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
【作者】 刘海波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三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关键词:音乐教学;学生;“五育”;素质教育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一、音乐教学贯穿着德育
在“五育”中,“德育”居首位,由此可见,“德育”在基础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德育”的途径很多,音乐教学中也贯穿着“德育”。
音乐教学是通过演唱和欣赏音乐作品来进行思想教育的。通过唱歌教学,儿童演唱优秀的历史歌曲,革命传统歌曲,演唱反映少年儿童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和学习、劳动和生活歌曲,如,小学音乐第四、五册教材中和《八月桂花遍地开》、《边区好地方》、《星星,火炬进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咱们从小讲礼貌》等。演唱配合思想教育的歌曲以及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等。如,小学音乐第二、五册中的《每当我走过老师和窗前》、《金孔雀》、《赛船》等,不仅史学生得到演唱技能的训练,并帮助儿童正认识以获得多方面和知识,有助于提高儿童的革命意志,鼓舞儿童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生活,形成坚强、勇敢、活泼和性格,从而得到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音乐教学促进智育
荷兰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得好:“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最基本的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现代神经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有些科学家也称右脑为“音乐脑”,它与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音乐教育是左右脑平衡发展,对开发右脑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智能素质有着勿庸置疑的重要作用。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沈括、马克思、列宁、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登上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他们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他们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激发大脑的兴奋点,把思维引向深处。如爱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六岁开始学小提琴,小提琴伴着他走过了孤独的小学和中学时代,音乐启迪着他的智慧和灵感,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因此,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灵敏度,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越灵活,越娴熟,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和得到锻炼,使大脑灵敏、聪慧。同时,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能听懂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好基础。
三、音乐教学渗透着美育
在音乐教学的诸多功能中,它的美育功能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功能。因此,我在教学中,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重点突出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手段,来培养少年儿童的综合审美素质。
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学生作为审美主体,怎样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审美知识和审美情趣。教师如何按照音乐教育的自身规律,发挥音乐艺术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的特殊功能。
四、音乐教学在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上也有着具体的作用
音乐教学除在德、智、美育上有它特殊的作用外,在体育和劳动教育上也有具体的作用。
通过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教学,培养儿童听、唱的知识技能,使他们具有音乐的表现能力。而听觉和发声的训练,又促使儿童发声器观、听觉器官的良好发展。这在音乐与智育的关系中已讲到过。舞蹈是强身健体的好方法,而舞蹈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缺了音乐,舞蹈将无法进行。也就是说音乐通过舞蹈也达到了强健体魄的目的。
音乐与劳动技术教育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源于劳动,劳动创造音乐。在激昂的音乐声中,人们干劲十足。
总之,中学的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刻不容缓。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劳诸育之中,来完成对中学生人格的塑造。重视中学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因此,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加强与提高层次。
关键词:音乐教学;学生;“五育”;素质教育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一、音乐教学贯穿着德育
在“五育”中,“德育”居首位,由此可见,“德育”在基础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德育”的途径很多,音乐教学中也贯穿着“德育”。
音乐教学是通过演唱和欣赏音乐作品来进行思想教育的。通过唱歌教学,儿童演唱优秀的历史歌曲,革命传统歌曲,演唱反映少年儿童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和学习、劳动和生活歌曲,如,小学音乐第四、五册教材中和《八月桂花遍地开》、《边区好地方》、《星星,火炬进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咱们从小讲礼貌》等。演唱配合思想教育的歌曲以及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等。如,小学音乐第二、五册中的《每当我走过老师和窗前》、《金孔雀》、《赛船》等,不仅史学生得到演唱技能的训练,并帮助儿童正认识以获得多方面和知识,有助于提高儿童的革命意志,鼓舞儿童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生活,形成坚强、勇敢、活泼和性格,从而得到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音乐教学促进智育
荷兰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得好:“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最基本的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现代神经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有些科学家也称右脑为“音乐脑”,它与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音乐教育是左右脑平衡发展,对开发右脑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智能素质有着勿庸置疑的重要作用。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沈括、马克思、列宁、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登上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他们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他们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激发大脑的兴奋点,把思维引向深处。如爱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六岁开始学小提琴,小提琴伴着他走过了孤独的小学和中学时代,音乐启迪着他的智慧和灵感,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因此,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灵敏度,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越灵活,越娴熟,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和得到锻炼,使大脑灵敏、聪慧。同时,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能听懂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好基础。
三、音乐教学渗透着美育
在音乐教学的诸多功能中,它的美育功能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功能。因此,我在教学中,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重点突出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手段,来培养少年儿童的综合审美素质。
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学生作为审美主体,怎样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审美知识和审美情趣。教师如何按照音乐教育的自身规律,发挥音乐艺术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的特殊功能。
四、音乐教学在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上也有着具体的作用
音乐教学除在德、智、美育上有它特殊的作用外,在体育和劳动教育上也有具体的作用。
通过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教学,培养儿童听、唱的知识技能,使他们具有音乐的表现能力。而听觉和发声的训练,又促使儿童发声器观、听觉器官的良好发展。这在音乐与智育的关系中已讲到过。舞蹈是强身健体的好方法,而舞蹈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缺了音乐,舞蹈将无法进行。也就是说音乐通过舞蹈也达到了强健体魄的目的。
音乐与劳动技术教育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源于劳动,劳动创造音乐。在激昂的音乐声中,人们干劲十足。
总之,中学的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刻不容缓。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劳诸育之中,来完成对中学生人格的塑造。重视中学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因此,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加强与提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