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新形势下传统理工科院校经管专业发展探讨
【作者】 张启望 张 茜
【机构】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抚顺)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面对211工程校的取消,“重点大学一流专业”的办学思想成为主流的办学宗旨。在此新形势下,传统的理工科院校势必会利用这一有利契机争办几个一流的专业,学校的资源势必会向重点建设的学科倾斜,经管类专业此时的建设发展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本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比理工类专业,以探讨影响经管专业发展的因素,为经管类学科的改革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211工程,理工院校,经管学科,面板数据
Abstract: As the 211 universities project canceled, The thought of "Top universities with high qualified major" has become into the trend of mission. In the emerging new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universities with excellent science and engineer w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e favorable opportunity to create several high qualified majors. University resources will inevitably transfer to focus on building new majors.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n major of management of economics will be booming. In the paper, I adopt the method of empirical study, to explor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y comparing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s.
Key words: 211 project 211 project 211 project 211 project211 project, universities of Engineer, economic management discipline, Panel Data
1 引言
重点建设21世纪100所大学的211工程,其建设之初院校选择的方式就饱受质疑,而在近些年的办学实践中,其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任务完成效果也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在高校审计中211工程学校的经费乱用问题也较为突出。综合其利弊后,211工程被取消。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同时取消了对高校建设和学科发展,而是以一种新的方式进行建设支持,即建设重点大学的一流学科。根据这一学科建设思想,未来国家对大学建设不是盲目的针对某类高校或者某个学校,更不是某个地区的高校,而是直接针对某个高校的某一强势学科。这样一来经费的拨付针对性更强,效果更明显,而且有利于高校去行政化,甚至有利于高校教授负责制管理体系。
这对于非211工程校绝对是一个利好的形势,因为在这一新形势下,教育经费的拨付已经打波了“门第”之别,只要学校能够争办几个过硬的一流专业,便可得到教育经费的支持。而以前这些经费全都流入了211工程校的学科专业,即使这个专业不具备任何有时,甚至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此学校的在争办一流专业的时候,必然会举全校之力,力保几个中本校的优势学科。
而在我们这类传统的理工科院校,由于建校传统、学科基础,甚至领导所学专业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科实力与理工学科在实力上存在一些差别。学校势必会优先考虑理工类专业,此时经管类专业如何在不利的情况下获得发展,如何不陷入“丢车保帅”的尴尬境地,都是经管类专业教师提前思考的。而影响学科专业发展的因素,无非是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学生的办学规模两类。教师的科研水平这一因素比较容易理解和衡量,教学质量的衡量就较为困难,但最终都会体现在办学规模上。本文试图用实证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影响学科专业办学规模的一些具体因素,并将理工科与经管类学科进行比较。
2 研究设计
2.1数据来源指标选取
鉴于研究范围和教育数据获取的难易,本文的教育数据来自我校各个学院的数据,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截面为各个学院,分为:化工学部(1)、机械(2)、石油工程(3)、信控(4)、计算机(5)、经管(6)、理学院(7)、体育(8)八个截面。由于我校没有统计2009年之前的数据,所以数据时间窗口为2009年-2013年的数据资料。
2.2指标选取
招生人数(zs):我们用招生人数作为我们整个实证研究的因变量,原因分三个级次体现:首先它可以直接反映各个专业的办学规模;其次它可以反映社会对本校各专业的需求情况,如果社会对该校某专业有着较大的用人需求,最终会体现在该校该专业的招生人数上;最后,如果教师的教学水平过硬,学生工作后得到用人单位认可,那么最终也会体现在招生人数上。
就业率(jy):这是一个考评高校的重要指标,在普通高校里,就业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该专业的招生情况,如果不达标,否则专业停招。
四级通过率(sj):对于本科生教育该指标曾经与毕业证挂钩,目前也是公务员招考,国企找人,甚至大城市落户口的重要衡量指标。
考研率(ky):对于本科生教学成果的衡量该指标功不可没,对于普通高校来说,用考研率来衡量各专业教学质量,已经普遍得到大家的认可。而且考研人数也算入到就业人数,即就业人数=实际工作人数+考研人数。
毕业人数(by):该指标在模型中是一个控制变量,用来控制各专业历史招生情况,同时毕业人数少于当年的招生人数,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反映教学管理情况。
2.3样本分类
本文将研究样本分为三类进行研究:全样本、理工类样本和经管类样本见表1,我校8个学院为全样本;化工学部(1)、机械(2)、石油工程(3)、信控(4)、计算机(5)这5个学院所开设的专业均为理工类(机械学院艺术类的样本数据已经剔除),将其分为理工类样本;经管(6)、理学院(7)、体育(8)这3所学院开设的专业均为经济管理类,将其分为经管类样本。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理学院所开设的计算专业,其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实为应用经济学,体育学院开设的社会体育管理专业,实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毕业的学位是经济管理学位。
表1 样本分组
2.4模型设计与结构分析
(1)由于考研需要考英语科目,所以我们提出假设1:四级通过率应该与考研率正相关,建立第一个模型方程:
(2)由于英语四级是考公务员,入职大型国企,迁入户口的重要因素,而且高校计算就业率时考研算作就业,所以提出假设2:四级通过率和考研率与就业率正相关,以此建立第二个模型方程:
(3)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将就业率作为各个高校招生人数的衡量指标,又基于考研率和四级通过率这两个指标的重要性,提出假设3:就业率、四级通过率和考研率与招生规模正相关,建立第三个模型方程:
预判的结构方程路径模型见图1:
图1:预判的结构方程路径模型
3实证检验与分析
首先,通过豪斯曼检验,该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比随机效应模型更适合。其次,通过对面板数据的组间异方差和截面自相关的检验,发现不同个体的扰动项存在异方差,并且自相关;最后,对截面内扰动项检验发现,样本组0服从扰动项不同的AR(1)过程,样本组1和样本组2服从扰动项相同的AR(1)过程,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将全样本分为理工和经管两类是合适的。在进行实证检验时采用固定效应的广义最小二乘法对对上述检验结果进行克服,并且为了使数据类型一致,将招生人数(zs)和毕业人数(by)取对数后引入方程。模型方程①的检验结果见表2,模型方程②的检验结果见表3,模型方程③的检验结果见表4。
表2 模型方程①的回归结果
注:括号内为P值
通过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三个样本中,四级通过率均对考研率的影响显著,并且为正,验证了假设1,说明四级通过率的提高对考研率的提高有显著的影响,从系数值的大小可以看出,在对理工科的样本影响程度要大于经管类样本。其原因应该是理工科考研英语小分线要远远低于经管类各专业,大家也较为公认,经济管理类专业考研,对英语的要求要高于四级水平。
表3 模型方程②的回归结果
注:括号内为P值
通过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三个样本中四级通过率和考研率对就业率的影响显著,并且为正,验证了假设2,说明四级通过率和考研率对就业率的提高有显著的影响,从系数值的大小可以看出,在对经管类样本影响程度要大于理工科样本。
对四级通过率的原因分析应该是: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和理工类专业的应用性不同,理工类学生毕业后到了用人单位,短期培训即可顶岗工作,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转化为生产力;而经管类学生的工作更依赖工作经验,转化时间长。所以用人单位则在挑选经管类学生的时候可能更看重综合能力,而且作为一个管理者与对外交流也十分重要,这都促使用人单位在挑选经管类学生是更倾向四级成绩。在加之经管类学生报考公务员的比例明显高于理工类专业学生,所以经管类专业四级通过率对就业率的影响高于理工类专业。
关于考研率的原因分析很简单:由于考研人数算作就业人数,而经济管理类的就业率没有理工类高,女同学比例也高,而女同学的研究生报考比率明显高于男同学,所以经管类专业考研率对就业率的影响要高于理工类学生。
表4模型方程③的回归结果
注:括号内为P值
通过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模型方程③在三个样本中差异较大。
首先,三个样本中就业率对招生规模的影响均显著,但在样本0和样本2中为负相关,在样本1中卫正相关,与假设3不完全一致。在理工类样本中,就业率对招生人数正相关这符合客观事实,每年学校制定各专业招生人数都将就业率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就业率高的专业分配的招生名额就多;而在经管类样本中负相关,得出了就业率越高招生人数越受到限制的悖论。归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就业率造假在我校的经管类专业较为普遍,当就业率达标时,招生人数多,不达标时学校就缩减招生人数,但是为了美化上报到教育厅的指标,则选择造假。这样就出现了名义就业率较高的同时,招生人数减少。全样本中也为负相关,表明经管类专业对整体的影响程度超越了理工类专业,这在传统的以理工类专业为主的学校中是不正常的,其原因主要是经管类就业率造假的程度较严重,造成总体失衡。
其次,三个样本中四级通过率和考研率对招生规模的影响不是十分显著,只有四级通过率在样本1和样本2中,以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并且在样本1中为负相关,在样本2种为正相关,差异较大,其原因是就业率是为四级通过率和考研率的中介变量1。即四级通过率和考研率是通过就业率对招生人数起作用,所以模型③中的四级通过率和考研率均被就业率控制住,所以不是十分显著,并且作用方式不同。
综合三个模型回归结果的分析,得出结构方程的路径系数模型,见图2.
图2:修正后的结构方程路径系数模型
其路径系数为(左边为理工类,右边为经管类):
g3(0.01384005, -0.03477124)
b1(1.0766651, 3.5187628)
b2(0.43774617, 0.59833666)
a1(0.63321977, 0.13922046)
4结论建议与展望
通过实证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像四级通过率和考研率这类公认的、标度统一的指标在整个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就业率对办学规模的影响最为直接,但分析其作用机理,还是想四级通过率和考研率这样比较客观的硬性指标在其作用。特别是像四级通过率这样的指标,通过模型③可知,其对招生规模也有一定的直接影响。
因此,传统工科院校的经管类专业,要想在新形势下不被“淘汰出局”,甚至努力发展壮大,应该在以后的办学过程中注意以下事项:
(1)虽然英语在高考中在近几年会迅速降温,但高校的学生培养不应该受其影响,对外语的教育不应该放松,甚至还要加大力度,但可以完善外语教育的培养计划,转变教学模式,使外语教育的应用性加强。使本科毕业选择工作的学生能够进行正常交流,选择读研深造的学生能够理解专业的外文学术期刊。
(2)注重培养学生多取得一些社会认可度高、衡量标度统一、评价较为客观的公共认证。如四、六级证书,托福、雅思成绩,工程造价师,房地产估价师,各类会计师、特许会计师等各类资质证书,以及会计、银行、期货从业人员上岗证等从业资格类证书。是学生就业时有着过硬的敲门砖。
(3)重视专业的实际应用能性,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经管类知识更新较快,教师要注重新知识的学习,在理论课的学习要尽量与实际结合,同时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引导。
(4) 切实重视实验实践类课程,如会计模拟实验,工厂认识实习等,甚至可以牺牲一部分理论课时。基本上所有高校在经管类专业的培养计划里均有这类课程的安排,但多数高校基本上流域形势,工厂认识实习像放羊,手工实验应付了事。更有甚的是像我们这样的学校,会计系不开设综合模拟手工实验,工厂认识实习靠造假。
(4)脚踏实地的做好基础工作,不要做粉饰业绩的表面文章,教学重点和经费落在培养教师、学生,提升办公条件的实处,不要放在就业率造假,联系知名校友方面。
(5)为了更好的对高校学科进行建设,教育部门应该建立基础教学信息数据库,公开、透明的公布包括教育制度性的信息,使从事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可以方便、准确、全面的获取教育数据,进行教学改革的探讨和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古扎拉蒂,波特.计量经济学基础[M].人大出版社,2011年
[2] 程光旭.推进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3(21)
[3] 陈新忠.以学生为中心?深化本科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3(13)
[4]张启望.新背景下一般本科院校会计教学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9(3)
中介变量的证明分为三步:第一步:将四级通过率和考研率在对招生规模单独进行回归时影响均显著(未列示回归结果);第二步将四级通过率和考研率在对就业率进行回归时影响均显著(见模型②结果);第三步将四级通过率和考研率作为自变量并引入就业率,影响变为不显著(见模型③结果)。
关键词:211工程,理工院校,经管学科,面板数据
Abstract: As the 211 universities project canceled, The thought of "Top universities with high qualified major" has become into the trend of mission. In the emerging new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universities with excellent science and engineer w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e favorable opportunity to create several high qualified majors. University resources will inevitably transfer to focus on building new majors.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n major of management of economics will be booming. In the paper, I adopt the method of empirical study, to explor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y comparing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s.
Key words: 211 project 211 project 211 project 211 project211 project, universities of Engineer, economic management discipline, Panel Data
1 引言
重点建设21世纪100所大学的211工程,其建设之初院校选择的方式就饱受质疑,而在近些年的办学实践中,其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任务完成效果也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在高校审计中211工程学校的经费乱用问题也较为突出。综合其利弊后,211工程被取消。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同时取消了对高校建设和学科发展,而是以一种新的方式进行建设支持,即建设重点大学的一流学科。根据这一学科建设思想,未来国家对大学建设不是盲目的针对某类高校或者某个学校,更不是某个地区的高校,而是直接针对某个高校的某一强势学科。这样一来经费的拨付针对性更强,效果更明显,而且有利于高校去行政化,甚至有利于高校教授负责制管理体系。
这对于非211工程校绝对是一个利好的形势,因为在这一新形势下,教育经费的拨付已经打波了“门第”之别,只要学校能够争办几个过硬的一流专业,便可得到教育经费的支持。而以前这些经费全都流入了211工程校的学科专业,即使这个专业不具备任何有时,甚至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此学校的在争办一流专业的时候,必然会举全校之力,力保几个中本校的优势学科。
而在我们这类传统的理工科院校,由于建校传统、学科基础,甚至领导所学专业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科实力与理工学科在实力上存在一些差别。学校势必会优先考虑理工类专业,此时经管类专业如何在不利的情况下获得发展,如何不陷入“丢车保帅”的尴尬境地,都是经管类专业教师提前思考的。而影响学科专业发展的因素,无非是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学生的办学规模两类。教师的科研水平这一因素比较容易理解和衡量,教学质量的衡量就较为困难,但最终都会体现在办学规模上。本文试图用实证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影响学科专业办学规模的一些具体因素,并将理工科与经管类学科进行比较。
2 研究设计
2.1数据来源指标选取
鉴于研究范围和教育数据获取的难易,本文的教育数据来自我校各个学院的数据,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截面为各个学院,分为:化工学部(1)、机械(2)、石油工程(3)、信控(4)、计算机(5)、经管(6)、理学院(7)、体育(8)八个截面。由于我校没有统计2009年之前的数据,所以数据时间窗口为2009年-2013年的数据资料。
2.2指标选取
招生人数(zs):我们用招生人数作为我们整个实证研究的因变量,原因分三个级次体现:首先它可以直接反映各个专业的办学规模;其次它可以反映社会对本校各专业的需求情况,如果社会对该校某专业有着较大的用人需求,最终会体现在该校该专业的招生人数上;最后,如果教师的教学水平过硬,学生工作后得到用人单位认可,那么最终也会体现在招生人数上。
就业率(jy):这是一个考评高校的重要指标,在普通高校里,就业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该专业的招生情况,如果不达标,否则专业停招。
四级通过率(sj):对于本科生教育该指标曾经与毕业证挂钩,目前也是公务员招考,国企找人,甚至大城市落户口的重要衡量指标。
考研率(ky):对于本科生教学成果的衡量该指标功不可没,对于普通高校来说,用考研率来衡量各专业教学质量,已经普遍得到大家的认可。而且考研人数也算入到就业人数,即就业人数=实际工作人数+考研人数。
毕业人数(by):该指标在模型中是一个控制变量,用来控制各专业历史招生情况,同时毕业人数少于当年的招生人数,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反映教学管理情况。
2.3样本分类
本文将研究样本分为三类进行研究:全样本、理工类样本和经管类样本见表1,我校8个学院为全样本;化工学部(1)、机械(2)、石油工程(3)、信控(4)、计算机(5)这5个学院所开设的专业均为理工类(机械学院艺术类的样本数据已经剔除),将其分为理工类样本;经管(6)、理学院(7)、体育(8)这3所学院开设的专业均为经济管理类,将其分为经管类样本。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理学院所开设的计算专业,其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实为应用经济学,体育学院开设的社会体育管理专业,实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毕业的学位是经济管理学位。
表1 样本分组
2.4模型设计与结构分析
(1)由于考研需要考英语科目,所以我们提出假设1:四级通过率应该与考研率正相关,建立第一个模型方程:
(2)由于英语四级是考公务员,入职大型国企,迁入户口的重要因素,而且高校计算就业率时考研算作就业,所以提出假设2:四级通过率和考研率与就业率正相关,以此建立第二个模型方程:
(3)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将就业率作为各个高校招生人数的衡量指标,又基于考研率和四级通过率这两个指标的重要性,提出假设3:就业率、四级通过率和考研率与招生规模正相关,建立第三个模型方程:
预判的结构方程路径模型见图1:
图1:预判的结构方程路径模型
3实证检验与分析
首先,通过豪斯曼检验,该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比随机效应模型更适合。其次,通过对面板数据的组间异方差和截面自相关的检验,发现不同个体的扰动项存在异方差,并且自相关;最后,对截面内扰动项检验发现,样本组0服从扰动项不同的AR(1)过程,样本组1和样本组2服从扰动项相同的AR(1)过程,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将全样本分为理工和经管两类是合适的。在进行实证检验时采用固定效应的广义最小二乘法对对上述检验结果进行克服,并且为了使数据类型一致,将招生人数(zs)和毕业人数(by)取对数后引入方程。模型方程①的检验结果见表2,模型方程②的检验结果见表3,模型方程③的检验结果见表4。
表2 模型方程①的回归结果
注:括号内为P值
通过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三个样本中,四级通过率均对考研率的影响显著,并且为正,验证了假设1,说明四级通过率的提高对考研率的提高有显著的影响,从系数值的大小可以看出,在对理工科的样本影响程度要大于经管类样本。其原因应该是理工科考研英语小分线要远远低于经管类各专业,大家也较为公认,经济管理类专业考研,对英语的要求要高于四级水平。
表3 模型方程②的回归结果
注:括号内为P值
通过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三个样本中四级通过率和考研率对就业率的影响显著,并且为正,验证了假设2,说明四级通过率和考研率对就业率的提高有显著的影响,从系数值的大小可以看出,在对经管类样本影响程度要大于理工科样本。
对四级通过率的原因分析应该是: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和理工类专业的应用性不同,理工类学生毕业后到了用人单位,短期培训即可顶岗工作,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转化为生产力;而经管类学生的工作更依赖工作经验,转化时间长。所以用人单位则在挑选经管类学生的时候可能更看重综合能力,而且作为一个管理者与对外交流也十分重要,这都促使用人单位在挑选经管类学生是更倾向四级成绩。在加之经管类学生报考公务员的比例明显高于理工类专业学生,所以经管类专业四级通过率对就业率的影响高于理工类专业。
关于考研率的原因分析很简单:由于考研人数算作就业人数,而经济管理类的就业率没有理工类高,女同学比例也高,而女同学的研究生报考比率明显高于男同学,所以经管类专业考研率对就业率的影响要高于理工类学生。
表4模型方程③的回归结果
注:括号内为P值
通过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模型方程③在三个样本中差异较大。
首先,三个样本中就业率对招生规模的影响均显著,但在样本0和样本2中为负相关,在样本1中卫正相关,与假设3不完全一致。在理工类样本中,就业率对招生人数正相关这符合客观事实,每年学校制定各专业招生人数都将就业率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就业率高的专业分配的招生名额就多;而在经管类样本中负相关,得出了就业率越高招生人数越受到限制的悖论。归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就业率造假在我校的经管类专业较为普遍,当就业率达标时,招生人数多,不达标时学校就缩减招生人数,但是为了美化上报到教育厅的指标,则选择造假。这样就出现了名义就业率较高的同时,招生人数减少。全样本中也为负相关,表明经管类专业对整体的影响程度超越了理工类专业,这在传统的以理工类专业为主的学校中是不正常的,其原因主要是经管类就业率造假的程度较严重,造成总体失衡。
其次,三个样本中四级通过率和考研率对招生规模的影响不是十分显著,只有四级通过率在样本1和样本2中,以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并且在样本1中为负相关,在样本2种为正相关,差异较大,其原因是就业率是为四级通过率和考研率的中介变量1。即四级通过率和考研率是通过就业率对招生人数起作用,所以模型③中的四级通过率和考研率均被就业率控制住,所以不是十分显著,并且作用方式不同。
综合三个模型回归结果的分析,得出结构方程的路径系数模型,见图2.
图2:修正后的结构方程路径系数模型
其路径系数为(左边为理工类,右边为经管类):
g3(0.01384005, -0.03477124)
b1(1.0766651, 3.5187628)
b2(0.43774617, 0.59833666)
a1(0.63321977, 0.13922046)
4结论建议与展望
通过实证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像四级通过率和考研率这类公认的、标度统一的指标在整个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就业率对办学规模的影响最为直接,但分析其作用机理,还是想四级通过率和考研率这样比较客观的硬性指标在其作用。特别是像四级通过率这样的指标,通过模型③可知,其对招生规模也有一定的直接影响。
因此,传统工科院校的经管类专业,要想在新形势下不被“淘汰出局”,甚至努力发展壮大,应该在以后的办学过程中注意以下事项:
(1)虽然英语在高考中在近几年会迅速降温,但高校的学生培养不应该受其影响,对外语的教育不应该放松,甚至还要加大力度,但可以完善外语教育的培养计划,转变教学模式,使外语教育的应用性加强。使本科毕业选择工作的学生能够进行正常交流,选择读研深造的学生能够理解专业的外文学术期刊。
(2)注重培养学生多取得一些社会认可度高、衡量标度统一、评价较为客观的公共认证。如四、六级证书,托福、雅思成绩,工程造价师,房地产估价师,各类会计师、特许会计师等各类资质证书,以及会计、银行、期货从业人员上岗证等从业资格类证书。是学生就业时有着过硬的敲门砖。
(3)重视专业的实际应用能性,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经管类知识更新较快,教师要注重新知识的学习,在理论课的学习要尽量与实际结合,同时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引导。
(4) 切实重视实验实践类课程,如会计模拟实验,工厂认识实习等,甚至可以牺牲一部分理论课时。基本上所有高校在经管类专业的培养计划里均有这类课程的安排,但多数高校基本上流域形势,工厂认识实习像放羊,手工实验应付了事。更有甚的是像我们这样的学校,会计系不开设综合模拟手工实验,工厂认识实习靠造假。
(4)脚踏实地的做好基础工作,不要做粉饰业绩的表面文章,教学重点和经费落在培养教师、学生,提升办公条件的实处,不要放在就业率造假,联系知名校友方面。
(5)为了更好的对高校学科进行建设,教育部门应该建立基础教学信息数据库,公开、透明的公布包括教育制度性的信息,使从事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可以方便、准确、全面的获取教育数据,进行教学改革的探讨和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古扎拉蒂,波特.计量经济学基础[M].人大出版社,2011年
[2] 程光旭.推进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3(21)
[3] 陈新忠.以学生为中心?深化本科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3(13)
[4]张启望.新背景下一般本科院校会计教学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9(3)
中介变量的证明分为三步:第一步:将四级通过率和考研率在对招生规模单独进行回归时影响均显著(未列示回归结果);第二步将四级通过率和考研率在对就业率进行回归时影响均显著(见模型②结果);第三步将四级通过率和考研率作为自变量并引入就业率,影响变为不显著(见模型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