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口译译员的准备工作
【作者】 王 晓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口译译员的任务艰巨,工作量繁重。做好口译之前的准备工作可以很好的缓解口译译员在口译现场中的压力,出色地完成口译任务。本文根据具体口译实践,探讨口译译员的准备工作。
关键词:口译;口译准备;口译译员;互联网;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
一前言
口译是译员在现场压力下即席进行的一次性翻译活动,它要求译员在接收源语信息的同时,通过分析、解释、推理、综合,迅速理解源语讲话的语篇意义,记忆源语信息,并随之以目的语迅疚发布口译译文。由于会议主题的专业性、源语语篇难度以及口译的工作方式,口译译员面临巨大的压力。为了缓解口译译员的压力,保证口译的成功,口译译员一定要做好口译之前的准备工作。
二口译准备过程的三阶段
1、口译译员只知道客户的公司名称,对其他一无所知。
在这种情况下,口译译员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该公司名称。如果该公司有自己的网站,那么译员可以浏览公司网站,了解公司的大体信息。如果该公司的网站是双语的,那么口译译员就可以搜集倒相关术语的说法,既省时又准确。
除了搜集客户公司的资料外,口译译员还可以搜集相关行业公司的信息。
例如,笔者于2014年3月承担了青岛永发食品公司的口译工作。最初与客户联系时,客户只通知笔者3月份有几轮谈判,具体安排还没出来。笔者于是搜索该公司名字,然后登陆永发公司的网站,了解到这是一家生产辣椒的食品公司。公司网站是双语的,所以很多术语,像“天鹰朝天椒”(Tianying chaotian Chili),“益都红辣椒”(Yidu red pepper)等术语就可以直接在公司的网站上查到。
然后笔者通过关键词搜索,得知了全国著名的辣椒公司,在这些公司的网站上又搜集了相关的资料。
2、口译译员知道了客户的公司名称,也知道了口译的内容、主题
到这一步时,译员既掌握了客户的资料,又得知了口译内容和主题;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译员要积极准备。
笔者于2013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担任巴基斯坦玉石商在济南的展会翻译。得知会议内容后,笔者在百度中检索“第18界济南古典家具工艺品收藏品展览会”,得到了很多词条,但是该展会没有网站,所以可用的信息较少。巴基斯坦客户要展览的是首饰,所以笔者在互联网上接着搜索“国际珠宝展”,得到了很多词条,其中就有“中国国际珠宝展”的词条。进入“中国国际珠宝展”的网站后,笔者发现该网站详细介绍了多个国际珠宝展展会,而且这是一个双语网站,所以笔者搜集了很多的资料。
3、口译译员知道了客户的公司名称、口译内容及主题后,又收到了客户提供的资料
这是口译准备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口译译员查漏补缺、精益求精的阶段。客户提供的资料如果是双语的,那么就省事不少;如果是单语的,那么口译译员要马上查明资料中的内容该怎么翻译。
但是,出于保密等原因,很多客户并不提供资料,或者提供的资料没有太大的价值。例如,笔者于2014年1月担任山东省水利局与印度公司的商务谈判口译。水利局只是电话告诉笔者要与印度的一家公司进行水库项目的谈判,并没有提供书面资料。
还有一种情况是客户提供的资料很多,而口译译员拿到资料的时候根本来不及全部看完。笔者于2014年4月24-25日承担荷兰佳分意公司(Kraaijvanger)与青岛城市规划局的会议口译。佳分意公司提供了一本56页的宣传书,而当时笔者只有不到三天时间就要进行现场口译,根本看不完。好在之前准备充分,佳分意公司的口译任务顺利完成。可见,在口译的三个准备阶段中,第一和第二个阶段是最重要的,译员要早作准备,不能一心指望着客户提供资料。
除了上述三个阶段之外,口译的准备还体现在日常积累上。在真正的口译中客户可能会谈到一些其他话题,那是客户的公司网站、客户提供的资料上没提到的问题。笔者于2014年4月1日至4月11日在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为德国绍曼公司专家Tomas Mitrik做会议口译。口译结束后,Tomas博士与三元的领导谈了近一个小时的中国传统文化。
“准备充分”其实很难实现,甚至不可能实现,一些突发情况总会出现。所以,口译译员只有积累的资料够多、经验够丰富,才不会处于说不出话来的尴尬境地。
三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进行口译准备
术语对于口译准备至关重要。术语是事先确立并己记忆在大脑中的语义等值,可以有效消除译员在译前和译中产生的紧张情绪,缓解其日译时承受的心理压力,使译员对完整、准确、迅速、轻松的临场日译充满自信。一个一个的搜索并积累术语效率太慢,口译译员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来提高效率。
当前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包括Deja Vu,Memo Q,雪人翻译软件等。这些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在服务笔译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帮助口译译员为口译做准备。例如,译员可以将搜集到的文章导入到Deja Vu中,统计出高频词汇、术语。这样,译员就可以知道哪些词汇与术语是经常出现的,是需要牢牢记住的。此外,Deja Vu,Memo Q,雪人翻译软件还可以建立术语库、语料库。译员可以将搜集到的双语或单语文章导入到这些软件中,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得术语表和语料库。
在为德国绍曼公司进行口译之前,笔者使用Deja Vu建立了一个术语库,可以快速地导出清楚的术语表,如下所示:"Field 1""Field 2"/"TMR""全日制混合日粮"/"silage""青贮饲料"/"aerobic stability""有氧稳定性"/(下转第18页)(上接第89页)"additive""添加剂"/"ammonium propionate""丙氨酸"/"propylene glycol""丙二醇".
这些翻译软件的具体操作在网上有相应的教程和操作手册,在此不再赘叙。
结语
除了上述工作之外,译员还要做好口译结束之后的整理。整理就是为下一次的口译做准备。还应注意其他事项,例如着装得体、了解口译安排及客户需要等。
口译的准备是否充分是口译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以及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大量涌现的大背景下,口译译员要善于使用技术来提高口译准备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吉良,论译员的口译准备工作,中国科技翻译[J],2003,3
[2]王晓露,口译工作压力及其对策,中国科技翻译[J],2014,2
关键词:口译;口译准备;口译译员;互联网;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
一前言
口译是译员在现场压力下即席进行的一次性翻译活动,它要求译员在接收源语信息的同时,通过分析、解释、推理、综合,迅速理解源语讲话的语篇意义,记忆源语信息,并随之以目的语迅疚发布口译译文。由于会议主题的专业性、源语语篇难度以及口译的工作方式,口译译员面临巨大的压力。为了缓解口译译员的压力,保证口译的成功,口译译员一定要做好口译之前的准备工作。
二口译准备过程的三阶段
1、口译译员只知道客户的公司名称,对其他一无所知。
在这种情况下,口译译员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该公司名称。如果该公司有自己的网站,那么译员可以浏览公司网站,了解公司的大体信息。如果该公司的网站是双语的,那么口译译员就可以搜集倒相关术语的说法,既省时又准确。
除了搜集客户公司的资料外,口译译员还可以搜集相关行业公司的信息。
例如,笔者于2014年3月承担了青岛永发食品公司的口译工作。最初与客户联系时,客户只通知笔者3月份有几轮谈判,具体安排还没出来。笔者于是搜索该公司名字,然后登陆永发公司的网站,了解到这是一家生产辣椒的食品公司。公司网站是双语的,所以很多术语,像“天鹰朝天椒”(Tianying chaotian Chili),“益都红辣椒”(Yidu red pepper)等术语就可以直接在公司的网站上查到。
然后笔者通过关键词搜索,得知了全国著名的辣椒公司,在这些公司的网站上又搜集了相关的资料。
2、口译译员知道了客户的公司名称,也知道了口译的内容、主题
到这一步时,译员既掌握了客户的资料,又得知了口译内容和主题;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译员要积极准备。
笔者于2013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担任巴基斯坦玉石商在济南的展会翻译。得知会议内容后,笔者在百度中检索“第18界济南古典家具工艺品收藏品展览会”,得到了很多词条,但是该展会没有网站,所以可用的信息较少。巴基斯坦客户要展览的是首饰,所以笔者在互联网上接着搜索“国际珠宝展”,得到了很多词条,其中就有“中国国际珠宝展”的词条。进入“中国国际珠宝展”的网站后,笔者发现该网站详细介绍了多个国际珠宝展展会,而且这是一个双语网站,所以笔者搜集了很多的资料。
3、口译译员知道了客户的公司名称、口译内容及主题后,又收到了客户提供的资料
这是口译准备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口译译员查漏补缺、精益求精的阶段。客户提供的资料如果是双语的,那么就省事不少;如果是单语的,那么口译译员要马上查明资料中的内容该怎么翻译。
但是,出于保密等原因,很多客户并不提供资料,或者提供的资料没有太大的价值。例如,笔者于2014年1月担任山东省水利局与印度公司的商务谈判口译。水利局只是电话告诉笔者要与印度的一家公司进行水库项目的谈判,并没有提供书面资料。
还有一种情况是客户提供的资料很多,而口译译员拿到资料的时候根本来不及全部看完。笔者于2014年4月24-25日承担荷兰佳分意公司(Kraaijvanger)与青岛城市规划局的会议口译。佳分意公司提供了一本56页的宣传书,而当时笔者只有不到三天时间就要进行现场口译,根本看不完。好在之前准备充分,佳分意公司的口译任务顺利完成。可见,在口译的三个准备阶段中,第一和第二个阶段是最重要的,译员要早作准备,不能一心指望着客户提供资料。
除了上述三个阶段之外,口译的准备还体现在日常积累上。在真正的口译中客户可能会谈到一些其他话题,那是客户的公司网站、客户提供的资料上没提到的问题。笔者于2014年4月1日至4月11日在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为德国绍曼公司专家Tomas Mitrik做会议口译。口译结束后,Tomas博士与三元的领导谈了近一个小时的中国传统文化。
“准备充分”其实很难实现,甚至不可能实现,一些突发情况总会出现。所以,口译译员只有积累的资料够多、经验够丰富,才不会处于说不出话来的尴尬境地。
三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进行口译准备
术语对于口译准备至关重要。术语是事先确立并己记忆在大脑中的语义等值,可以有效消除译员在译前和译中产生的紧张情绪,缓解其日译时承受的心理压力,使译员对完整、准确、迅速、轻松的临场日译充满自信。一个一个的搜索并积累术语效率太慢,口译译员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来提高效率。
当前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包括Deja Vu,Memo Q,雪人翻译软件等。这些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在服务笔译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帮助口译译员为口译做准备。例如,译员可以将搜集到的文章导入到Deja Vu中,统计出高频词汇、术语。这样,译员就可以知道哪些词汇与术语是经常出现的,是需要牢牢记住的。此外,Deja Vu,Memo Q,雪人翻译软件还可以建立术语库、语料库。译员可以将搜集到的双语或单语文章导入到这些软件中,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得术语表和语料库。
在为德国绍曼公司进行口译之前,笔者使用Deja Vu建立了一个术语库,可以快速地导出清楚的术语表,如下所示:"Field 1""Field 2"/"TMR""全日制混合日粮"/"silage""青贮饲料"/"aerobic stability""有氧稳定性"/(下转第18页)(上接第89页)"additive""添加剂"/"ammonium propionate""丙氨酸"/"propylene glycol""丙二醇".
这些翻译软件的具体操作在网上有相应的教程和操作手册,在此不再赘叙。
结语
除了上述工作之外,译员还要做好口译结束之后的整理。整理就是为下一次的口译做准备。还应注意其他事项,例如着装得体、了解口译安排及客户需要等。
口译的准备是否充分是口译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以及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大量涌现的大背景下,口译译员要善于使用技术来提高口译准备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吉良,论译员的口译准备工作,中国科技翻译[J],2003,3
[2]王晓露,口译工作压力及其对策,中国科技翻译[J],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