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让美术课堂教学“活”起来

【作者】 刘亚南

【机构】 山东省胶州市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学生去主动探求知识。但是,要想学得“主动”,教师就得教的“生动”,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想学”,美术教育尤其如此。早在20世纪4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大声疾呼:“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敢做;解放孩子的嘴巴,让他敢说;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走进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去创造”。 
  关键词:美术教育 兴趣培养 教法科学
  一堂好课,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应是听得专心,思考得认真,活动得积极。教师最难过的事情,莫过于自己讲课时看见有学生恹恹欲睡或呼呼大睡了。作为教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个相当重要而困难的任务。而且随着学生生活中高强度诱因刺激影响的增加课堂学习很容易被学生认为是单调、呆板、没有生机。所以,了解培养学生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原理和策略,对于课堂教学的意义将越来越重要。
  著名教育家吕淑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因此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活动,顾名思义,“活”,应该是鲜活、灵动、开放;“动”应该是动态、生成、发展,重在行动过程中的体验和内化。在现代班集体的建设中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让课堂“活”起来呢?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平等、合作、交流
  关心和爱孩子是教育学的条件。一位被学生评价为富有同情心的老师往往被他们描述为温和的、开放的和善解人意的,教师必须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知识和能力。
  (二)、倾听、理解、赏识
  “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不管学生做出什么事,我们都要本着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自尊型的原则,正确妥善的处理。
  孟子曰“教育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学会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是做好教师的重要修养。夸美纽斯说:“犯了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应受到惩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过错,而是为的要日后不再去犯。”为此,我们必须学会换位思考,心平气和地,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想一想。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面对犯错的学生,教师要认真寻找学生犯错的原因,然后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交谈,以心换心,才能使学生放下顾虑,取消敌意。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传统的教育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显然极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发扬。因此,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要求教师要唤起学生的自信。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才会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起来,尽最大可能地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及动表情,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师生关系,要变板着面孔上课为带着微笑的面孔上课。教师目光所到处,会让学生感到自己备受关注。其次要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活兴趣,激发求知欲。学生没有参与活动,学生的思维也不会活起来,学生所学的和所掌握的无非是教师“灌”进的,而不是学生自己通过语言实践习得的。所以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如运用多媒体、图片、水彩画等让学生的眼睛“活”起来,进而口动起来。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个相当重要而困难的任务。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
  1、巧设悬念诱兴趣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如在教《20世纪中国化的创新与继承》一课中可向学生展示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图片,总结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特点。那么20世纪中国画会有怎样的变化呢?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美术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从而增强对美术学科的兴趣。
  另外,在每节课的导入时,也可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知识有关,并且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的问题,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2、诱导探究激兴趣
  诱导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如在讲第13课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时,为了理解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变化,可以首先让学生欣赏中西方古代传统绘画,然后再欣赏20世纪中国绘画作品。最后进行比较学生讨论总结20世纪中国画的特点及变化。  
  总之,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练习,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积极开展化学活动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
  参考文献:
  [1] 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2.22
  [2]郑立平.《把班级还给学生——体建设与管理的创新艺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01.
  [3]崔允漷《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