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让学生乐于识字 学会阅读
【作者】 冯兰福
【机构】 河北省临西县水波校区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语文教材,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就是让孩子多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提前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本册教材中,要求学生认识最常用的、出现频率最高的汉字400个。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让阅读提前实现,是每一位课改实验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一、遵循大语文观,寻找规律,在识字中体验快乐
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让学生去挖掘识字的方法和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乐于识字,进而主动识字。
在教学认识同一类偏旁的生字时,如早、星、晨、春、阳、晚,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它们的共同点,知道这些字都是与太阳“日”有关联的,揭示构字的规律,举一反三,在学习中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在教学象形字时,如火、山、石、木等字,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图与字、物与字结合,知道汉字有不同的形态,有些汉字的字形和事物的形状有关,从而感受到汉字王国的奇妙和有趣。
对于会意字的教学,教师可帮助学生揭示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编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如“不正歪,日光晃,三口品”,从中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自己学会学习同类别的字。
对于形近、音近的字,可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区分、辨别,抓住异同点,巧记,活记。如“日和目”,“木和禾”,“他、她、它”,在比较中达到深层认识和的巩固。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如摘苹果、走迷宫、找朋友、配配对等,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里进行有趣、有效的识字。
二、创设平台,提前阅读,在阅读中体验成功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为阅读做准备的。当儿童识字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有阅读的愿望和阅读的冲动。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的内部动因,机智、有效地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鼓励阅读,并指导其怎样阅读。
在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有利契机,把课本和课外读物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有效地去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如学习《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时,可激发学生对祖国、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这时,教师可及时地指导学生读自读课本《小兔乖乖》里的《爱祖国》一课,进一步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学习了课文《自选商场》一课,再让学生读读自读课本里的《自选商场初 可以丰富和延伸他们的知识,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另外教师可抓住孩子爱听故事的年龄特点,诱发阅读兴趣。在语文课上,我会经常给学生讲一些优美的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海的女儿》《丑小鸭》……每到这时,孩子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这时,教师可抓住孩子好奇、探究的心理愿望,指导他们去读带有拼音的《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选》《一千零一夜》等书,告诉他们还有更多的故事在里面。为了让阅读的兴趣持续下去,热情不减,教师可在课堂前设立“5分钟故事园地”。在这个园地里,学生可以讲故事,可以演故事,可以读故事,不求形式的统一,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平台,展示阅读后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促进看书的激情。
三、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说写结合,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实际中,我根据学生年龄小、班级配备电教设施齐全的特点,在班级开展“我来说”和“我来写”的活动,让学生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勤说勤打字,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优势,从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其具体措施如下:
开展“我来说”的活动。开学初,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盘磁带,让他们把从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从学习中遇到的、想到的事情说出来,用磁带录下来,也可以在磁带里讲心爱的故事,编可爱的童话,可以与老师谈心。每周集体听评、讲评一次。每到那时,孩子们听到自己的童音,听到身边小朋友的童音,别提有多高兴,更增强了说的兴趣。
开展“我来写”活动。开学初,电脑老师就对一年级学生进行了电脑知识培训,学生都已掌握打字技能。在教学中,针对实验教材加强识字的特点,我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打字优势,开展了“我来写”活动,为学生创造写的机会,让学生在打字的过程中再现生字,进一步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例如,学了课文《哪座房子最漂亮》,学生对于叠词的运用有了掌握,我就布置他们观察校园,在电脑上利用叠词写话。有的学生就这样写到:“学校里有青青的草地,高高的房子,白白的墙,我们在这里学习,感到很快乐。”学了识字(二)中的计一比》一课,我让学生观察家里的物件,用数量词在电脑上写一段话。有的学生写到:“我的家里有三个人,爸爸在电脑城上班,妈妈在银行上班,我是北师大附小的学生。我的房间很漂亮,有一张小床,一张书桌,书桌上有五本书,一盏台灯,每天晚上,我都会在灯下看书,书中的故事很吸引我。”我还特地在班级电脑里为学生建立了一个文件夹,取名为“学生作品展”,把学生交上来的写话作品或用邮件与我交谈的内容粘贴在“学生作品集”里,学生可以自动调出来欣赏、阅读,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写话的积极性。
总之,识字和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渠道,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可以从小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阅读的习惯,学生就会自觉地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把握住生活中每一个识字和阅读的机会,达到较好的识字目的和提前阅读的效果,促进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遵循大语文观,寻找规律,在识字中体验快乐
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让学生去挖掘识字的方法和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乐于识字,进而主动识字。
在教学认识同一类偏旁的生字时,如早、星、晨、春、阳、晚,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它们的共同点,知道这些字都是与太阳“日”有关联的,揭示构字的规律,举一反三,在学习中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在教学象形字时,如火、山、石、木等字,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图与字、物与字结合,知道汉字有不同的形态,有些汉字的字形和事物的形状有关,从而感受到汉字王国的奇妙和有趣。
对于会意字的教学,教师可帮助学生揭示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编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如“不正歪,日光晃,三口品”,从中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自己学会学习同类别的字。
对于形近、音近的字,可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区分、辨别,抓住异同点,巧记,活记。如“日和目”,“木和禾”,“他、她、它”,在比较中达到深层认识和的巩固。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如摘苹果、走迷宫、找朋友、配配对等,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里进行有趣、有效的识字。
二、创设平台,提前阅读,在阅读中体验成功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为阅读做准备的。当儿童识字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有阅读的愿望和阅读的冲动。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的内部动因,机智、有效地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鼓励阅读,并指导其怎样阅读。
在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有利契机,把课本和课外读物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有效地去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如学习《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时,可激发学生对祖国、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这时,教师可及时地指导学生读自读课本《小兔乖乖》里的《爱祖国》一课,进一步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学习了课文《自选商场》一课,再让学生读读自读课本里的《自选商场初 可以丰富和延伸他们的知识,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另外教师可抓住孩子爱听故事的年龄特点,诱发阅读兴趣。在语文课上,我会经常给学生讲一些优美的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海的女儿》《丑小鸭》……每到这时,孩子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这时,教师可抓住孩子好奇、探究的心理愿望,指导他们去读带有拼音的《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选》《一千零一夜》等书,告诉他们还有更多的故事在里面。为了让阅读的兴趣持续下去,热情不减,教师可在课堂前设立“5分钟故事园地”。在这个园地里,学生可以讲故事,可以演故事,可以读故事,不求形式的统一,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平台,展示阅读后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促进看书的激情。
三、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说写结合,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实际中,我根据学生年龄小、班级配备电教设施齐全的特点,在班级开展“我来说”和“我来写”的活动,让学生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勤说勤打字,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优势,从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其具体措施如下:
开展“我来说”的活动。开学初,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盘磁带,让他们把从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从学习中遇到的、想到的事情说出来,用磁带录下来,也可以在磁带里讲心爱的故事,编可爱的童话,可以与老师谈心。每周集体听评、讲评一次。每到那时,孩子们听到自己的童音,听到身边小朋友的童音,别提有多高兴,更增强了说的兴趣。
开展“我来写”活动。开学初,电脑老师就对一年级学生进行了电脑知识培训,学生都已掌握打字技能。在教学中,针对实验教材加强识字的特点,我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打字优势,开展了“我来写”活动,为学生创造写的机会,让学生在打字的过程中再现生字,进一步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例如,学了课文《哪座房子最漂亮》,学生对于叠词的运用有了掌握,我就布置他们观察校园,在电脑上利用叠词写话。有的学生就这样写到:“学校里有青青的草地,高高的房子,白白的墙,我们在这里学习,感到很快乐。”学了识字(二)中的计一比》一课,我让学生观察家里的物件,用数量词在电脑上写一段话。有的学生写到:“我的家里有三个人,爸爸在电脑城上班,妈妈在银行上班,我是北师大附小的学生。我的房间很漂亮,有一张小床,一张书桌,书桌上有五本书,一盏台灯,每天晚上,我都会在灯下看书,书中的故事很吸引我。”我还特地在班级电脑里为学生建立了一个文件夹,取名为“学生作品展”,把学生交上来的写话作品或用邮件与我交谈的内容粘贴在“学生作品集”里,学生可以自动调出来欣赏、阅读,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写话的积极性。
总之,识字和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渠道,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可以从小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阅读的习惯,学生就会自觉地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把握住生活中每一个识字和阅读的机会,达到较好的识字目的和提前阅读的效果,促进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