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请从培养孩子的阅读入手——中小学生素质教育践行的探索之路

【作者】 郭英娟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李庄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现在的孩子真是有些可怜,好不容易盼个周六周日还要去上补习班;如今的中学生的确有些痛苦,到晚上11点钟还做不完作业,考试也是一塌糊涂,没办法周六周日还得去辅导班补习;如今不少的青年人太空虚,整天的网游啊聊天啊酗酒啊甚至打架斗殴。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怎么了?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孩子才刚刚上小学怎么就有许多的科目跟不上或者说不够好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地、有理解地阅读,还没有学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阅读的时候,眼睛须能把握整个句子,能够在眼睛离开书本的时候,凭视觉记忆回想起整句话来。一个学生只有学会这样的阅读,他才能同时学会阅读和思考。而我们的补救措施是什么呢?在家里搞题海战术,做呀做,练呀练;要不就去辅导班里,老师讲啊讲,学生练呀练,结果还是老样子。最大的失误就在于他们没有抓住阅读这一核心环节——阅读不够,学生根本达不到“一眼看下去就把握住一个长句子的完整部分的意思”。而不掌握这个能力,少年的思维就会变得迟钝,思考力就像在许许多多的死胡同面前停顿下来。如果不能在把一个句子没有读到底的时候就猜出其余一部分的含义,这就会反映在学生的的学业成绩跟不上去。到了初中,他们主要的学习方法就将是死记硬背,智力变得迟钝起来,越学越费劲,越学越枯燥无聊。为什么相当一部分学生辍学,不能不说与阅读跟不上,从而导致对教材的理解有极大难度有关。相反地,一个学生如果在低年级能出色地掌握快速阅读和书写的技能,那么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绝不会变成学业不良的学生。他们就能轻松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就会有一个愉快的精神生活环境,在思维的王国里徜徉。
  让我们的孩子更多的阅读吧。只有当儿童的智力生活是在书籍中度过的时候,他的学习愿望才能确立起来。只有在书籍成为学生最有力的精神需要的地方,才会有学习的愿望。如果一个人没有在童年时期就体验过面对书籍进行深思的激动的欢乐,那就很难设想会有完满的教育。如果孩子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全身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是一个强大的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状态下,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些教材上的知识点如果和他的课外阅读内容产生了“碰撞”,则这个“碰撞”让学生所产生的愉悦与激动是老师和家长的劝告、鼓励从来不会有的。这个“对接”的知识对学生的刺激,也是老师的讲解永远难以达到的。尤其是这一次次的知识“对接”会让学生更加热爱阅读。而一个人在中学时代读过的书,书籍在他心灵上留下的痕迹很可能会决定着他的一生的情感。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也恰恰就是对思想美的追求,对文化财富的享受,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与家长老师们空洞而无力地说教,“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无疑生动而深刻得多。
  有不少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与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一个非常大的差别就是对待阅读的态度。他们宁愿一节课40分钟在那里做小动作,说话拉呱也不愿看看书本,他们感觉读书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正是在上学的时代智力兴趣很贫乏,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现在许多学生感到“生活真没意思”、“真没劲”,从而聊天,网游,吃喝玩乐,寻求刺激,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现象的产生从另外一个侧面要求我们再也不能忽视对孩子的阅读教育了。如果我们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他们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精神的盛宴,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的有读书癖好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这些还不能解决的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读什么书,书在他的生活中占什么地位——这将决定他的精神生活是否丰富,他的觉悟程度以及他对生活目的的感受。生活在书的世界——这不仅仅是细心地努力做好功课。有些同学可能以不错的、甚至优良的成绩毕业,但它对智力生活一无所知,就不会感觉到与书籍打交道的高度乐趣。生活在书的世界里——这是进入文化的最细腻的领域,体验人的伟大,认识精神财富的真正价值。
  现实社会中,青少年中的酗酒,流氓行为和无聊地消磨时光的不良现象愈来愈引起社会公众的严重不安,这些现象的产生,不能不说最主要是由于在学校毕业之后他们的智能生活极其空虚、贫乏和狭窄所致。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起因于在校期间精神空虚和贫乏。
  该如何去读书呢?一)善于支配时间,把头脑清醒、精力旺盛的时候,用来阅读知识内容比较深的书。;在精神较差,或者身体疲倦的时候读小说、诗歌、消遣读物之类,是一种有效使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二)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凡读书,须有次序,且如一章三句,先理会上一句,待通透,次理会第二句、第三句。”朱熹强调,读书要一步一步来。“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先读通俗的,后读较难的,然后读很深的。这样,比妄图“一步登天”的读法要好得多。三)熟读精思。读书必须记得背得,仔细推敲、琢磨其意。“大抵读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之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指皆若出之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朱子大全·读书之要》)。四)读书应当博而精。“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选读,于自己工作和学习有帮助的,要重点去看,无关的内容,了解一下即可。有些人读了一辈子书,却一辈子糊里糊涂的。外国有些沙龙贵妇,读了一辈子小说,却一辈子也没有写什么,也并不真正懂得人生和社会。纯粹是为了消遣而读书,很容易走上这样的道路。
  亲爱的老师们:为了祖国的今天和明天,培养孩子们读书吧!亲爱的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未来,让孩子爱上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