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校企共建继电保护实训基地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 王 伟
【机构】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分析了在高职院校中进行校企合作建立继电保护实训基地的意义, 给出了校企共建继电保护实训基地的具体方法。实训基地可以满足智能电网新技术的发展需求,为校企带来共赢。
关键词:校企合作; 继电保护; 实训基地
引言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一特四大”的发展战略、将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进入到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发展阶段,电力企业急需一大批既掌握先进的电力系统及继电保护相关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继电保护专业人才。同时存在电力企业员工在职培训无场地、无师资的培训难题。本文重点介绍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四川省电力公司合作共建继电保护工程应用型实训基地的具体思路和方案。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人才市场对高职工科毕业生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专业上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这对传统的实验和实践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高职专科院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普遍存在着学生继电保护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力度不够的现象。
由此可见,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必然要求。学生只有通过专业实训基地的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才能顶岗工作,实行工学交替或顶岗实习,“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得以实现。
(2)是提高办学质量、增强企业服务能力的必要手段。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也是校企合作开展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有效平台。
(3)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性教学在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技能技巧的形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养与形成主要还是在专业实训基地完成。
(4)是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重要途径。专业实训基地引入的是企业真实的工作情景、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块,因此通过这种真实职业环境的营造,有助于他们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形成,为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通过综合的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这些产生和应用于技术和服务实践中的“能工巧匠”的能力,除科学技术知识外,还包括很多与实际工作过程有着紧密联系的带有“经验”和“主观”性质的工作过程的知识和技能。
校企共同建设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促进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与生产及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紧密结合。既能在学生培养、师资培训、员工培训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又能加强学校与企业间沟通,真正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本专业教师到相关的企业及院校进行调研,与相关的企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交流,了解企业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实际岗位对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要求。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按照生产现场技能要求建立实训基地。
三、继电保护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继电保护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四川省电力公司、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双方投资、合作共建的方式进行建设。主要建设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110千伏实训智能变电站。
该座变电站由四川省电力公司绵阳电业局承建,110千伏实训智能变电站采用2×31500千伏安智能化主变;110千伏采用内桥接线,半高型布置,一次设备全部智能化;10千伏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一段为中置式固定柜,另一段采用中置式手车柜,总路采用智能化设备,出线为常规设备,同时配置2×4008千乏组架式电容器组、1×630千伏安消弧线圈、2台室外布置站用变;二次设备全部采用智能化设备;全站采用一体化电源。
该座变电站将成为智能化电网建设、新型智能化继电保护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基地,为四川乃至全国培养更多的智能化电网专业人才,推进国网公司智能化电网建设进程。
2、微机继电保护实训基地。继电保护实训基地分别由110kV 、220kV 和500kV 变电站微机继电保护实训室共3个实训室组成,由学院提供专门场地,总建筑面积约900余平米,实训基地现场主要设备、仪器仪表和工器具等完全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Ⅲ级能力要求进行配置,共有保护屏152面,同步生产现场,功能完备。保护装置结合生产现场进行典型配置,覆盖了四川省电力公司系统普遍采用的国内主流保护厂家如南瑞继保、国电南自、许继电气、深圳南瑞等的典型保护设备。
四、校企共建继电保护实训基地的效果分析
1、能实现真实的生产环境和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在实训基地的规划设计上,能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的咨询作用,尽可能贴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能使学生在这种环境熏陶下,按照未来职业岗位群对基本技能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更重要的是可以借鉴企业文化理念,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使学生从思想上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对企业的归宿感,从而实现“零距离”上岗,缩短从学校到工(下转第97页)(上接第76页)作的磨合期的培养目标。
2、为企业员工提供职业鉴定、技能提升等服务。
继电保护实训基地建成投用以来,本实训基地先后举办了继电保护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国家电网公司新近大学生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等共计31期,1100余人次,实施了2012年度四川省电力公司继电保护专业优秀技能人选拔和直流设备专业优秀技能人选拔工作,并举行了2012年度四川省电力公司继电保护专业技能竞赛。
五、结束语
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设继电保护实习实训基地,能够营造出与现场新技术、新设备高度同步的工程实训环境及创新研究环境。通过基地建设,既能在学生培养、教师科研、员工教育、成果转化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又能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真正实现“产、学、研”合作共赢的目标,充挥发挥平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宏才.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实验室探索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J]. 现代企业教育,2014年33期
[2] 吕强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20期
[3]丁怀民,樊哲民.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和实践案例[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年10期
[4]杨芸.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8期
[5]王贵兰.“校企合一”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年8期
作者简介:王伟(1981—),男,汉族,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四川省2013-201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 (川教函〔2014〕156号)项目“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继电保护专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 59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校企合作; 继电保护; 实训基地
引言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一特四大”的发展战略、将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进入到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发展阶段,电力企业急需一大批既掌握先进的电力系统及继电保护相关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继电保护专业人才。同时存在电力企业员工在职培训无场地、无师资的培训难题。本文重点介绍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四川省电力公司合作共建继电保护工程应用型实训基地的具体思路和方案。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人才市场对高职工科毕业生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专业上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这对传统的实验和实践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高职专科院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普遍存在着学生继电保护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力度不够的现象。
由此可见,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必然要求。学生只有通过专业实训基地的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才能顶岗工作,实行工学交替或顶岗实习,“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得以实现。
(2)是提高办学质量、增强企业服务能力的必要手段。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也是校企合作开展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有效平台。
(3)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性教学在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技能技巧的形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养与形成主要还是在专业实训基地完成。
(4)是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重要途径。专业实训基地引入的是企业真实的工作情景、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块,因此通过这种真实职业环境的营造,有助于他们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形成,为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通过综合的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这些产生和应用于技术和服务实践中的“能工巧匠”的能力,除科学技术知识外,还包括很多与实际工作过程有着紧密联系的带有“经验”和“主观”性质的工作过程的知识和技能。
校企共同建设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促进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与生产及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紧密结合。既能在学生培养、师资培训、员工培训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又能加强学校与企业间沟通,真正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本专业教师到相关的企业及院校进行调研,与相关的企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交流,了解企业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实际岗位对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要求。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按照生产现场技能要求建立实训基地。
三、继电保护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继电保护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四川省电力公司、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双方投资、合作共建的方式进行建设。主要建设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110千伏实训智能变电站。
该座变电站由四川省电力公司绵阳电业局承建,110千伏实训智能变电站采用2×31500千伏安智能化主变;110千伏采用内桥接线,半高型布置,一次设备全部智能化;10千伏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一段为中置式固定柜,另一段采用中置式手车柜,总路采用智能化设备,出线为常规设备,同时配置2×4008千乏组架式电容器组、1×630千伏安消弧线圈、2台室外布置站用变;二次设备全部采用智能化设备;全站采用一体化电源。
该座变电站将成为智能化电网建设、新型智能化继电保护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基地,为四川乃至全国培养更多的智能化电网专业人才,推进国网公司智能化电网建设进程。
2、微机继电保护实训基地。继电保护实训基地分别由110kV 、220kV 和500kV 变电站微机继电保护实训室共3个实训室组成,由学院提供专门场地,总建筑面积约900余平米,实训基地现场主要设备、仪器仪表和工器具等完全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Ⅲ级能力要求进行配置,共有保护屏152面,同步生产现场,功能完备。保护装置结合生产现场进行典型配置,覆盖了四川省电力公司系统普遍采用的国内主流保护厂家如南瑞继保、国电南自、许继电气、深圳南瑞等的典型保护设备。
四、校企共建继电保护实训基地的效果分析
1、能实现真实的生产环境和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在实训基地的规划设计上,能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的咨询作用,尽可能贴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能使学生在这种环境熏陶下,按照未来职业岗位群对基本技能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更重要的是可以借鉴企业文化理念,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使学生从思想上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对企业的归宿感,从而实现“零距离”上岗,缩短从学校到工(下转第97页)(上接第76页)作的磨合期的培养目标。
2、为企业员工提供职业鉴定、技能提升等服务。
继电保护实训基地建成投用以来,本实训基地先后举办了继电保护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国家电网公司新近大学生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等共计31期,1100余人次,实施了2012年度四川省电力公司继电保护专业优秀技能人选拔和直流设备专业优秀技能人选拔工作,并举行了2012年度四川省电力公司继电保护专业技能竞赛。
五、结束语
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设继电保护实习实训基地,能够营造出与现场新技术、新设备高度同步的工程实训环境及创新研究环境。通过基地建设,既能在学生培养、教师科研、员工教育、成果转化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又能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真正实现“产、学、研”合作共赢的目标,充挥发挥平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宏才.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实验室探索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J]. 现代企业教育,2014年33期
[2] 吕强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20期
[3]丁怀民,樊哲民.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和实践案例[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年10期
[4]杨芸.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8期
[5]王贵兰.“校企合一”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年8期
作者简介:王伟(1981—),男,汉族,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四川省2013-201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 (川教函〔2014〕156号)项目“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继电保护专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 59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