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基于MOOC的个性化适应性教学策略探讨
【作者】 方晓峰 李应岐 王 静
【机构】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理学院数学与军事运筹教研室 陕西西安)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首先讨论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分析了在MOOC背景下进行个性化适应性教学的条件,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导航与评价等方面研究了个性化适应性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为进一步进行个性化适应性教学提供一个较好的实施基础。
关键词:MOOC,个性化,适应性教育
“教育的伟大力量在于发展个性,教育的最高价值也在于发展个性。”[1] 21世纪教育教学形式的发展更加注重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独特个性、独创精神等素质。适应性教学指的是在成就动机、能力倾向、学习风格、学习经验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的众多学习者达到共同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学生的个体学习要得到较好的发展,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供适应他们学习需要的教学服务。目前,适应性教学在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设计中的应用较多,关于它的研究更多地集中于适应性教学智能导航及教学平台支撑技术,而关于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不突出。
1当前个性化适应性教学分析
当前各大院校教学大多采用了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演绎推理能力、系统思考能力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等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无论授课教师怎么进行教学设计,采用多么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吃不饱”和“吃不消”的两种极端现象还普遍存在。为了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一般将教学难度降低到适合中下学生的水平,将教学内容作为现成的结论性知识加以传授,而不再重复人类发现和形成有关知识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使得基础好、能力强、智商高的学生觉得课程教学过于简单而失去兴趣,基础差、能力弱的困难生因缺乏学法指导和针对性辅导而无法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长期疲于应付导致甚至放弃学习。虽然许多院校在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上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在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的建设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的群体性教学和目标检测。在课堂的教学上,知识发现和创新应用过程的缺失,大量的网络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等现象还依旧存在。由于缺少针对不同需求学生的个别化辅导,导致教学效果并不如所期。所以建立一种新的能够满足不同需求,适应不同认知风格和知识基础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2MOOC为个性化适应性教学提供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线教育领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2]为个性化适应性教学带来了契机。MOOC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不仅向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学习资源,同时也带来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冲击。MOOC的短视频可以让学习者自主选择观看方式和节奏,嵌套于视频教学中的小测验让学习者随时检验知识的掌握情况,便捷的学区论坛让不同地域相同内容的学习者交换学习心得和互相帮助,海量、精准和实时的学习者学习行为和能力数据的处理使教师能够清楚地知道学习者关注的重点、难点和存在的共性问题等,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同时也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快速的准确反馈,教学管理者依此做出科学准确的决策,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随着MOOC的发展,翻转课堂的出现和推广,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结构。学生课前通过视频学习基本掌握了要学习的内容,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并通过教学平台将问题反映给了教师,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答疑、讨论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内化和建构知识。混合学习让学生把自主学习、小组协作、课上讨论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实现协作探究。MOOC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使个性化适应性教学不仅有了理论支撑,也有了可利用的资源和教学支撑技术。
3个性化适应性教学的策略
个性化教学要求学习者具有自主性,尊重学习者的兴趣和需求。适应性教学是一种着眼于个体差异的教学,是让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来适应每个人不同特点的高度个性化教学过程。这里的个体差异不仅仅是知识基础的差异,还包括认知能力和学习风格的差异等[3]。而相应的个性化适应教学策略可包括适应性设计、适应性导航和适应性测试策略[4]。
3.1 适应性教学设计
个性化适应性教学要求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案制定之前必须全面和系统地了解教学对象。只有当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难度、水平及呈现形式适合学习者的思考或学习风格时,学习者的学习才能获得最大成功。
课前测试和诊断。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在认知、能力和情感上的不同特点,教师可以通过与学习者的交流、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情况摸查,掌握学习者的情况。课前测试和诊断可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依据,为学生的学习设计、能力发展和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目标,同时也是教师向不同学生提供教学内容的基础。教师可根据测试结果生成不同的学习对象序列,为每个学习对象封装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全部学习资料与活动,练习、实验、测试、小组协作任务等,有时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需反复“诊断”,进而不断调整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适应性教学设计。适应性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对象分析、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内容划分、教学组织设计和适应性教学导航设计等。根据测试和诊断的结果,教师依托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建立准确的描述模型,借助一定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类和分组。教学资源的设计是把同一个教学内容按不同学习者学习偏好和认知风格设计成几种展现形式,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划分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把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和层次。教学组织设计是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适应性教学导航设计是对不同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提供准确及时的导学图,为此要设计学习过程中的小测试的内容和评价准则,依据评测结果和学习过程的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及时的针对性指导和调整教学任务及内容。
3.2 适应性教学实施
适应性教学策略是指通过教学环境和教学形式的改变来适应学习者学习需要的一种个性化的教学策略[5]。其过程包括:确定问题、独立探索、协作讨论、成果交流和反馈评价五个阶段。
确定问题情境策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互动。该过程是思维的起点,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和求知欲。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学习者要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在创设质疑情境时,要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在创设纠错情境时,要引导学生分析研究错误的原因,寻找治"错"的良方,在知错中改错,在改错中防错,以弥补学生在知识上的缺陷和逻辑推理上的缺陷;在创设应用情境时,要通过对实际应用或工程实践接近的问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独立探索策略。探索学习包括问题分析、信息收集、综合、抽象提炼、反思等五个基本阶段。探索学习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技巧,而不仅仅只得出教师所期望的正确答案。当面对实际问题时,培养学生独自确立问题的范围,并能找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独立探索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每个学生有独立的需求,有一个争取独立和日渐独立的过程,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不能把教师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要使教师的教育适应学生的自主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一个协助者和帮助者,其主要的职责是引发学生思考,调动他们的思维,并保证问题解决过程的顺利进行。
协作研讨策略。以协同、合作、探讨和研究为特征的小组协作研讨学习模式是适应性学习的主要模式。在协作研讨中,应该做到学中有用、用中有探、探中有究。对于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习对象探究的范围也应该不同,对于基础型集中在新旧知识的连接上探索,对于提高型集中在事物的求新、求异、求变上,对于应用型集中在实践问题的解决上,对于理论型集中在知识发现、新方法、新规律的研究上。在协作探究中要坚持问题自主分析、方法自主寻找、规律自主发现等。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学生设置探究情境,营造探究氛围,促进探究开展,把握探究进度、评价探究成败、掌握信息反馈,及时指导、引导形成意见或结论。
及时反馈策略。适应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准确评价和及时反馈。学生持续学习的特征和能力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必须要不断对其进行知识、能力和特征等方面的诊断,从而及时把握学习者学习的动向。教师作为适应性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并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组织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内容的动态呈现,教学模式的灵活运用,学习任务的多样化和学习指导的针对性。
3.3 适应性导航与评价
学生通过自主完成嵌套于视频教学中的小测试和阶段性检测,诊断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则通过适应性教学系统了解学习者之间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各阶段测试的结果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学习路线和学习内容序列,提示选择不同形式的媒体内容和作业等。个性化适应性学习不仅需要评估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学习能力,而且要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过程性、阶段性、知识性、应用性以及创新性的全面考核,要求题目不仅具有反映共性要求,也要反映个性化,题目灵活,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又要兼顾公正公平。
准确检测。阶段测试的准确性是进行适应性导学的基础。因而测试的问题种类必须全面,应该有暴露学生知识漏洞的问题,引发学生换位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和促进学生记忆和掌握的问题。问题的形式上也应该多种多样,应有反映内容结构的填空题和多项选择题,反映学生思考过程的开放题,反映内容关联性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题以及具有挑战性和研究性的趣味题等。适应性学习中的测试是一种过程性和诊断性的评价导学策略。将测试的计算结果以评价导学报告的形式呈现给被试者,明确指出被试者的强项和弱项,给出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适时激励。个性化适应性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利用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的自主学习基础之上,如何调动和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程测试应该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既有对知识掌握、能力水平的测试,也应该有对学习过程、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测试。课程测试应该能够帮助学生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实现对学习结果的检测,为学生进一步适应性学习导航提供依据。测试评价应成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的工具,因此检测形式应该多样化,并能具有趣味性、应用性、比赛型等,通过参加测试使他们调整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补偿学习不足,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科学评价。评价由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小组或学区评价,辅导老师和授课老师评价共同产生,同时成绩既考虑学生的个人成绩也要反映所在学习小组的整体成绩。不但要评价学习结果,还要建立学习者的学习档案,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定性与定量,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对个人评价和对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评价内容涉及问题的选择,独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小组中学习的表现,学习的计划和时间安排,结果表达和成果展示。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要鼓励、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同时也能够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因此适应性教学评价应该是全过程、全方位。
4结束语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由传授学生知识向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能力、主体性、个性和创造性的转变,着重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索质和创新能力。个性化适应性教育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指导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下转第85页)(上接第75页)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形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成为知识探究的主体。个性化适应性教学在保证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同时,通过及时的问题解答与各种形式的测试可以保证各层次学习人员的教学效果,不仅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还可以满足当今社会要求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瞿宝奎.胡克英教育文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
2.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程”M00C的这一年. http://www.dajianet.com/digital/2012/1112 /195686.shtml。
3.贾积有,马小强. 适应性和个性化学习系统研究前沿[J]。中国电化教育。2006.6(281):1-5.
4. 柏宏权. 适应性教学系统中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6。
5. Singh, J.A.P.; Govindan, V.K. ; Sebastin, M.P. An Intelligent Learning Strategy for Managing Usersapos.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2007: 145-154。
6.姚利民. 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作者简介:方晓峰,第二炮兵工程大学理学院数学与军事运筹教研室副教授、副主任,710025,联系电话:18229076120,邮箱:fangxf_2010@163.com
李应岐,第二炮兵工程大学理学院数学与军事运筹教研室教授,710025
学校特色教学方法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EPGCT2014002
学校青年基金:2013QNJJ001
关键词:MOOC,个性化,适应性教育
“教育的伟大力量在于发展个性,教育的最高价值也在于发展个性。”[1] 21世纪教育教学形式的发展更加注重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独特个性、独创精神等素质。适应性教学指的是在成就动机、能力倾向、学习风格、学习经验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的众多学习者达到共同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学生的个体学习要得到较好的发展,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供适应他们学习需要的教学服务。目前,适应性教学在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设计中的应用较多,关于它的研究更多地集中于适应性教学智能导航及教学平台支撑技术,而关于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不突出。
1当前个性化适应性教学分析
当前各大院校教学大多采用了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演绎推理能力、系统思考能力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等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无论授课教师怎么进行教学设计,采用多么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吃不饱”和“吃不消”的两种极端现象还普遍存在。为了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一般将教学难度降低到适合中下学生的水平,将教学内容作为现成的结论性知识加以传授,而不再重复人类发现和形成有关知识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使得基础好、能力强、智商高的学生觉得课程教学过于简单而失去兴趣,基础差、能力弱的困难生因缺乏学法指导和针对性辅导而无法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长期疲于应付导致甚至放弃学习。虽然许多院校在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上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在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的建设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的群体性教学和目标检测。在课堂的教学上,知识发现和创新应用过程的缺失,大量的网络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等现象还依旧存在。由于缺少针对不同需求学生的个别化辅导,导致教学效果并不如所期。所以建立一种新的能够满足不同需求,适应不同认知风格和知识基础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2MOOC为个性化适应性教学提供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线教育领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2]为个性化适应性教学带来了契机。MOOC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不仅向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学习资源,同时也带来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冲击。MOOC的短视频可以让学习者自主选择观看方式和节奏,嵌套于视频教学中的小测验让学习者随时检验知识的掌握情况,便捷的学区论坛让不同地域相同内容的学习者交换学习心得和互相帮助,海量、精准和实时的学习者学习行为和能力数据的处理使教师能够清楚地知道学习者关注的重点、难点和存在的共性问题等,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同时也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快速的准确反馈,教学管理者依此做出科学准确的决策,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随着MOOC的发展,翻转课堂的出现和推广,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结构。学生课前通过视频学习基本掌握了要学习的内容,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并通过教学平台将问题反映给了教师,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答疑、讨论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内化和建构知识。混合学习让学生把自主学习、小组协作、课上讨论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实现协作探究。MOOC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使个性化适应性教学不仅有了理论支撑,也有了可利用的资源和教学支撑技术。
3个性化适应性教学的策略
个性化教学要求学习者具有自主性,尊重学习者的兴趣和需求。适应性教学是一种着眼于个体差异的教学,是让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来适应每个人不同特点的高度个性化教学过程。这里的个体差异不仅仅是知识基础的差异,还包括认知能力和学习风格的差异等[3]。而相应的个性化适应教学策略可包括适应性设计、适应性导航和适应性测试策略[4]。
3.1 适应性教学设计
个性化适应性教学要求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案制定之前必须全面和系统地了解教学对象。只有当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难度、水平及呈现形式适合学习者的思考或学习风格时,学习者的学习才能获得最大成功。
课前测试和诊断。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在认知、能力和情感上的不同特点,教师可以通过与学习者的交流、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情况摸查,掌握学习者的情况。课前测试和诊断可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依据,为学生的学习设计、能力发展和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目标,同时也是教师向不同学生提供教学内容的基础。教师可根据测试结果生成不同的学习对象序列,为每个学习对象封装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全部学习资料与活动,练习、实验、测试、小组协作任务等,有时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需反复“诊断”,进而不断调整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适应性教学设计。适应性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对象分析、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内容划分、教学组织设计和适应性教学导航设计等。根据测试和诊断的结果,教师依托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建立准确的描述模型,借助一定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类和分组。教学资源的设计是把同一个教学内容按不同学习者学习偏好和认知风格设计成几种展现形式,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划分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把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和层次。教学组织设计是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适应性教学导航设计是对不同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提供准确及时的导学图,为此要设计学习过程中的小测试的内容和评价准则,依据评测结果和学习过程的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及时的针对性指导和调整教学任务及内容。
3.2 适应性教学实施
适应性教学策略是指通过教学环境和教学形式的改变来适应学习者学习需要的一种个性化的教学策略[5]。其过程包括:确定问题、独立探索、协作讨论、成果交流和反馈评价五个阶段。
确定问题情境策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互动。该过程是思维的起点,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和求知欲。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学习者要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在创设质疑情境时,要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在创设纠错情境时,要引导学生分析研究错误的原因,寻找治"错"的良方,在知错中改错,在改错中防错,以弥补学生在知识上的缺陷和逻辑推理上的缺陷;在创设应用情境时,要通过对实际应用或工程实践接近的问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独立探索策略。探索学习包括问题分析、信息收集、综合、抽象提炼、反思等五个基本阶段。探索学习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技巧,而不仅仅只得出教师所期望的正确答案。当面对实际问题时,培养学生独自确立问题的范围,并能找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独立探索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每个学生有独立的需求,有一个争取独立和日渐独立的过程,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不能把教师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要使教师的教育适应学生的自主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一个协助者和帮助者,其主要的职责是引发学生思考,调动他们的思维,并保证问题解决过程的顺利进行。
协作研讨策略。以协同、合作、探讨和研究为特征的小组协作研讨学习模式是适应性学习的主要模式。在协作研讨中,应该做到学中有用、用中有探、探中有究。对于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习对象探究的范围也应该不同,对于基础型集中在新旧知识的连接上探索,对于提高型集中在事物的求新、求异、求变上,对于应用型集中在实践问题的解决上,对于理论型集中在知识发现、新方法、新规律的研究上。在协作探究中要坚持问题自主分析、方法自主寻找、规律自主发现等。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学生设置探究情境,营造探究氛围,促进探究开展,把握探究进度、评价探究成败、掌握信息反馈,及时指导、引导形成意见或结论。
及时反馈策略。适应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准确评价和及时反馈。学生持续学习的特征和能力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必须要不断对其进行知识、能力和特征等方面的诊断,从而及时把握学习者学习的动向。教师作为适应性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并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组织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内容的动态呈现,教学模式的灵活运用,学习任务的多样化和学习指导的针对性。
3.3 适应性导航与评价
学生通过自主完成嵌套于视频教学中的小测试和阶段性检测,诊断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则通过适应性教学系统了解学习者之间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各阶段测试的结果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学习路线和学习内容序列,提示选择不同形式的媒体内容和作业等。个性化适应性学习不仅需要评估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学习能力,而且要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过程性、阶段性、知识性、应用性以及创新性的全面考核,要求题目不仅具有反映共性要求,也要反映个性化,题目灵活,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又要兼顾公正公平。
准确检测。阶段测试的准确性是进行适应性导学的基础。因而测试的问题种类必须全面,应该有暴露学生知识漏洞的问题,引发学生换位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和促进学生记忆和掌握的问题。问题的形式上也应该多种多样,应有反映内容结构的填空题和多项选择题,反映学生思考过程的开放题,反映内容关联性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题以及具有挑战性和研究性的趣味题等。适应性学习中的测试是一种过程性和诊断性的评价导学策略。将测试的计算结果以评价导学报告的形式呈现给被试者,明确指出被试者的强项和弱项,给出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适时激励。个性化适应性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利用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的自主学习基础之上,如何调动和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程测试应该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既有对知识掌握、能力水平的测试,也应该有对学习过程、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测试。课程测试应该能够帮助学生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实现对学习结果的检测,为学生进一步适应性学习导航提供依据。测试评价应成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的工具,因此检测形式应该多样化,并能具有趣味性、应用性、比赛型等,通过参加测试使他们调整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补偿学习不足,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科学评价。评价由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小组或学区评价,辅导老师和授课老师评价共同产生,同时成绩既考虑学生的个人成绩也要反映所在学习小组的整体成绩。不但要评价学习结果,还要建立学习者的学习档案,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定性与定量,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对个人评价和对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评价内容涉及问题的选择,独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小组中学习的表现,学习的计划和时间安排,结果表达和成果展示。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要鼓励、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同时也能够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因此适应性教学评价应该是全过程、全方位。
4结束语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由传授学生知识向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能力、主体性、个性和创造性的转变,着重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索质和创新能力。个性化适应性教育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指导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下转第85页)(上接第75页)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形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成为知识探究的主体。个性化适应性教学在保证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同时,通过及时的问题解答与各种形式的测试可以保证各层次学习人员的教学效果,不仅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还可以满足当今社会要求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瞿宝奎.胡克英教育文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
2.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程”M00C的这一年. http://www.dajianet.com/digital/2012/1112 /195686.shtml。
3.贾积有,马小强. 适应性和个性化学习系统研究前沿[J]。中国电化教育。2006.6(281):1-5.
4. 柏宏权. 适应性教学系统中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6。
5. Singh, J.A.P.; Govindan, V.K. ; Sebastin, M.P. An Intelligent Learning Strategy for Managing Usersapos.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2007: 145-154。
6.姚利民. 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作者简介:方晓峰,第二炮兵工程大学理学院数学与军事运筹教研室副教授、副主任,710025,联系电话:18229076120,邮箱:fangxf_2010@163.com
李应岐,第二炮兵工程大学理学院数学与军事运筹教研室教授,710025
学校特色教学方法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EPGCT2014002
学校青年基金:2013QNJJ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