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
【作者】 李金芳
【机构】 山西省交城县职业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职业高中(以下简称职高)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多初中阶段的“后进生”成为了职高学生的“主力军”。众所周知,部分“后进生”、“学困生”在行为习惯上有不少欠缺——或自由散漫,常常迟到、早退,或染头发、化妆、戴首饰,或上课讲话、睡觉,作业拖拉,或无视学校纪律、老师领导……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审美追求上的缺失、道德标准偏差和人生价值的扭曲。对这些学生来说,审美教育尤显重要,且任务艰巨。
职高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可见,审美教育是语文学科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它以教材为载体,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审美因素,在寓教于美的享受之中让学生来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形成健康高尚的品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要手段。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实施审美教育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学科重要性,更新教育观念,以“生”为本。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肩负着审美教育的重要使命。语文课进行审美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美学的角度看,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从内容上看,所选课文,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这些语言艺术的瑰宝,是从长期文化发展史中筛选出来的精神财富,它们文质兼美,文情并茂,为历代人们所传诵,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从教育教学形式表达看,现代化、多渠道的表现形式便于传达富有美的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和创造性的因素,极有利于美育的施行。
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热爱人生、热爱祖国、不断追求,创造更美的生活。因此,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同时,就要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引导学生的心理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正确的审美观,帮助学生获得健美的心灵和高尚的情趣,让学生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
二、为人师表,展示教师之美,诱发审美情感。
创造美的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审美教育的前提。我们知道,情感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先导作用。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是通过具体、可感、独特的形象感染人。试想一个学生不喜欢的老师又怎能诱发学生美的情感?又有什么美育可言?因此,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和美感的诱发者。那么怎样的老师才能诱发学生美的情感呢?
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仪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着装大方、得体、朴素、简洁,努力使自己成为形象的使者,从而唤醒学生对纯洁简朴之美的情感。此外,教师工整、漂亮的板书,会心的一笑,赞许的点头,鼓励的目光以及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技能,都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成为激发学生审美心理冲动的诱因,成为激励自我完美、创造美的积极因素。
其次,教师要有亲和力,尤其要讲究语言美。标准、流畅、富有感染力而又不乏幽默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受到语言艺术美的熏陶,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诱发美的情感。
最后,教师要有积极向上、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教师对生活的乐观积极,能形成正的磁场,聚积奋进的能量,教师的不断学习,能够给学生带来时代责任感、紧迫感,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帮助学生形成好的人生态度。
三、营造美育环境,强化育人氛围。
审美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职高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系统,它需要其他各个系统的配合。
首先学校要重视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校外德充基地、实训基地,校内文化墙、图书馆、阅览室等。其次是加强组织建设,积极开展课外审美教育活动,如成立文学社、读书会、演讲团,举行语文的课本剧演出等。学校定期开展一些艺术活动,强化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再次,利用网络媒体的手段,制作一些配合教学的视频、录音等课件,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学校要加强各种德育项目考核,及时考评、公布、总结,树立学习标杆,提出更高目标。总而言之,要在课内外、校内外形成一个立体的网络,给学生创造一个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有学习的平台、改进的空间、展示的舞台。
四、立足语文教学,寓审美情趣于课堂教育。
首先,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音乐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古到今,诵读的方式培养了无数名垂青史的大学者、大作家。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诵读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但目前高中的语文课堂,却几乎很少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教学中,教师要能给学生思想以启迪,让他们明白朗读的诸多好处,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在比较中体会语言美,进而感受其中的意境美,后来的教学效果要好很多,许多学生当堂就能有感情得背诵诗歌了。
其次,语文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审美教育。教师创造课堂教学美的教学手段有语言、动态(表情、手势、姿态)、板书、直观教具等,其中最重要的当数教师的语言。语言表达形式的好坏,优美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的传达及学生审美感受的效果,教学内容与优美的语言形式和谐地相结合创造课堂教学美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在凭借语言媒介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配合恰当而优雅的表情、手势、姿态,可收到“绿叶扶牡丹”的效果。优美的动态与讲授内容的配合可以更进一步加强语言表达的形象性,并通过授之以趣、动之以情、导之入境,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享受。在网络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应该大力提倡采用图画、音乐、幻灯、电影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
总之,职高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一件值得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事情。既可培美学生的美感,又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用好学校文化氛围,利用语文课本的有利条件,抓住形象性、感染性两大特点,巧妙渗透,激发思维,并辅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现美、追求美,按美的标准和规律塑造自己的心灵,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职高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可见,审美教育是语文学科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它以教材为载体,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审美因素,在寓教于美的享受之中让学生来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形成健康高尚的品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要手段。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实施审美教育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学科重要性,更新教育观念,以“生”为本。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肩负着审美教育的重要使命。语文课进行审美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美学的角度看,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从内容上看,所选课文,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这些语言艺术的瑰宝,是从长期文化发展史中筛选出来的精神财富,它们文质兼美,文情并茂,为历代人们所传诵,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从教育教学形式表达看,现代化、多渠道的表现形式便于传达富有美的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和创造性的因素,极有利于美育的施行。
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热爱人生、热爱祖国、不断追求,创造更美的生活。因此,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同时,就要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引导学生的心理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正确的审美观,帮助学生获得健美的心灵和高尚的情趣,让学生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
二、为人师表,展示教师之美,诱发审美情感。
创造美的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审美教育的前提。我们知道,情感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先导作用。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是通过具体、可感、独特的形象感染人。试想一个学生不喜欢的老师又怎能诱发学生美的情感?又有什么美育可言?因此,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和美感的诱发者。那么怎样的老师才能诱发学生美的情感呢?
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仪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着装大方、得体、朴素、简洁,努力使自己成为形象的使者,从而唤醒学生对纯洁简朴之美的情感。此外,教师工整、漂亮的板书,会心的一笑,赞许的点头,鼓励的目光以及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技能,都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成为激发学生审美心理冲动的诱因,成为激励自我完美、创造美的积极因素。
其次,教师要有亲和力,尤其要讲究语言美。标准、流畅、富有感染力而又不乏幽默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受到语言艺术美的熏陶,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诱发美的情感。
最后,教师要有积极向上、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教师对生活的乐观积极,能形成正的磁场,聚积奋进的能量,教师的不断学习,能够给学生带来时代责任感、紧迫感,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帮助学生形成好的人生态度。
三、营造美育环境,强化育人氛围。
审美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职高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系统,它需要其他各个系统的配合。
首先学校要重视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校外德充基地、实训基地,校内文化墙、图书馆、阅览室等。其次是加强组织建设,积极开展课外审美教育活动,如成立文学社、读书会、演讲团,举行语文的课本剧演出等。学校定期开展一些艺术活动,强化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再次,利用网络媒体的手段,制作一些配合教学的视频、录音等课件,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学校要加强各种德育项目考核,及时考评、公布、总结,树立学习标杆,提出更高目标。总而言之,要在课内外、校内外形成一个立体的网络,给学生创造一个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有学习的平台、改进的空间、展示的舞台。
四、立足语文教学,寓审美情趣于课堂教育。
首先,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音乐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古到今,诵读的方式培养了无数名垂青史的大学者、大作家。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诵读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但目前高中的语文课堂,却几乎很少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教学中,教师要能给学生思想以启迪,让他们明白朗读的诸多好处,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在比较中体会语言美,进而感受其中的意境美,后来的教学效果要好很多,许多学生当堂就能有感情得背诵诗歌了。
其次,语文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审美教育。教师创造课堂教学美的教学手段有语言、动态(表情、手势、姿态)、板书、直观教具等,其中最重要的当数教师的语言。语言表达形式的好坏,优美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的传达及学生审美感受的效果,教学内容与优美的语言形式和谐地相结合创造课堂教学美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在凭借语言媒介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配合恰当而优雅的表情、手势、姿态,可收到“绿叶扶牡丹”的效果。优美的动态与讲授内容的配合可以更进一步加强语言表达的形象性,并通过授之以趣、动之以情、导之入境,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享受。在网络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应该大力提倡采用图画、音乐、幻灯、电影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
总之,职高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一件值得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事情。既可培美学生的美感,又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用好学校文化氛围,利用语文课本的有利条件,抓住形象性、感染性两大特点,巧妙渗透,激发思维,并辅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现美、追求美,按美的标准和规律塑造自己的心灵,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