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新课改呼唤教师的探究性

【作者】 王小燕

【机构】 甘肃省迭部县藏文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改的实施,对全国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指明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重培训,多教研,探究新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探究性
  新课改是我国建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下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改革的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高,都是与前七次改革无可比拟的。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地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的潮流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基础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实验教师的改革热情高涨;课堂和学生生活出现了喜人的变化;参与和支持课程改革的氛围开始形成。所有这些变化拓宽了老师的视野,加速了教育发展的步伐,给中国基础教育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面貌。然而,新课程提出的更高要求,使教师面临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学校面临多种挑战;课程结构的调整;教学手段的先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课程资源的全面开发;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等一系列问题使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顾虑重重,忧心忡忡。那么,教师如何探究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呢?
  一、转变观念,更新认识,树立终生学习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目前,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从结构上来看,年龄偏高,学历偏低,非师范学校培养的教师,甚至代课教师依然存在。部分教师因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习惯于运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传统模式。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课程改革仅仅等同于使用新教材,在教学、教研和评价过程中,“穿新鞋,走老路”,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有畏难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加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学习领会有关新课程的产生背景,指导思想、改革目标、相关的政策及新课程标准、目标、具体内容和评价体系等。进一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丰富教育教学理念,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教师只有这样面对新课程,才能沉着、稳重、灵活地领会新课程的意图,掌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
  二、重培训,多教研,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始终贯彻“先立后破,先试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为了确保实验课改的顺利开展,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师资培训工作必须做到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参与式培训与讲座相结合,要求“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因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直接关系到一代人的成长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改革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可见,教师培训工作是顺利实施新课改的基础。教师观念的转变,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把握,则更多地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培训不到位的现象。因学校师资有限,教师包班教学,缺乏培训经费,故选送培训不到位。其次,学校受地域、经济、硬件设施等得限制,校本培训也难以展开。为此,农村教师应正视现实,充分利用好难得的教育行政部门所组织的每一次省、地级选送培训。培训教师必须准确掌握新教材的具体内容、知识结构及功能体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及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推动本校培训的展开。同时通过参加研讨式、互动式、参与式、反思式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加强自学自研,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进一步将培训所得转化于教师教学实践,以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三、新教材,新理念,探究新的教学方案
  新课程以课程标准代替了教学大纲,它给教师带来一套全新的教材,全新的理念。教师可以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全方位、多视角的积极思改,进一步更新观念,提升理念,探究新的教学方案,彻底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师生角色转换,学习方式及评价体系。从而确立现代意识的教学观,师生角色转换的教师观、变革方式的学习观及科学有效的评价观。
  总之,面对新课程,教师应沉着、冷静,不能恐慌徘徊,更不能坐以观望,通过学习、培训、自研等形式,集思广益,开动脑筋,为提高自身素质进行多种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课程改革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它需要不断地深入下去,是一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的探索过程,它给教师带来的是挑战,同时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与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