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作者】 王晓雷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道口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课前充分准备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前提和基础,课前准备不仅需要教师充分准备,也需要学生课前的良好准备。较好的课堂模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关键词:高效课堂 充分准备 课堂模式
高效课堂就是用尽量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效果,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自我纠正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打造高效课堂成为当今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创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呢?现就我尝试使用“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谈谈对高效课堂的一点看法: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课前充分准备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前提和基础,课前准备不仅需要教师充分准备,也需要学生课前的良好准备。
1.教师准备
教师准备不仅仅是指教师写好导学案,完成备课即可,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需要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并要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艺术;另一方面需要教师重视和做好备课环节。
(1)掌握先进教学理论 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
每个学科的教学都有自己的规律可循,数学学科亦如此。作为数学老师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只有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创新教学。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基本参考,数学老师只有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对数学学科的要求,才能明确教学目标并贯穿在课堂教学中。除此之外,作为一名教师,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和管理能力以及教学艺术,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也至关重要。
(2)重视和做好备课环节
实践证明,良好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前提,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学生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既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还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总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原有的经验为基础进行知识建构。所以在备课环节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2.学生准备
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是指课前良好的预习。良好的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进入课堂,有重点的进行学习,充分而有效的利用课堂四十分钟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和学生往往忽略这一环节,有些学生预习时只是机械的看教材,看完后脑袋依然一片空白,不知所云,这样的预习是毫无意义的。数学学科知识相对抽象难懂,所以作为数学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有效的预习。在学生预习之前适当地提示他们要带着什么问题开始,重点看哪些地方,并让学生明确哪些知识看懂了,疑难问题是什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预习的作用,为提高课堂效率做好准备。
二、较好的课堂模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经过这几年课改模式的实践,我总结出下面的模式,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1.课前导入,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就是学生在本堂课的学习过程中所要达到的一个目的,比如说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学会的能力等,学习目标的设计应该是整堂课的导向,是一个路标,它指引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向。学习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会受到学习目标的指导和制约。整个学习过程也是为了学习目标而展开。如果学习目标正确、合理,就会导出有效地学习;否则就会导致无效的学习。所以,学习目标可以被看做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确定准确、合理的学习目标应该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或第一环节。因此,学习目标的制定很重要。
目标制定要简明、具体、易操作、易检测。学习目标主干要鲜明,数量不能过多,否则难以落实。
2.设置提纲,引导自学
课前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小黑板让学生看,明确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等。而学习目标与自学要求的提出,低年段学生以激励比赛方式最好,因为比赛可以激发小孩子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这里所提出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是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4.检查反馈 精讲点拨
这一环节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由本组代表面向全体学生公开讨论结果,然后请中差生分析解题思路或板演,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后进生回答,如果后进生回答错误了,再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这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成绩好的学生也会理解得更加深刻。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我们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效课堂 充分准备 课堂模式
高效课堂就是用尽量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效果,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自我纠正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打造高效课堂成为当今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创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呢?现就我尝试使用“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谈谈对高效课堂的一点看法: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课前充分准备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前提和基础,课前准备不仅需要教师充分准备,也需要学生课前的良好准备。
1.教师准备
教师准备不仅仅是指教师写好导学案,完成备课即可,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需要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并要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艺术;另一方面需要教师重视和做好备课环节。
(1)掌握先进教学理论 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
每个学科的教学都有自己的规律可循,数学学科亦如此。作为数学老师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只有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创新教学。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基本参考,数学老师只有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对数学学科的要求,才能明确教学目标并贯穿在课堂教学中。除此之外,作为一名教师,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和管理能力以及教学艺术,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也至关重要。
(2)重视和做好备课环节
实践证明,良好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前提,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学生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既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还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总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原有的经验为基础进行知识建构。所以在备课环节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2.学生准备
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是指课前良好的预习。良好的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进入课堂,有重点的进行学习,充分而有效的利用课堂四十分钟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和学生往往忽略这一环节,有些学生预习时只是机械的看教材,看完后脑袋依然一片空白,不知所云,这样的预习是毫无意义的。数学学科知识相对抽象难懂,所以作为数学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有效的预习。在学生预习之前适当地提示他们要带着什么问题开始,重点看哪些地方,并让学生明确哪些知识看懂了,疑难问题是什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预习的作用,为提高课堂效率做好准备。
二、较好的课堂模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经过这几年课改模式的实践,我总结出下面的模式,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1.课前导入,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就是学生在本堂课的学习过程中所要达到的一个目的,比如说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学会的能力等,学习目标的设计应该是整堂课的导向,是一个路标,它指引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向。学习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会受到学习目标的指导和制约。整个学习过程也是为了学习目标而展开。如果学习目标正确、合理,就会导出有效地学习;否则就会导致无效的学习。所以,学习目标可以被看做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确定准确、合理的学习目标应该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或第一环节。因此,学习目标的制定很重要。
目标制定要简明、具体、易操作、易检测。学习目标主干要鲜明,数量不能过多,否则难以落实。
2.设置提纲,引导自学
课前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小黑板让学生看,明确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等。而学习目标与自学要求的提出,低年段学生以激励比赛方式最好,因为比赛可以激发小孩子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这里所提出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是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4.检查反馈 精讲点拨
这一环节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由本组代表面向全体学生公开讨论结果,然后请中差生分析解题思路或板演,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后进生回答,如果后进生回答错误了,再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这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成绩好的学生也会理解得更加深刻。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我们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