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财会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方法研究——基于机理分析法视角

【作者】 张 斌

【机构】 (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采用机理分析原理研究财会专业毕业论文谋篇布局问题,发现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理清写作思路,并在综合运用财会知识分析经济实践问题、探索其中发展演变规律和解决具体问题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在解决财会专业毕业论文撰写中的思路不清、分析不透、因果关系不明等问题上做出一些积极尝试。
  关键词:机理分析;毕业论文;谋篇布局;因果关系分析
  Abstract: The paper research the problem of accounting major dissertation on the stylistic rules and layout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mechanism analysis, and find it is very useful to clear the writing thoughts,to analyze economic issues, to explore the evolution of the law, and to solve these specific problems by the way of accounting knowledge. On this basis, it try to make some positive attempt of accounting major graduation thesis writing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writing thinking is not clear, analysis is not complete, causality is not known,etc.
  Key words: mechanism analyses; dissertation; stylistic rules and layout; causality analysis
  0 引言
  毕业论文是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针对其大学阶段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一次综合检验,也是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其重要程度从它在本科总学分数中所占的比重就可以反映出来。毕业论文的写作,对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法、文章结构、资料收集与处理等各个论文环节,都需要经过本科生自己不懈努力才能够完成,是这些即将走入社会的本科生的综合实力的一次反映。
  毕业论文是在现有知识基础上,反映毕业生对大学阶段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综合使用大学所学知识进行原创性分析评述的一项学术研究工作,其结果与现有知识基础的关系应该通过资料搜集、文献综述、专业数据处理以及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引证等方式反映出来。论文撰写工作,就是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综合使用专业知识、初步形成对所学知识一定程度的感悟阶段。这种毕业论文的完成,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本科阶段全部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可以说是整个大学阶段从知识储备向知识感悟方向转化的开端[1]。
  从历年毕业论文指导实践中深切体会到,财会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普遍存在无从下手、思路混乱、分析问题不透彻、分析结论不新颖等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个有效的写作思路和分析方法。导致当前财会专业毕业论文存在抄袭多、生搬硬套多、分析思路混乱多等种种问题[2]。
  因此,对财会专业毕业生来说,其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除了遵守写作规范以外,采用恰当写作思路、找准写作切入点,处理好理论高度和写作深度的关系,对于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工作,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就变得至关重要。基于此,这里尝试提出一种毕业论文写作思路,就是把机理分析法原理,引入到财会专业毕业论文撰写的各个环节中,帮助财会专业毕业生找准毕业论文撰写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正确选择研究问题的主要影响变量,并围绕这些变量展开相应的分析研究,以提高毕业论文整体质量水准。
  关于机理,最早来自于医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辞海》中的机制解释,是指事物内在的工作方式,如生物学中是指生物结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种变化过程和内在联系;又如化学动力学中,“机理”是指从原子之间的结合关系中来描绘化学变化过程。本文中,机理的本意为实现某一特定功能,一定的系统结构中各要素之间的内在工作方式以及诸要素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则和原理;也可以理解为事物变化的理由与道理。机理分析法就是指通过对系统内部原因(机理)的分析研究,使得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从现象的描述推进到内在本质的深入分析探讨,旨在找出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3]。
  具体到财会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方面,引入机理分析原理,可以围绕作用机理、生成机理、影响机理等诸方面展开一系列分析。具体来说,就是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针对所选定的论文题目,基于机理分析法视角,分别立足于形成机理、作用机理、发生机理、构成机理等方面对毕业论文题目和内容,选择适当的写作切入点,并以此为核心,层层剖析,不断强化具体分析过程中的针对性和深入性,展开一系列分析研究,必将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和分析水平。同样,这对于论文导师提高论文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样具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由于财会专业毕业论文强调的是,综合运用大学阶段专业知识的能力,尤其强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财务会计专业知识,与社会经济实践相结合,分析现实中的具体问题,或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等等。此时,运用机理分析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倍功半之效果。
  1机理分析法在毕业论文撰写中的应用原理
  财会专业毕业论文,要求针对特定问题,首先从理论上分析清楚其中的因果关系,然后从实践中予以验证。当然,运用机理分析法原理展开分析时,也可以同时辅以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等诸多分析方法,相互配合,以强化其中的规律和因果关系分析效果,然后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而完成此项任务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找出其中的内在因果关系,认真分析其中的作用规律、运行特点、影响程度等,以此建立相应的分析模型或分析思路,开展缜密的内在规律分析,进而发现其中的问题和原理,并得出独到的分析见解即论文创新点。
  应用机理分析法的本质是针对所研究对象的本质认识,分析其因果关系,找出其内在运行规律,展开具体分析,是应用机理分析法的关键所在。其基本分析原理,如果采用数学模型来研究,可以分为从原因找结果,或从结果找原因。或者根据原因分析,找出事物的运行规律等各种分析类型。无论哪一种情形,都可以建立如下的分析模型作为分析思路展开的切入点(见式(1)):
  y=a+b+c=F(a,b,c)(1)
  其中,y代表因变量,a、b、c代表自变量。
  此时,可以根据结果y,找到引起这种结果的原因a、b、c,自变量a、b、c的定义域可以看作是引起函数变动的约束条件;也可以根据此模型找出因变量y和自变量a、b、c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即内在作用和影响机理,然后采用机理分析法进一步展开定性、定量分析;当然,如果针对特定研究对象,开展机理分析的具体过程中,同时引入计算机仿真、统计分析等研究手段,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分析研究的针对性和集中性,更有利于保证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2具体操作
  下面围绕毕业论文的选题、分析、论文布局以及创新点提炼四个方面展开机理分析。
  2.1 选题环节
  基于机理分析法基本原理,体现在选题环节,无论指导老师、还是学生,首先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寻找什么样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视角。每个即将开始毕业论文撰写的学生,首先要搞清楚如何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论文写作内容,是选择研究现实中的管理现象、提出改进措施,还是分析具体经济实践中某一问题的运行规律等等,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根本目标。有了这一根本目标,就可以围绕这一目标去思考写作范围的选择和题目的拟定。
  其次,初步拟定题目以后,围绕拟定的题目,展开进一步的思考,不断凝练自己的写作提纲,并反过来检验所选题目与提纲的吻合程度。这样的一系列相互检验、相互验证的循环过程,有利于对题目理解和思考的不断深入,促使对题目的表达不断精炼。这样的反复循环过程,称之为凝练过程,以起到思考不断升华,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通常,题目确定以后,需要进一步理清以下工作思路:拟撰写的内容能够从哪几个方面展开,分几个步骤展开,各步骤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层层递进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拟定出论文的写作大纲和写作计划。其中,写作大纲的任务要能够胜任从哪几个方面深刻阐述清楚选题的目标;而写作计划要完成的任务是围绕选题,如何从材料收集、研究工具选择、数据处理、分析结果整理等一系列工作量与工作时间的安排问题。
  这一过程的另一个目标是围绕选题,搞清楚写作的切入点定位。有了写作切入点,结合自身知识结构、知识储备、资料获取方面的优势,如何引入机理分析法原理,展开层层分析。这样,围绕目标定内容,结合内容和目标定题目,完成论文首次步骤的第一个回合,进入下一个环节——写作思路的确定。
  2.2 写作思路环节
  具体分析思路的确定非常重要,一方面,分析思路能够体现出论文中开展因果关系分析的切入点,以利于论文分析的通篇谋划,初步制定出写作大纲。
  分析思路方面,着眼于论文全局,基于机理分析原理,理清要阐述清楚论文题目,需要用到的机理,适用的机理分析方法,以及适用机理分析方法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然后从因果关系的视角理清其中各要素之间的内在作用方式、发展规律、形成过程以及形成过程中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程度大小等方面,适应排兵布阵,谋篇布局工作需要。此时,可以综合运用因素分析、统计分析、相关分析、仿真分析等具体研究工具以提高分析效果。
  2.3 内容布局环节
  各个院校毕业论文都有各自的固定格式要求,因此,在内容布局方面,可发挥的空间不多。基于此特点,需要在特定框架里面,构建论文布局。从系统思想看,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等特性。其中,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特性,是构成系统所有个体的有机结合方式,不同的构成方式形成不同的系统;系统的相关性特指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而系统的目的性则是指所有系统的存在都是为了实现特定功能。
  而基于机理分析视角,系统分析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思想,整个过程可以归纳为阐明问题、分析研究问题、评价比较三个阶段。具体到毕业论文的内容布局,相应分三个阶段展开:阐明问题阶段、分析研究阶段和评价比较阶段[4]。这是因为,常用的机理分析法既可以着眼于系统的运行过程开展分析;也可以从系统构成规律分析入手;或者基于系统的功能特性展开分析;也可以立足于各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功效之间的因果关系展开分析,引出相应的结论、建议及评价等等,不一而足。
  因此,毕业论文内容的整体布局,离不开以下内容:问题的提出;问题的阐述包括选择分析指标、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并开展相应的调查研究及数据处理等等;得出分析的结论包括针对数据处理结果或调查结论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等等。理清了毕业论文的内容布局根本,剩下的撰写工作将会变得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工作难度相应降低不少。
  2.4 创新点凝练
  毕业论文通篇分析研究的最终归宿,是为了引出论文的创新点(或分析结论)。可以说,创新点是毕业论文的灵魂,更是毕业论文成功与否的重要判别标准之一。此创新点的凝练,除了研究工具、研究方法的选择得当与否外,分析视角和分析层次至为关键。其中,分析视角直接影响写作切入点,分析层次则决定了分析的深度和高度。
  关于毕业论文创新点的凝练,从知识管理原理来理解可能会更为深刻。知识管理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知识增值过程:“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具体来说,知识的演进,从噪音中分拣出数据,将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则进一步升级为知识,知识再经过特定的处理过程,最终升华为有用的智慧。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来达到知识管理的目标,让信息从庞大无序到分类有序,各取所需[5]。
  在这个过程中,数据就是原始资料、文件、记录等,是信息的重要来源;信息就是对数据有目的地整理,使之成为可用资源;也可以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状态变化方式在另一事物运动状态及其方式上的反映;知识不同于数据和信息,它源于数据和信息,或源于对现有知识的特定逻辑分析处理。在大量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总结成原理和法则,形成所谓的智慧。因此,智慧可以说是基于知识基础上的一种判断、谋略或行动,通过利用知识,对于数据更高层次的理解就被创造出来了,形成了一种智慧并转化为了价值。
  结合毕业论文创新点的理解,创新点的凝练理所当然属于知识管理的高级阶段——引出智慧阶段。这既是知识管理的高级阶段,更是知识管理的结果。知识增值过程的各个阶段之间,均存在层层递进的关系链。而运用具体的机理分析方法,辅以必要的研究工具,把知识管理的各个阶段紧密衔接起来,成就了或者说完成了知识管理增值的整个过程。创新点的提出,则是这一过程达到从数据到智慧转化过程的高度凝练。如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则可以视为创新点不足。
  3 机理分析法应用实例
  在企业盈利能力研究中,基于权益报酬率(ROE)表示使用股东资金赚取税后利润的考虑,通常采用权益报酬率作为衡量一个公司获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和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切入点。采用机理分析过程的基本思路如下:
  权益报酬率可以看作是另外三个变量的因变量,用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润率和权益乘数三个指标表示,即(见式(2)):
 ROE=(■)
=(■)x(■)  (2)
=总资产周转率x销售净利润率x权益乘数
=axbxc
其中:a-总资产周转率,b-销售利润率,c-权益乘数  
  这样,在ROE和a、b、c之间,就建立了因变量和自变量的函数关系。围绕企业盈利能力的原理、规律等因素,着眼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过程分析,作为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影响规律的切入点(本例中,还有一个使用更广泛的名称:杜邦分析法,其本质仍然是机理分析法。为了兼顾使用习惯,下面说明该问题时,仍然使用这一习惯称谓——杜邦分析法)。
  3.1杜邦分析法基本要素
  (1)权益报酬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是构建机理分析系统的核心。
  (2)资产净利率是影响权益净利率的最重要的指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而资产净利率又是总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净利润率的因变量,因而其效果又取决于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高低(见式(3))。
资产净利润=■(3)
=■X■
  总资产周转率指标是反映总资产的周转速度。对资产周转率的分析,可以进一步展开资产周转的各影响因素开展层层分析,以判明影响公司资产周转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营业净利率反映营业收入的收益水平。扩大营业收入,降低成本费用是提高企业营业利润率的根本途径,而扩大销售,同时也是提高资产周转率的必要条件和途径。
  (3)权益乘数表示企业的负债程度,反映了公司利用财务杠杆进行经营活动的程度(见式(4))。
权益乘数=■=1除以(1-资产负债率) (4) 
  3.2杜邦分析指标体系作用机理
  (1)作为分析的切入点,净资产收益率是整个分析系统的起点和核心。该指标反映了投资者净资产获利能力的大小。净资产收益率是由销售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决定的。
  (2)权益乘数是总资产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比值,表明企业的负债程度。该指标越大,反映出企业负债程度越高。
  (3)总资产收益率是销售利润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乘积,是企业销售成果和资产运营效果的综合反映,要提高总资产收益率,必须增加销售收入,降低资金占用额,或同时着手提高这两个指标值。
  (4)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资产实现销售收入的综合能力。分析时,结合销售收入分析企业资产结构合理性,以及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有关资产使用效率指标,以便深入剖析引起总资产周转率高低变化的确切原因及对总资产周转率的影响规律并加以分析。
  3.3杜邦分析过程
  综上,基于杜邦分析指标体系作用机理,制定以下分析思路(见图1杜邦分析因果关系图)。









     
  图1 权益收益率影响机理分析示意图
  根据该思路,从净资产收益率开始,搜集会计资料,计算各指标值,填入杜邦分析图各对应分析层。同时,逐步开展前后期纵向对比分析,找出企业一段时期内的收益变化趋势;当然,也可以进行企业间的横向对比分析,以发现本企业一个时期内与同行业其他企业之间的盈利能力的差异;或根据分析需要,同时采用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寻找其中的变化规律和问题根源等等。
  由此,通过把权益资本报酬率作为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的因变量,把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作为权益资本报酬率的自变量,建立起因果关系分析模型,大大简化了研究问题,有利于揭示企业获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
  具体分析过程中,为了提高分析的针对性和提高分析质量,更利于追根溯源,可以基于但不限于以下视角,对企业盈利能力展开层层分析。
  (1)成本费用控制能力
  由于成本费用包括销售成本、期间费用,而销售净利润率又可以看作是成本费用和销售收入等相关指标的因变量。
销售净利润=■(5)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费用+所得税)]÷销售收入
  因此,成本费用控制能力通过抵减销售收入从而影响了销售净利润率。
  (2)资产使用效率
  该指标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表示,意味着企业的权益和负债所形成的总资产产生销售收人的能力。对同一个公司,资产周转率越大,表明资产使用效率越高。
  (3)财务融资能力
  该指标用权益乘数(总资产÷所有者权益)表示,权益乘数越大,表明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表示企业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利用财务杠杆能力越强,也反映出公司过去的债务融资能力越强。
  这样,围绕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润率、权益乘数三个自变量,就可以有针对地对影响盈利能力的一系列因素,层层展开相关分析了。类似地,研究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融资管理、日常财务运营等相关问题,都可以依据各自的机理分析其中的变动规律,采用类似的思路展开分析。这种方法,在毕业论文撰写工作中,无论是加强分析的针对性,还是提高分析的深度,都是有保证的。相应地,采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分析质量也会明显提高。对于财经专业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来说,应用这种分析思路,结合准确的分析切入点,就可以有效避免写作思路不清,无从下笔,分析盲目等常见问题。 
  4 结论 
  在财经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基于机理分析法,引出的论文结论更能够体现出见解独到和创新性要求,最大限度保持结论的可靠性。为了阐述这一点,借助于机理分析原理,找出理论模型间的个性和共性,加上机理分析法富有的逻辑性和探索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钻研问题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结合如上分析,如果具备以下的条件,实施机理分析法开展相关分析的针对性更强:
  (1)选定的研究题目具有较为严密的框架性、结构性和体系性特点,包括问题发生的前提、假定和运行过程等环节,如果符合这一要求,更利于建立相应的机理分析模型开展相关分析;
  (2)待研究问题适用不同演绎过程的推理分析、路径分析,或涉及不同的模型、背景、路径等问题,需要用到机理分析;
  (3)能够借助数学工具、图形等模型表达出所研究的问题,能够把相关变量在一个时间段内的变化情况反映在图形、函数、表格中,形象地展示相关变量变动过程的分析,同样适用于机理分析法。
  参考文献
  [1] 童绍玉 ,李秀寨,刘荣.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途径研究基于大学研究性学习的视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13(3):45—48,53
  [2] 黄溶冰.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的定位及其管理创新[J]. 现代教育科学,2009(1):102-104,109
  [3] 薛国琴.课堂教学中的机理分析法及其应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31(11):1-4
  [4] 常思敏.科技论文的质量及其构成因素[J].中国国际期刊研究,2003(5):220-225
  [5] DIKW: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金字塔层次体系. http://www.kmcenter.org/html/s74/201310/12-15004.html
  作者简介:张斌,男,1968-,河南信阳人,博士研究生,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创业风险投资及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