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并非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作者】 孙静雯

【机构】 上海市市东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前言
  当班主任一年来,哭过,笑过,其实也是自己作为一名新教师的心路历程和成长记录。现在回首,念及那些点滴,不觉莞尔,同时有些人有些事总是难以忘却,常常浮现,使我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一. 起
  2012年夏,我在铁岭路后一片砖瓦结构的老房子中穿行。汗涔涔的手中捏着新接班学生的家庭住址,四周飘散着夏日菜市场常有的酸腐味道,而我在努力寻找一个叫做小林的男生的家。
  在经历了九曲十八弯后,当那块锈迹斑斑写有“XX路XX号”的绿色小铁皮终于出现在我眼前时,我不禁长舒了一口气。总算找到了。敲开家门,一阵寒暄后,我在家长的引导下,手脚并用地爬上了那幢私房的二楼——小林的书房。
  二楼的空间非常狭小,高度也就刚好能直起身子。一张单人床充分利用了空间,抵着屋子的一角。靠窗的地方摆放着一张书桌兼餐桌,旁边是一张不知什么年月购置的布艺沙发,上面依稀可见斑驳的血迹。剩余不多的空间里,又被硬生生地塞进了一架立式钢琴,主人在琴上盖了一块绛紫色的法兰绒布防灰,显然有些日子没有碰过了。典型的私房,典型的螺蛳壳里做道场,我心中暗想。
  “小林,老师来了,叫人。”孩子母亲的催促将我拉回了现实,要不是这位中年妇女手指着,我几乎忽略了那个此时此刻正安静地窝在沙发里埋头啃着手中甲鱼的瘦弱男生。“快叫啊!”少顷,又是一声命令式的催促,然而沙发那头依旧是死一般的寂静。中年妇女把头转向我,“老师,不好意思啊!”,脸上带着一抹与年纪不甚相符的羞涩和红晕。“没事,没事。”我一边安慰着孩子母亲,一边往前走了两步,在孩子身边坐了下来。那一瞬,我分明感到孩子的身体颤动了一下,不知是被我的唐突靠近吓到,还是恐惧我的来访即将打断他享受美味。
  接下去的谈话很顺利。初次家访,无非是了解下孩子的基本情况,介绍下我校的悠久历史和教改特色。我和孩子母亲相谈甚欢,孩子似乎对我们的谈话不感兴趣,细心地将手中的甲鱼啃得片甲不留。屡次尝试与孩子单独交流,孩子都以不超过两个字的形式,给我言简意赅的应答,比如:“恩”、“哦”,还有“切……”。当然,他能给我回应,我已很欣喜,毕竟他给亲生母亲的只有卫生球眼和一片死寂。
  起身告辞时,孩子母亲又是一阵极力劝说,用近乎逼迫的口吻让孩子与我道别,孩子自然不理。就在我即将下楼的时候,他抬头望了望我,那是我和他的第一次四目相对,那副灵动而倔强的清澈眸子,至今仍时常在我眼前浮现。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
  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二.承
  转眼开学了,一切工作都在在忙碌中有序地开展,而我作为班主任对于小林主动抑或被动的关注,始终没有停止过。偶尔地不做作业、因为一些小事冲同学发脾气、与任课老师顶撞甚至摔门离开教室……几乎三天两头就有老师同学前来“上访”伸冤,可谓应接不暇,于是在几次和小林沟通无显著效果后,我使出了杀手锏——联系家长。
  “孙老师,不好意思啊,让您费心了!小孩子不懂事,初中时就和老师闹了很大的矛盾,我们家长也拿他没办法,还望老师多宽容。小孩的学习我们当父母的一定会盯紧的,只是他的脾气实在太差,真是对不起老师和同学们!”
  看着手机上家长的短信回复,如此客气,如此真诚,和孩子的表现形成了极强的反差,一时间我倒有些不好意思了。究竟是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造成了孩子的现状?我努力地思索着这个问题,却被一条短信的提示音打断了思绪。拿起一看,还是小林家长。
  “对了,老师,忘了告诉您,我们家小林是钢琴十级。”
  读着这条短消息,我仿佛能看到手机那头心中充满愧疚又极期待老师表扬自家孩子的家长。可怜天下父母心!
  好的,钢琴十级,我记着了。
  正当几乎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将矛头对准小林的时候,小林出其不意地给大家放了一颗绚烂无比的卫星——第一单元物理考试100分,全年级第一。这颗卫星发射得太成功了,达到第三宇宙速度,直接冲出了太阳系。紧接着,第二单元物理考试97,第三单元98,小林一次又一次地秒杀了物理试卷,将年级物理学科的第一把交椅坐得稳如泰山、无可撼动。
  原来是个偏科的孩子啊!
  虽然他的英语成绩让我的眉头皱得用雅诗兰黛都难以抚平,但物理上的表现确实喜人,我仿佛看到了继“钢琴十级”之后的又一丝希望。
  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
  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
  歇时情不断,休去思无穷。
  三.转
  一日,正当我埋头于批改作业时,手机响了,陌生的号码。接起一听,竟是小林妈妈从第九人民医院打来的。我心头一紧,不祥的预感。
  电话那头是一个女子哭哭啼啼的声音,“孙老师,我们小林这阵子总说脸颊疼,我上次带他来医院拍片子,今天结果出来了,医生说长了个瘤,要开刀,也不知道是好是坏。”“没事的,没事的,不会有事的,吉人自有天相。”电话这头的我颠三倒四地反复说着这几句毫无说服力的客套话,竟一时有些语塞了。
  接下来,小林按照医院要求按部就班:请假、住院、开刀、休息。而我在学校也严格按照学校要求:上课、下课、教书、育人。只是,那几日看到那个空空的座位,心中总是有些隐隐的痛,也不知道这个小伙子现在怎么样了?
  是日课后,我召集了班委开会,就“是否应该去看望小林同学”征求大家的意见。果然不出我所有料,反对意见不少。
  “老师,他平时对我们都很差,老是对我们乱发脾气,我不想去看他。”
  “老师,听说他长了瘤,是不是脑瘤啊,怪不得不正常。”
  “老师,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其实,我知道他们说的都是实话,然而我不忍再听,于是打断了他们。
  “小林平时确实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够好,比如,他不尊重老师和同学,会对大家乱发脾气。可是,小林也是我们高一6班的一份子啊,这点,大家不能否认吧。现在小林患病了,身体上正在承受着痛苦,我们无法代替他忍受这些疼痛,但是我们可以也应该给他精神上的支持和温暖。你们是班委,是老师最信任的同学,也是应在班级中起到表率作用、给全班带去正能量的同学。你们觉得呢?”
  响鼓无需重锤敲,第二天放学后,一行人便在班长的带领下,手捧鲜花、果篮以及无数零食,浩浩荡荡地“杀”向了第九人民医院住院部。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四.合
  小林痊愈出院,稍事休息数日后便来上学了。切片活检的最终结果显示是良性,大家不免都松了一口气。重归课堂的小林像变了一个人一样,那天他第一次主动向我问好,第一次帮小组同学一起收发作业,第一次在教室里向大家展露出真心的笑容……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件红,件件红。次月学校举办艺术节,小林同学凭借出色的钢琴伴奏技艺,帮助我班在合唱比赛中以一曲“相亲相爱”拔得头筹。全班同学,尤其是小林,倍受鼓舞,信心爆棚。
  看着小林一天天地转变、越来越融入集体,我衷心为他感到高兴。只是他的英语成绩,依旧让我揪心,他在英语上确实有太多的进步空间有待开发,于是我决定再找他聊聊。一番寒暄后,我切入主题。
  “小林,你在物理上很有天赋,又没有想过以后去国外的一些一流大学深造啊?”
  “怎么没想过?普林斯顿大学可是我梦寐以求的高级学府啊!”
  “哟,不错,有志气!孙老师喜欢的Wentworth Miller(文特沃斯·米勒,美国著名演员)也是这所学校的高材生哦。不过,普林斯顿大学讲的可不是汉语哦。”
  “……老师,我懂了。”
  此后,小林的英语学习果然如我所预期的那般稳步上升,当然,这是后话了。
  他现在依然在我班上就读,衷心祝愿他一年半后申请成功,在遥远的美利坚一圆自己的梦。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然而
  并非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并非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后记
  是的,我不得不承认,小林并不是一个让人第一眼就能喜欢上的孩子。他性格乖戾、不合群,仿佛一门上了枪药的加农大炮,在开学短短一周内就得罪了几乎所有的同学和任课老师,更糟糕的是,小林对我这个班主任所教授的英语学科始终表现出“爱学不学”的态度。然而,他的身上确实也存在闪光点,这同样是不可否认的,比如小林的物理学科很突出,此外,还有钢琴十级的特长。
  冰冻三尺,势必非一日之寒!小林的“不合群”也是由家庭、学校、个人这三方面的因素日积月累形成的。具体来说,家庭方面:家长对孩子过度宠爱,又因小林幼时患过哮喘,家长对孩子以迁就为主。学校方面:小林初中时与老师同学处得很僵,因此进入高中后,对老师同学都心存戒心,不愿坦诚相处。学生个人方面:自身体质较弱,长期患病服药,对性格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既然“诊断”出了问题所在,又找到了问题背后的“病因”,那么解决问题便可谓是水到渠成。为了使小林融入班集体,改变“不合群”的性格偏差,在学生个体方面,我利用课余时间与小林谈心,为其排忧解难提供意见。在家长方面,我积极和家长沟通,反馈小林在校的点滴进步,并了解其在家表现。在班集体方面,营造温馨融洽的班集体氛围,借用集体的力量让小林感受到全班同学对他的关爱。
  功夫不负有心人,曾经乖戾不合群的小林,在家长、老师以及同学的合力下,被慢慢矫治过来了。家长的舐犊情深,老师的春风化雨,同窗的莫逆于心,终于慢慢推开了小林那扇一度紧锁的心门。
  对于小林,我想说:“孩子,你慢慢来。”而对我自己,请牢记住这句话吧: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