、现场观察   
  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现场观察,并制定安全搜查表,可发现存在的危险源。从事现场观察的教师,要具有全面的安全知识和掌握了较完善的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4、查阅有关记录
  查阅园内的过往事故、非常规情况的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5、获取外部信息   
  从幼儿家长、其他幼儿园、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源信息,加以分析研究,可充分辨识出本幼儿园存在的相关危险源。
  6、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分析各位教师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识别出有关的危险源。
  7、安全检查表    
  对各类可能的危险源预先编制安全检查表,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每日每周每月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园内进行系统性的安全检查,对照检查标准,寻找存在的漏洞,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
  8、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    
  对具体的活动过程或设施中的危险源实行严格的审查和控制。通过活动内容、活动秩序、活动范围和标准要求寻找其中的偏差和错误行为,以辨识存在的危险源,并确定避免危险源而采取的措施。
  9、事件树分析    
  可从初始原因事件起,分析各环节事件行为“安全(正确)”或“危险(错误)”的发展变化过程,并预测各种可能的结果。应用这种方法,通过对各环节事件的各种行为的分析,可辨识出其中存在的危险源。
  10、事故树分析    
  根据幼儿园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事故结果,去寻找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条件和因素。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分析,可辨识出导致事故的有关危险源。
  上述几种危险源辨识方法从着手点和分析过程上,都有各自特点,也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或局限性。所以,教师在辨识危险源的过程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针对需要辨识的环境、设备、设施、场所、行为等,或者单一使用,或者多种辨识方法组合使用,以合适、高效的辨识策略进行清查。
  四、危险源辨识方法的补充
  除上述几种易形成系统性的辨识危险源的方法外,在日常具体教学生活过程中,教师也要增强安全意识,通过专题讲座、知识竞赛以及必要的各种安全知识培训等,将其内化成为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同时避免因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中心存侥幸、疏忽大意、方法不当等造成危害。进而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各种危险源一定的敏感性,细心的对幼儿全日观察,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言行举止、神情表现以及各种设施环境危险因素,让老师的目光处处落在每个孩子身上,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做到“两多”“一细”:
  (一)多想。在筹备每一项活动时,不仅要筹备教育内容、要领,还要具有预见性和预测能力,多想安全规则和可能存在的事情隐患。
  (二)多说。要有一张婆婆嘴,不只是要想得周全,并且要眼到、嘴到、手到。 
  (三)细查。要有敏锐的眼睛,擅长发现危险因素,实时排查处理。
  五、结束语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而幼儿园是孩子学习、生活、健康成长计划中的第一站,在幼儿园里度过的时间几乎是一整天。从门卫到饮食再到各个细小设施的检修、教师的交接班、责任心、细心等等,稍有疏忽,便会对孩子的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辨识各种危险源就尤为重要。所以教师要时时提高警惕,警钟常鸣,善于学会从平安中查问题,从常规现象中看异常,从细微变化处抓苗头,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及时辨识出对幼儿伤害的各种危险源(包括行为、环境和设施方面),防患于未然,去除一切可能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危险因素,防止和减少幼儿园意外事故的发生,让孩子们安全健康的度过每一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
  [2] 杨余香.幼儿对安全相关概念认知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3] 胡文娟.对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综合版),2011.
  [4] 顾荣芳.对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思考[J].幼儿教育,2006,11.
  作者简介:姓名:孔敏;职业:幼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