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研究——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钱爱萍 傅 强
【作者】 钱爱萍 傅 强
【机构】 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制造与自动化系 浙江台州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以高职教育转型升级为背景,分析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深度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共建核心专业课程,全面提高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社会和企业服务的能力。
关键词: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合作;师资培养
0引言
《国务院出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中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融合、特色办学。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挑战:要培养大批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1企业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在我国经济加速转型升级和加速全球化背景下,高职教育迎来了3.0版时代。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高职教育需承担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技术转型升级和装备转型升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技术人才,是为社会发展输送生产第一线的高职高专技术技能型人才。
我国贵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台州是中国模具之都,也是民族汽车产业发源地之一,模具产业早已是台州地区的支柱产业。大量的中小型汽车零部件企业着重零部件设计与制造,无论是油箱、仪表板、车门内板、杂物箱、座椅、后护板等等汽车塑料件,还是汽车车身和外覆盖件等金属件都有它们的身影。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吉利企业,通过产学研模式,有针对性的积极开展对外研发和加工业务,初期进行简单如杂物箱、发动机盖等塑料模具的设计和加工,逐步发展到复杂的外覆盖件等冲压模的设计、加工和维护,使学生在校园里就能接触到产品零件加工,感受到企业产品加工氛围。
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参见表1。
表1培养目标与规格
2突出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2.1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化,整合课程内容
企业的需求是高职院校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为此,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要不断对人才市场进行调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按照“模具拆装—模具结构授课—模具测绘—工艺与模具设计理论教学—模具课程设计——模具安装调试与维修”几个专业核心知识与技能模块整合《模具制造工艺学》、《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与塑料成型设备》、《冲压模具课程设计》及《模具安装调试与维修》等五门独立课程的内容,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专业核心能力规格见表2。
表2关键(职业核心)能力规格
2.2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施“双元制”
教高l6号文件中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既要把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起来,又要提高学生本身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的能力。该种培养模式采取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到企业顶岗实习交替进行。
为了充分发挥我院与浙江吉利汽车制造公司和台州地方模具企业的合作优势,实施“双元制”教学执行计划(如图2所示)。
图2“双元制”教学执行计划
2.3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与师资培养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建立一支懂企业情况,且有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中,学院注重教师团队建设,多途径培养青年教师。我院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聘请浙江豪情汽车制造公司的模修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分组指导模具结构分析、拆装与测绘。先后组成以教授、高工、高级讲师和和高级技师为核心,老、中、青结合,结构基本合理的教学团队。同时聘请校企合作单位——吉利汽车研究院和浙江豪情汽车制造公司等技术人员给教师和学生讲解汽车生产、汽车车身钣金修复工艺、企业文化。同时通过与吉利吉利研究院合作,利用假期选派一些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学习与实践,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对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改革有更加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并在专业岗位操作技能上得到显著提高。
2.4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改革学生学业评价方法
对学生评价,以综合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水平与素质能力为主,实行过程考核与期末总结、技能考核、课程考试相结合,并强调工作过程考核、学习态度与教学效果,彻底改变一张考卷定成绩的模式。从能力标准、场地准备、工具准备、操作要点、技术要求、学习纪律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提高学生对教学的重视,突出教学成效。
3建设成效
3.1“双元制”培养模式成效明显,校企合作逐步深化
专业职业教育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施“双元制”,先后获准多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研究和两门省精品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建成两个模具实训基地,推进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人才培训做出贡献,为专业融进企业文化,凸显专业特色。
3.2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在本专业建设中,增强了社会服务功能,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吉利集团2010年、2012年出席全国模具工大赛的选手都安排在我院模具教学基地封闭培训。比赛结果是:在深圳主办的首届全国模具工大赛上,浙江豪情汽车有限公司一举夺得团体第一,个人第一、第三与第四。在广州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模具工大赛上,吉利集团又一举夺得团体第一,个人第一、银奖两名。近三年,与相关企业合作主持浙江省科研项目2项,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1项等,增强了社会服务功能,形成辐射作用。
4结束语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高职教育本身的转型升级。高职自身的转型升级,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也在发生转变,企业更加看好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和改革,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质量提高,培养高端技能型的应用性企业员工,为提高企业高技能型人才提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推进校企合作开创职教科学发展新局面
[2]国务院出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年19号)
[3]巫修海 张国庆.基于企业真实环境的数控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
[4] 顾丽敏 田美霞 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数控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科教文汇 2009(4)
[5] 徐东 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J] 教育与职业 2012(4)
[6] 许戈平 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12(3)
作者简介:
钱爱萍(1976- ),女,汉族,江苏靖江人,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制造与自动化系,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技术等。
傅强(1977-),男,汉族,江西南昌人,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技术等。
关键词: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合作;师资培养
0引言
《国务院出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中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融合、特色办学。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挑战:要培养大批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1企业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在我国经济加速转型升级和加速全球化背景下,高职教育迎来了3.0版时代。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高职教育需承担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技术转型升级和装备转型升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技术人才,是为社会发展输送生产第一线的高职高专技术技能型人才。
我国贵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台州是中国模具之都,也是民族汽车产业发源地之一,模具产业早已是台州地区的支柱产业。大量的中小型汽车零部件企业着重零部件设计与制造,无论是油箱、仪表板、车门内板、杂物箱、座椅、后护板等等汽车塑料件,还是汽车车身和外覆盖件等金属件都有它们的身影。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吉利企业,通过产学研模式,有针对性的积极开展对外研发和加工业务,初期进行简单如杂物箱、发动机盖等塑料模具的设计和加工,逐步发展到复杂的外覆盖件等冲压模的设计、加工和维护,使学生在校园里就能接触到产品零件加工,感受到企业产品加工氛围。
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参见表1。
表1培养目标与规格
2突出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2.1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化,整合课程内容
企业的需求是高职院校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为此,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要不断对人才市场进行调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按照“模具拆装—模具结构授课—模具测绘—工艺与模具设计理论教学—模具课程设计——模具安装调试与维修”几个专业核心知识与技能模块整合《模具制造工艺学》、《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与塑料成型设备》、《冲压模具课程设计》及《模具安装调试与维修》等五门独立课程的内容,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专业核心能力规格见表2。
表2关键(职业核心)能力规格
2.2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施“双元制”
教高l6号文件中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既要把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起来,又要提高学生本身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的能力。该种培养模式采取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到企业顶岗实习交替进行。
为了充分发挥我院与浙江吉利汽车制造公司和台州地方模具企业的合作优势,实施“双元制”教学执行计划(如图2所示)。
图2“双元制”教学执行计划
2.3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与师资培养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建立一支懂企业情况,且有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中,学院注重教师团队建设,多途径培养青年教师。我院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聘请浙江豪情汽车制造公司的模修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分组指导模具结构分析、拆装与测绘。先后组成以教授、高工、高级讲师和和高级技师为核心,老、中、青结合,结构基本合理的教学团队。同时聘请校企合作单位——吉利汽车研究院和浙江豪情汽车制造公司等技术人员给教师和学生讲解汽车生产、汽车车身钣金修复工艺、企业文化。同时通过与吉利吉利研究院合作,利用假期选派一些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学习与实践,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对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改革有更加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并在专业岗位操作技能上得到显著提高。
2.4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改革学生学业评价方法
对学生评价,以综合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水平与素质能力为主,实行过程考核与期末总结、技能考核、课程考试相结合,并强调工作过程考核、学习态度与教学效果,彻底改变一张考卷定成绩的模式。从能力标准、场地准备、工具准备、操作要点、技术要求、学习纪律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提高学生对教学的重视,突出教学成效。
3建设成效
3.1“双元制”培养模式成效明显,校企合作逐步深化
专业职业教育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施“双元制”,先后获准多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研究和两门省精品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建成两个模具实训基地,推进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人才培训做出贡献,为专业融进企业文化,凸显专业特色。
3.2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在本专业建设中,增强了社会服务功能,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吉利集团2010年、2012年出席全国模具工大赛的选手都安排在我院模具教学基地封闭培训。比赛结果是:在深圳主办的首届全国模具工大赛上,浙江豪情汽车有限公司一举夺得团体第一,个人第一、第三与第四。在广州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模具工大赛上,吉利集团又一举夺得团体第一,个人第一、银奖两名。近三年,与相关企业合作主持浙江省科研项目2项,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1项等,增强了社会服务功能,形成辐射作用。
4结束语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高职教育本身的转型升级。高职自身的转型升级,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也在发生转变,企业更加看好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和改革,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质量提高,培养高端技能型的应用性企业员工,为提高企业高技能型人才提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推进校企合作开创职教科学发展新局面
[2]国务院出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年19号)
[3]巫修海 张国庆.基于企业真实环境的数控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
[4] 顾丽敏 田美霞 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数控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科教文汇 2009(4)
[5] 徐东 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J] 教育与职业 2012(4)
[6] 许戈平 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12(3)
作者简介:
钱爱萍(1976- ),女,汉族,江苏靖江人,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制造与自动化系,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技术等。
傅强(1977-),男,汉族,江西南昌人,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