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初中生生物学习动力的提升
【作者】 肖俊华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陆坪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生物是初中阶段新开设的一门学科,但在较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被定位为“副科”,因此,造成学生对生物科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习动力不强,投入不足,这些直接影响到我们初中生物的教学效果。所以,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如何使自己所讲的生物知识让学生从心理上重视起来,乐于接受,应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着手。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关系,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需要,也不能为学习付出足够的努力。因此,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乐而为之,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换为主动探究新知识。
关键词:生物学科 学习动力 提升
生物是初中阶段新开设的一门学科,但在较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被定位为“副科”,因此,造成学生对生物科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习动力不强,投入不足,这些直接影响到我们初中生物的教学效果。所以,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如何使自己所讲的生物知识让学生从心理上重视起来,乐于接受,应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着手。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关系,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需要,也不能为学习付出足够的努力。因此,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乐而为之,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换为主动探究新知识。那么,如何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教学过程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的动力呢?本人提出几点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在生物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志力 提升学习动力
目前在课堂上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是: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并非学生不求上进,而是这些学生在学习上经历了反复失败的过程,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之形成了消极的心态,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原动力,反复失败的恶性循环导致自身内部动力机制的缺损,最后导致学习越来越困难。对此我觉得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由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
(一)生物教学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用的、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能够使人类生活更美好的学科。比如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生物制药、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能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的作用、地位及其人类生活的关系,那么对激发学生学习 生物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并且在课堂上能举出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来让学生讨论,使学生在感到生物知识有用的同时又能提高学好生物的愿望,提升学习生物的动力。如在讲无性繁殖原理、试管婴儿、遗传与变异、基因突变等。
(二)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总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比如课堂提问时,针对尖子生可以提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对后进生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哪怕是一些概念性的问题,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学习动力。
(三)通过讨论会、辩论会,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在生物教学中适当加一些讨论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各抒己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完“基因的显性和隐形性”后,让学生讨论近亲结婚亲上加亲,后果怎么样?一对肤色正常夫妇却生下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这是为什么?一对无酒窝夫妇能生出有酒窝的孩子吗?
二、建立目标引领机制,提升学习动力
目标可以使学生产生足够的学习动力与压力。学习中,学生往往出于好奇心,而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再加上周围榜样的影响,使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习奋斗目标。因此,我们从确立自我目标、追赶奋斗目标和更高目标等目标体系入手,有效地引领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心有所向,确立自我目标
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内心欲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取得一定的进步与提高,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表扬。所以,教师要从平时的教育教学及观察中发现学生学习的欲望与需求,进行合理引导与鼓励学生。在学期初,自己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定出目标,哪怕是记住几个生物概念或生物专业术语,写出实施办法和措施;学期中,努力实践积极行动,自我鞭策,主动进取;学期末,对照目标,总结反思,对实现目标要求的学生,教师给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加以鼓励。这样,促使学生时刻树立目标意识,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向自我目标奋进。
(二)树立榜样,追赶奋斗目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将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强的、掌握理论知识快点、理论与动手都好的学生分别选出来,作为榜样进行培养与引导,并组织其余学生向榜样学习,采取优帮差、强帮弱等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同进步、同成长。
(三)鼓励进步,追求更高目标
学生的学习存在着阶段性、反复性、迁移性等特点,他们的学习仅靠自身的目标远远不够。家长与老师要多关注学生平时的表现,不间断地对他们提出一些适合他们基础特点,稍加努力能达到的目标要求。当学生达到或超过预定目标时,应及时加以鼓励和表扬,并提出进一步的目标,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提升。
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习动力
常有这样的现象,生物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和生物老师的关系较好,成绩较差的学生总有一种畏惧心理,甚至怕和教师交流。怕和生物教师交流沟通的学生怎么能学得好生物呢?所以学生学习生物的情感常取决于对生物教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都抱有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爱护时,他们从内心积极的期待和渴望从教师那里学到他们想要学到的知识,就会产生一种信赖、鼓励与激励的内心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生物教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生物教师而喜欢生物学科,从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更加努力学习,反之,如果学生对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满意,或受到教师过多的指责等,都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变坏,从而对教师反感,继而教师一上课心里就烦,甚至跟教师产生对抗。一个生物教师教四个班生物,担任班主任的那个班,生物要学得好一些,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要高出其他班三至五分,这正说明师生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科情感,对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很大的影响
总之,提升学生学习生物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在于教师潜心研究,全面了解学生,制定一套合理方案,方能达到预定效果。
参考文献:
1、懂必慧《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中学生物教学 》2005(5)
2、李鸿雁《如何提升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动力》 《大观周刊》 2011(32)
3、沈平《新课程理念下 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中学生物教学》 2005(7—8)
作者简介:肖俊华 男 大专 中学生物高级教师
关键词:生物学科 学习动力 提升
生物是初中阶段新开设的一门学科,但在较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被定位为“副科”,因此,造成学生对生物科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习动力不强,投入不足,这些直接影响到我们初中生物的教学效果。所以,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如何使自己所讲的生物知识让学生从心理上重视起来,乐于接受,应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着手。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关系,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需要,也不能为学习付出足够的努力。因此,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乐而为之,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换为主动探究新知识。那么,如何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教学过程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的动力呢?本人提出几点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在生物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志力 提升学习动力
目前在课堂上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是: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并非学生不求上进,而是这些学生在学习上经历了反复失败的过程,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之形成了消极的心态,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原动力,反复失败的恶性循环导致自身内部动力机制的缺损,最后导致学习越来越困难。对此我觉得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由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
(一)生物教学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用的、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能够使人类生活更美好的学科。比如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生物制药、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能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的作用、地位及其人类生活的关系,那么对激发学生学习 生物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并且在课堂上能举出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来让学生讨论,使学生在感到生物知识有用的同时又能提高学好生物的愿望,提升学习生物的动力。如在讲无性繁殖原理、试管婴儿、遗传与变异、基因突变等。
(二)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总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比如课堂提问时,针对尖子生可以提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对后进生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哪怕是一些概念性的问题,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学习动力。
(三)通过讨论会、辩论会,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在生物教学中适当加一些讨论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各抒己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完“基因的显性和隐形性”后,让学生讨论近亲结婚亲上加亲,后果怎么样?一对肤色正常夫妇却生下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这是为什么?一对无酒窝夫妇能生出有酒窝的孩子吗?
二、建立目标引领机制,提升学习动力
目标可以使学生产生足够的学习动力与压力。学习中,学生往往出于好奇心,而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再加上周围榜样的影响,使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习奋斗目标。因此,我们从确立自我目标、追赶奋斗目标和更高目标等目标体系入手,有效地引领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心有所向,确立自我目标
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内心欲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取得一定的进步与提高,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表扬。所以,教师要从平时的教育教学及观察中发现学生学习的欲望与需求,进行合理引导与鼓励学生。在学期初,自己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定出目标,哪怕是记住几个生物概念或生物专业术语,写出实施办法和措施;学期中,努力实践积极行动,自我鞭策,主动进取;学期末,对照目标,总结反思,对实现目标要求的学生,教师给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加以鼓励。这样,促使学生时刻树立目标意识,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向自我目标奋进。
(二)树立榜样,追赶奋斗目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将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强的、掌握理论知识快点、理论与动手都好的学生分别选出来,作为榜样进行培养与引导,并组织其余学生向榜样学习,采取优帮差、强帮弱等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同进步、同成长。
(三)鼓励进步,追求更高目标
学生的学习存在着阶段性、反复性、迁移性等特点,他们的学习仅靠自身的目标远远不够。家长与老师要多关注学生平时的表现,不间断地对他们提出一些适合他们基础特点,稍加努力能达到的目标要求。当学生达到或超过预定目标时,应及时加以鼓励和表扬,并提出进一步的目标,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提升。
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习动力
常有这样的现象,生物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和生物老师的关系较好,成绩较差的学生总有一种畏惧心理,甚至怕和教师交流。怕和生物教师交流沟通的学生怎么能学得好生物呢?所以学生学习生物的情感常取决于对生物教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都抱有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爱护时,他们从内心积极的期待和渴望从教师那里学到他们想要学到的知识,就会产生一种信赖、鼓励与激励的内心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生物教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生物教师而喜欢生物学科,从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更加努力学习,反之,如果学生对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满意,或受到教师过多的指责等,都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变坏,从而对教师反感,继而教师一上课心里就烦,甚至跟教师产生对抗。一个生物教师教四个班生物,担任班主任的那个班,生物要学得好一些,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要高出其他班三至五分,这正说明师生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科情感,对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很大的影响
总之,提升学生学习生物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在于教师潜心研究,全面了解学生,制定一套合理方案,方能达到预定效果。
参考文献:
1、懂必慧《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中学生物教学 》2005(5)
2、李鸿雁《如何提升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动力》 《大观周刊》 2011(32)
3、沈平《新课程理念下 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中学生物教学》 2005(7—8)
作者简介:肖俊华 男 大专 中学生物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