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加强师德建设 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作者】 李葵墀 田庆洲

【机构】 山东省龙口市东江街道大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当前我国很多学校教师的师德存在问题,这严重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念,为此,必须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确保高等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教师;师德水平;业务能力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是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的概括,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学高为师,道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根本、最重要的素质。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是我们每个教师的终生追求,因为教师不但是一种职业,而且还是终生追求的理想,是一种光荣的事业。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一、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的途径
  1.教师自身要注重师德内化养成
  (1)教师要有坚定的信念。
  教师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是一切师德建设的前提和根源。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才会自觉地用高标准的师德规范要求自己并促使自身在各方面不断提高和进步。
  (2)教师要了解师德的内容和内涵。
  师德源自教师内心,外现于其言行。教师只有了解师德内容和内涵,才会形成自身的内在追求和动力,并使接受到的师德教育发挥作用。
  (3)教师要加强师德内容的学习和实践。
  教师对师德内涵与本质的理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只能是在长期的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从而自觉地在工作生活中严于律己,培养和塑造自身较高的道德品质和较好的行为规范,最终内化养成师德规范。
  2.学校要加强教师师德建设
  (1)学校要多渠道宣传师德建设。
  学校要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师德教育并不只局限于以开会、讲座、谈心的形式开展,还可以加入一些更生动鲜活具有教育性的内容。在宣传上突出榜样和标兵的作用,真正做到用道德和精神来感染人,用先进事迹来教育人。
  (2)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师德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
  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师德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例如对学校班主任、辅导员等德育工作者进行师德教育专题培训,建立完善新教师岗前师德教育制度和在职教师师德培训制度等。此外,要建设一套科学合理的师德考核机制,认真地对教师的师德养成情况进行考核,对师德优秀的教师要给予奖励,而对那些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的教师要给予批评和警告。
  (3)学校要关心青年教师。
  青年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面临很多实际困难,加上自身心理因素,会影响和动摇其教书育人的信念。学校要从关心教师的角度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让青年教师专心于本职工作,同时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和关怀。
  (4)努力创建融洽的学校心理环境。
  学校心理环境,是指学校里影响青年教师身心发展的生活、工作、交往等的全部空间,它对教师师德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环境启发人,环境养育人,环境造就人。试想,刚刚进入职业角色的教师,如果置身于一个充满民主与平等,洋溢着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视教学为事业,视学生如眼睛的良好氛围的学校,他会很快以同样的态度来开始工作,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相反,如果他处于一个充斥着专制,大多数人都视教学为第二职业的学校,他同样很可能入乡随俗。柯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公正团体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一个公正的团体活动过程,可以达到自我管理和自律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成功地提高个人的道德判断水平。
  古人云,“名师出高徒”。那么“名师”的标准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名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师德水平,还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业务能力则是基本保障,也是搞好教学、提高质量的关键。那么如何让提交教师的业务能力水平呢?
  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水平的途径
  1.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娴熟的书写技能
  书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能力。教师,对字的使用频率很高,俗话说,字是一个人的门面,字写得好丑,直接关系到人们对你的评价的好坏,何况教师字写的好坏,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写得一手好字。字要写得正确、规范、匀称,工整,流畅,并具有一定的速度,要有正确的姿势和执笔,运笔方法,要按笔顺规则和正确的结构。一句话,要以处处能给学生以示范作用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与正确的审美观点,否则,将会对学生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
  2.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媒介,而且是传播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和审美观念的重要手段。语言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的“言教必得凭正确的语言”,可见,语言是否准确、鲜明,生动,对于教学的成败有很大影响。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语言上狠下功夫,要坚持用普通话讲课,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语言,都要力求准确、精炼,合乎逻辑,富有一定的文采性和启发性。所谓准确是指语音标准,用词恰当,符合语法规范。精炼是指语言要简洁凝炼、讲解应要言不繁,避免重复,观点要鲜明,概念要清楚,一是一,二是二,决不含含糊糊、模棱两可。巴甫洛夫说过:“对大脑半球的某一区域所进行的孤立的持久的刺激,必然会使人处于昏迷和睡眠的状态。”显然,用不鲜明、不精炼的语言上课,犹如给学生以催眠曲,势必导致失败。合乎逻辑是指说话要明因果,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能反映客观事物的联系。而文采性则是指语言要生动逼真,形象活泼,流利畅达,幽默风趣,有节奏感,音调高低、抑扬顿挫均恰如其分,有表现力、感染力。启发性是指用语要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发入深思。只有使用这样的教学(下转第66页)(上接第25页)语言,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感到精神振奋,心情舒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完成任务。
  3.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凭借和依据,教师要把课上好,就要学会大胆地、科学地处理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找出课文中的“潜台”进行精讲,要善于抓住难点,突出重点地给学生以点拨。不然,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使用力量,什么都要教给学生,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一切都得从实际效果出发,作精心的设计,科学地处理,力求把“死”的教活。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满足于死啃课本,而要有渊博的知识,要广泛地涉猎、阅读,要长期地积。要象像牛那样多吃草,像蜜蜂那样广采百花,经过咀嚼、消化、酿造,把草化为乳汁,把花酿成好蜜,以使学生很好地吸收消化直至变成丰富的营养。
  总之,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更加彰显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提升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水平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必须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