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

【作者】 丁争宝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褚墩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呀呀学语的婴儿,一听到节奏明快、活泼、优美的歌曲,马上就会蹦蹦跳跳,手舞足蹈。这更加说明了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潜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感受和体验,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可见幼儿早期的音乐教育是多么重要。
  关键词:环境 兴趣 适合
  幼儿的教育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而音乐教育早在母体中进行了。不论是最早的胎教,还是年过八旬的老人,都离不开音乐的熏陶。可以说音乐伴随着我们的一生。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呀呀学语的婴儿,一听到节奏明快、活泼、优美、抒情的歌曲,马上就会蹦蹦跳跳,手舞足蹈,这更加说明了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潜力。爱因斯坦说过:“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可见幼儿早期的音乐教育是多么重要。《纲要》艺术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感受和体验,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呢?我谈谈自已的见解和做法:
  一、创设环境,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幼儿对音乐有了兴趣,才能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因此要让幼儿多接触音乐。在一日生活中恰当地、不断地提供音乐刺激,激起幼儿愉快的学习。
  1. 为幼儿创设音乐环境。如班级可创设“音乐角”“点播台”,可开设“每天一歌”“送祝福”等活动让幼儿自由选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投放一些会发声的玩具及乐器,可让幼儿在伴奏中演唱。
  2.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音乐。幼儿来园,教室里播放轻声悦耳的音乐,使幼儿一入园就进入一个安静、舒适的音乐艺术环境中;早操时多放一些进行曲活泼的音乐,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进餐、休息时配上钢琴曲等轻音乐,更能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二、采用形式多样的音乐教育活动方法。
  除了环境熏陶法外,听觉教育法也多用于音乐教学中。由于幼儿的模仿能力强,教师要创造一个宽松的精神氛围,让幼儿充分地去感知,并能表现出来。幼儿听觉感受的音乐内容可分为三种:一是聆听自然界美妙的声音。如鸡叫,猫叫,风声,雨声等;二种是聆听音乐作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三是听辨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快慢、长短等。通过长期的听觉训练,幼儿已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以及模仿能力,为音乐学习打好基础。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多采用身体律动法。如在《动物走路》这首儿歌中,小免走路蹦蹦跳和小猫走路静悄悄形成对比,可用身体动作表现强弱和高低。又如在《拍拍踏踏》这首律动中,前四句拍拍手踏踏脚音乐比较平稳,后三句拍手踏脚节奏强、音调渐高、最后一句又渐慢。幼儿会自如地运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高低和节奏的变化,并在身体律动中运用表情与他人交往合作。
  在组织音乐活动中,可根据歌曲特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摇呀摇》这首歌曲可采用整体教唱法。这样使整首歌曲的意义,情绪都能保持完整,不割裂。还有些歌曲较长,比较复杂,就可采取先教歌词的方法。如《小青蛙你唱吧》有些歌曲节奏鲜明,词曲琅琅上口,则可以选择先教节奏的方法,掌握节奏后,按节奏学念歌词,如《小红马》有些歌曲旋律简单,则可采用先教旋律的方法,如《哈巴狗》教师常用的方法还有分句教唱法、分段教唱法、视谱教唱法等。
  三、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记住歌词。
  不管是歌唱、舞蹈、还是音乐游戏、歌表演,首先就是要对歌曲歌词熟悉。但教学中,幼儿对歌词的记忆总是有些模糊不清,而我们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所以我总结了一些歌词记忆的办法。
  1.直观法。通过让幼儿观看实物,图片,标本或播放幻灯片,电视等方式来引起幼儿对歌词的记忆,如《上学歌》课前可根据歌词画一幅画:有太阳、花儿、小鸟和背着书包上学的小朋友,教师可对照图片来联串歌词,幼儿就会形象直观地记住。
  2.作品法。利用儿歌,故事,谜语等文学作品对幼儿具有的特殊吸引力,来引导幼儿对歌词的记忆。如歌曲《小小的船》可用儿歌的形式教幼儿朗诵,再根据旋律演唱。又如歌曲《拔萝卜》,教师可先给幼儿讲拔萝卜的故事,让幼儿对故事的人物,情节有所了解后,再学唱歌曲。
  3.游戏法。这种方法适用于音乐游戏和歌表演中。如在玩音乐游戏《套圈》时,可先让幼儿三人一组玩游戏,在会玩后,在逐句教歌词,幼儿很快就会记住。
  4.经验法。就是教师利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引导幼儿回答,联想的基础上来记住歌词。如歌曲《夏天的雷雨》可采取问答的形式记忆歌词。
  四、选择适合幼儿特点的音乐。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应考虑两个因素,一方面必须附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另一方面要发挥音乐艺术的感染力,更能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如在春季时,幼儿园新栽了几棵小树苗。有些幼儿时不时都想摸摸。看到这种情况,我选择了一首好听好唱的歌曲《爱护小树苗》对幼儿进行了教育,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先前的情况。幼儿非常关心小树苗的成长,成了小树苗的主人,看着树苗长大开花,别提有多高兴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五、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陈鹤琴先生说:“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作为幼儿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体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就可以寻找了解到幼儿能掌握,感兴趣的教育内容。由于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不持久易转移,所以老师要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保护幼儿兴趣的萌芽,并且要创设条件不断地给予满足,使其稳定并不断地发展。对于一些乐感强,有天赋,有潜力的幼儿要重点培养,多提供学习的机会,让他们来带动,感染其他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对于一些音乐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应本着尊重,期待,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期待幼儿的成功,期待幼儿的发展。
  让每一位幼儿在音乐领域中得到最大的发展,让音乐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