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议运用微信开展医学生管理工作
【作者】 郑 曦 王家平
【机构】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微信以其及时、效率、丰富、守秘的特点,越来越受到高校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尤其针对医学生的管理有着诸多优势,医学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深挖全新的沟通载体,改进弊端,从专业培养和思想建设的高度开启一个全新的微时代。
关键词:微信;医学生;管理
Abstruct:Wechat, a intensive communication tool with the features of effectiveness , abundance, and secret, receiv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im at the management for medical students, the advantage is obvious. Medical school Professors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develop this fresh communication method .Open a new wechat time from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altitude.
Key words: Wechat; Medical students ;management
“微信”,英文名: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仅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能方便快捷的向个人和群体发送文字、照片、视频,可支持多人语音信息。而且微信软件内容广泛,用户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快捷的搜索到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的定制信息,并可将精彩的见闻分享到朋友圈。微信,已然成为了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微信的发展速度之快,据腾讯官方统计的信息,从2013年1月15日,微信用户达到3亿;截至2013年1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成为了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微信,已经引领了一个微时代的到来。腾讯网曾对微信用户的年龄和职业分布情况做过初步统计,20-30岁之间的青年占到74%,64%的用户都是大学生,[1]是微信的主要运用群体,如何与时俱进的运用微信做好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问题,越来越受到高校教师的关注和重视。[1]
一、微信的显著优势特点
通过和传统的、公众热衷的QQ、博客、微博媒介相比较,微信有着显著的优势:
(一)及时性
微信相比较其他媒介更加强调了实时互动性,用户发布信息讲究同时性,正如平时发短信一样,有重要信息能及时传达并能收到对方的及时回复,像微博、博客属于差时互动,即浏览信息和发布信息不同时、不同步。
(二)效率性
微信可以多渠道、多途径,如一对一、一对多发布信息,比如在微信公众平台帐号或微信群里发一条群发消息,所有关注的人都会收到这条消息。具有较高的分享效率。
(三)丰富性
微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动画发布信息,微信公众平台包含各方面的知识,能够便捷有效的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实现资源共享。朋友圈可以在私密好友中及时分享更新状态,很好实现了朋友之间的良性互动。
(四)私密性
微信的用户是通过验证,一般来说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微信的设置更加保障了用户的安全和私密,朋友圈更新的状态只能在好友中看到,并且留言状态也不像QQ这么开放,而且微信发送的信息记录是可以删除的,很好的保护了隐私。
二、利用微信做好医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势
医学生的培养模式具有特殊性,一般后两年就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目的是使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是培养合格医学毕业生的重要阶段。对这一阶段的实习生进行管理存在很多困难:如实习医院的地域分散性,医院和科室不同导致的联系困难性,管理体制松散、措施难以落实,学生适应医院能力有限,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学校和医院沟通困难容易形成管理层的“真空”,[2]针对医学生管理的特殊性,利用微信的功能,提高医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能,以凸显出微信的优势。
(一)为联系学生提供沟通渠道
现在学生拥有手机的比例很高,微信的使用覆盖率也很广,利用微信,教师可以及时的联系到不同实习医院的同学,通过微信群的建立,可以及时的在群里发送传达重要通知,学生有任何疑问也可以及时快捷的反馈回来,得到教师的解答,极大的提高了办事的效率。而且发送的方式多样,可以根据具体情境,选择语音、文字、图片发送传达信息。建立联系群可以通过班级、专业、科室进行层级管理,实现点、线、面的横纵向全覆盖,确保传达信息无盲点。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学生管理工作影响面较小、传递慢的弱点,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能很快深入到广大学生中去。[3]
(二)建立内容丰富的公众平台,丰富精神文化
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的LBS功能分析学生的喜好,利用微信热点推荐功能发现医学生关心的校园资讯和社会新闻,[4]学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发布就业资讯,奖助贷资讯、评奖评优活动等信息,实现校园信息资源共享。[5]学校可以结合医学专业的特色,打造一些涵盖思政建设、党建文化、医院文化、医学人文、专业交流、实习体会等精品的微平台,医学生通过定制关注的方法,利用闲暇的时间就能起到自我教育、自助学习的目的。同时,微信公众平台也是一个宣扬工作亮点的窗口,通过分享,可以让其他学校关注,积极分享交流经验。
(三)建立医学生心里预警媒介
由于医学生进入医院实习、面临就业压力和繁杂的医患沟通,心理上会有极不适应的阶段,如出现畏难、消极的不良情绪,通过朋友圈的关注,按照实习队-实习组-实习成员层层设置心里联络员,关注同学在医院实习期间的心里状况,及时把握同学的“新动态”,特别是针对一些同学发出的不当言语状态和悲观消极厌世的不良抱怨,可以通过联络员的及时关注反馈给班主任、辅导员,从而对相关问题学生进行及时谈心交流、应急处置,可以对一些心理问题提前干预,防止事态的恶化。
(四)建立不同科室、专业的兴趣群
学者彭兰说过,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建构自己的社会网络,医学实习生因为分科、兴趣、志向的不同,通过建立不同专题微信群,在不同实习医院相同科室之间,专业带教老师和同学可以在群里互动交流,聚合成一个个活跃的医学团体,[6]讨论病例病案、答疑解惑,布置作业任务,讨论实习经历,提出意见,能够有效提高医学生在医院实习的效果,形成良性互动,形成百花齐放的效果。
(五)加强无距离谈心
微信能打破时空的障碍,促进专业和思政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交互性,通过朋友式的谈心交流,让老师能走近同学,打破被灌输和教育的感觉,使得交流真实、可信,减少了师生交流缺乏感情联系造成的冷漠空洞,从而能够有效征集到同学对工作的建议和所需,有效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7]同时在支部考察发展对象时通过微信的交流更加方便了对考察同志的全面考察和谈心交流,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严格把关。
三、存在的不足
(一)信息的真实性缺乏甄别和监督
医学生社会经验缺乏、思想不够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在日趋完善,对来源复杂的微信信息缺乏理性的思考和甄别力,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教唆和利用,特别是医学生对一些网上流传的医闹事件过度分析的言论表现出愤慨,由此对病人产生畏惧、敌意等不良情绪,继而畏惧专业、畏惧接触临床,从而对自己的专业、学业、职业产生质疑。因此如何对医学生的微信管理和教育,是值得高校教师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8]
(二)现实和微信沟通存在差异性
微信在一方面方便了老师和学生加强沟通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片面性,有的同学在微信聊天和评论时表现出的个性、观点也许和本人实际性格、思想存在较大反差,他们在班级微信群上的文字会有所保留,甚至有学生从不留言,[9]这些都是利用微信管理学生时存在的漏洞和死角。
(三)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队伍对微信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存在很大差异,有的老师不擅于使用微信,无法通过微信了解同学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困难,有的缺乏对微信平台的管理和沟通技巧,有的缺少维护微信平台的专业知识,限制了微信应有功能的充分发挥。[10]很多临床的带教老师,承担着很重的临床任务,缺乏时间和精力来撰写、维护微信群和公众平台发布的内容,给一线临床带教老师增加了工作量,而且都要占用下班时间。
四、思考建议
微信,以其诸多优势,已经深入的影响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一个微时代的到来,作为学生工作的一线管理者,我们应该与时俱进,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深挖全新的沟通载体,发挥优势,结合医学生管理的困难和特点,把医学生的专业、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不断创新医学生管理的新方式,更加强调“以生为本”,一切工作从学生出发,一切工作围绕学生展开,[11]切实从专业培养和思想建设的高度开启一个全新微时代。
参考文献:
[1]武晓莉.微信拜年还未成气候[N].中国消费者报,2013-2-20.
[2]王海安.浅谈实习医学生的管理[J]. 卫生职业教育育,2004(9):29.
[3]贾晓娜,范国华.麦克风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思考[R]. Proceedings of th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Scientific research:561.
[4]李 晟.微信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及对策[J].新西部, 2013(18):119.
[5]胡玲娟.微博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思考[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11(3):50.
[6]方红梅,陈 云.浅议利用微博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文教资料,2012(5):129.
[7]徐瑾.博客时代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 2010.4 (9)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30.
[8]胡玲娟.微博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思考[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3):50.
[9]雷冠军,郭国弟,蒋文化.试论班级博客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职业时空,2009(10):84.
[10]李依群,邵 杰.微博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略[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29(4):64.
[11]冯锦春,殷佳琳,沈韡.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考[J].201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dvanc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 Vol.1-6:63.
第一作者:郑曦 通讯作者:王家平
关键词:微信;医学生;管理
Abstruct:Wechat, a intensive communication tool with the features of effectiveness , abundance, and secret, receiv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im at the management for medical students, the advantage is obvious. Medical school Professors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develop this fresh communication method .Open a new wechat time from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altitude.
Key words: Wechat; Medical students ;management
“微信”,英文名: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仅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能方便快捷的向个人和群体发送文字、照片、视频,可支持多人语音信息。而且微信软件内容广泛,用户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快捷的搜索到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的定制信息,并可将精彩的见闻分享到朋友圈。微信,已然成为了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微信的发展速度之快,据腾讯官方统计的信息,从2013年1月15日,微信用户达到3亿;截至2013年1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成为了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微信,已经引领了一个微时代的到来。腾讯网曾对微信用户的年龄和职业分布情况做过初步统计,20-30岁之间的青年占到74%,64%的用户都是大学生,[1]是微信的主要运用群体,如何与时俱进的运用微信做好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问题,越来越受到高校教师的关注和重视。[1]
一、微信的显著优势特点
通过和传统的、公众热衷的QQ、博客、微博媒介相比较,微信有着显著的优势:
(一)及时性
微信相比较其他媒介更加强调了实时互动性,用户发布信息讲究同时性,正如平时发短信一样,有重要信息能及时传达并能收到对方的及时回复,像微博、博客属于差时互动,即浏览信息和发布信息不同时、不同步。
(二)效率性
微信可以多渠道、多途径,如一对一、一对多发布信息,比如在微信公众平台帐号或微信群里发一条群发消息,所有关注的人都会收到这条消息。具有较高的分享效率。
(三)丰富性
微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动画发布信息,微信公众平台包含各方面的知识,能够便捷有效的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实现资源共享。朋友圈可以在私密好友中及时分享更新状态,很好实现了朋友之间的良性互动。
(四)私密性
微信的用户是通过验证,一般来说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微信的设置更加保障了用户的安全和私密,朋友圈更新的状态只能在好友中看到,并且留言状态也不像QQ这么开放,而且微信发送的信息记录是可以删除的,很好的保护了隐私。
二、利用微信做好医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势
医学生的培养模式具有特殊性,一般后两年就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目的是使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是培养合格医学毕业生的重要阶段。对这一阶段的实习生进行管理存在很多困难:如实习医院的地域分散性,医院和科室不同导致的联系困难性,管理体制松散、措施难以落实,学生适应医院能力有限,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学校和医院沟通困难容易形成管理层的“真空”,[2]针对医学生管理的特殊性,利用微信的功能,提高医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能,以凸显出微信的优势。
(一)为联系学生提供沟通渠道
现在学生拥有手机的比例很高,微信的使用覆盖率也很广,利用微信,教师可以及时的联系到不同实习医院的同学,通过微信群的建立,可以及时的在群里发送传达重要通知,学生有任何疑问也可以及时快捷的反馈回来,得到教师的解答,极大的提高了办事的效率。而且发送的方式多样,可以根据具体情境,选择语音、文字、图片发送传达信息。建立联系群可以通过班级、专业、科室进行层级管理,实现点、线、面的横纵向全覆盖,确保传达信息无盲点。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学生管理工作影响面较小、传递慢的弱点,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能很快深入到广大学生中去。[3]
(二)建立内容丰富的公众平台,丰富精神文化
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的LBS功能分析学生的喜好,利用微信热点推荐功能发现医学生关心的校园资讯和社会新闻,[4]学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发布就业资讯,奖助贷资讯、评奖评优活动等信息,实现校园信息资源共享。[5]学校可以结合医学专业的特色,打造一些涵盖思政建设、党建文化、医院文化、医学人文、专业交流、实习体会等精品的微平台,医学生通过定制关注的方法,利用闲暇的时间就能起到自我教育、自助学习的目的。同时,微信公众平台也是一个宣扬工作亮点的窗口,通过分享,可以让其他学校关注,积极分享交流经验。
(三)建立医学生心里预警媒介
由于医学生进入医院实习、面临就业压力和繁杂的医患沟通,心理上会有极不适应的阶段,如出现畏难、消极的不良情绪,通过朋友圈的关注,按照实习队-实习组-实习成员层层设置心里联络员,关注同学在医院实习期间的心里状况,及时把握同学的“新动态”,特别是针对一些同学发出的不当言语状态和悲观消极厌世的不良抱怨,可以通过联络员的及时关注反馈给班主任、辅导员,从而对相关问题学生进行及时谈心交流、应急处置,可以对一些心理问题提前干预,防止事态的恶化。
(四)建立不同科室、专业的兴趣群
学者彭兰说过,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建构自己的社会网络,医学实习生因为分科、兴趣、志向的不同,通过建立不同专题微信群,在不同实习医院相同科室之间,专业带教老师和同学可以在群里互动交流,聚合成一个个活跃的医学团体,[6]讨论病例病案、答疑解惑,布置作业任务,讨论实习经历,提出意见,能够有效提高医学生在医院实习的效果,形成良性互动,形成百花齐放的效果。
(五)加强无距离谈心
微信能打破时空的障碍,促进专业和思政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交互性,通过朋友式的谈心交流,让老师能走近同学,打破被灌输和教育的感觉,使得交流真实、可信,减少了师生交流缺乏感情联系造成的冷漠空洞,从而能够有效征集到同学对工作的建议和所需,有效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7]同时在支部考察发展对象时通过微信的交流更加方便了对考察同志的全面考察和谈心交流,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严格把关。
三、存在的不足
(一)信息的真实性缺乏甄别和监督
医学生社会经验缺乏、思想不够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在日趋完善,对来源复杂的微信信息缺乏理性的思考和甄别力,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教唆和利用,特别是医学生对一些网上流传的医闹事件过度分析的言论表现出愤慨,由此对病人产生畏惧、敌意等不良情绪,继而畏惧专业、畏惧接触临床,从而对自己的专业、学业、职业产生质疑。因此如何对医学生的微信管理和教育,是值得高校教师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8]
(二)现实和微信沟通存在差异性
微信在一方面方便了老师和学生加强沟通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片面性,有的同学在微信聊天和评论时表现出的个性、观点也许和本人实际性格、思想存在较大反差,他们在班级微信群上的文字会有所保留,甚至有学生从不留言,[9]这些都是利用微信管理学生时存在的漏洞和死角。
(三)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队伍对微信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存在很大差异,有的老师不擅于使用微信,无法通过微信了解同学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困难,有的缺乏对微信平台的管理和沟通技巧,有的缺少维护微信平台的专业知识,限制了微信应有功能的充分发挥。[10]很多临床的带教老师,承担着很重的临床任务,缺乏时间和精力来撰写、维护微信群和公众平台发布的内容,给一线临床带教老师增加了工作量,而且都要占用下班时间。
四、思考建议
微信,以其诸多优势,已经深入的影响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一个微时代的到来,作为学生工作的一线管理者,我们应该与时俱进,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深挖全新的沟通载体,发挥优势,结合医学生管理的困难和特点,把医学生的专业、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不断创新医学生管理的新方式,更加强调“以生为本”,一切工作从学生出发,一切工作围绕学生展开,[11]切实从专业培养和思想建设的高度开启一个全新微时代。
参考文献:
[1]武晓莉.微信拜年还未成气候[N].中国消费者报,2013-2-20.
[2]王海安.浅谈实习医学生的管理[J]. 卫生职业教育育,2004(9):29.
[3]贾晓娜,范国华.麦克风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思考[R]. Proceedings of th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Scientific research:561.
[4]李 晟.微信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及对策[J].新西部, 2013(18):119.
[5]胡玲娟.微博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思考[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11(3):50.
[6]方红梅,陈 云.浅议利用微博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文教资料,2012(5):129.
[7]徐瑾.博客时代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 2010.4 (9)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30.
[8]胡玲娟.微博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思考[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3):50.
[9]雷冠军,郭国弟,蒋文化.试论班级博客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职业时空,2009(10):84.
[10]李依群,邵 杰.微博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略[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29(4):64.
[11]冯锦春,殷佳琳,沈韡.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考[J].201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dvanc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 Vol.1-6:63.
第一作者:郑曦 通讯作者:王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