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 兰仕琴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桂花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在学习基础上产生的,并通过学习的实际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创设情境,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授课艺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巧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在学习基础上产生的,并通过学习的实际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所以,数学兴趣重在培养。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谈谈我在三十几年的数学教学中的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留守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存在,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类物品中的百分数,然后小组交流课前收集到的不同形式的百分数,说一说各自的意义。当学生依次展示自己的资料,很想知道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应该怎样读?怎样写?这时教师适时诱发问题,学生就很感兴趣想知道问题的答案,这样教师就找准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打通了数学与生活间的无形屏障,诱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二、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授课艺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当今学生特点是好奇,好新,好趣,教育系统论告诉我们,有兴趣就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创新,开拓进取,塑造新型人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奥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因为如此,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上要开动脑筋,不能拘泥于自己固有的教学风格,被老思路,老方法给束缚,从而陷入僵化的教学模式中,一成不变的风格,尽管能使学生少一种适应的过程,却也使学生少了一份新鲜感,长久了会使课堂缺少几分吸引力。当今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不断探索研究,为学生度身量体,设计新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不足,课堂上我更多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启发分析式教学,讲解与练习结合,并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灵活的教法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学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重在引导,妙在开窍,教之以法,施之以练,学生逐渐领悟到学习数学的要领和表达技巧,逐渐步入“我要学”的佳境。
三、巧设置疑问,引导他们探究质疑
疑最容易引发探究反射,积极探索即成兴趣。所以,通过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学生才能生疑,才能要求析疑,才能产生求知欲,才能激发兴趣。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提出多个任意的多位数,老师对这些数进行判断能被几整除,然后让学生用笔算一下老师的判断结果是否完全正确。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既惊讶又神秘有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迫不及待地要求懂得其中的奥秘。这样在教学中充分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学生渴望解疑析疑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重视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从尊重、爱护、体贴学生的角度给以引导,将失败的阴影消除,将成功的喜悦放大,将好奇的心理引导至主动探索,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教师只要能够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那么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正确引导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五、诱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要有对知识的渴求,也就是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想对未知事物的了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契点。
总之,激发学习的兴趣方法很多,只要抓住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事物如:新颖的东西,运动变化的东西,相互矛盾的东西,笑话、幽默故事,美的东西,实验、操作,竞赛和游戏等。采取适当的方法,就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新课程标准
2、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在学习基础上产生的,并通过学习的实际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所以,数学兴趣重在培养。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谈谈我在三十几年的数学教学中的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留守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存在,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类物品中的百分数,然后小组交流课前收集到的不同形式的百分数,说一说各自的意义。当学生依次展示自己的资料,很想知道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应该怎样读?怎样写?这时教师适时诱发问题,学生就很感兴趣想知道问题的答案,这样教师就找准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打通了数学与生活间的无形屏障,诱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二、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授课艺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当今学生特点是好奇,好新,好趣,教育系统论告诉我们,有兴趣就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创新,开拓进取,塑造新型人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奥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因为如此,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上要开动脑筋,不能拘泥于自己固有的教学风格,被老思路,老方法给束缚,从而陷入僵化的教学模式中,一成不变的风格,尽管能使学生少一种适应的过程,却也使学生少了一份新鲜感,长久了会使课堂缺少几分吸引力。当今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不断探索研究,为学生度身量体,设计新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不足,课堂上我更多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启发分析式教学,讲解与练习结合,并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灵活的教法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学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重在引导,妙在开窍,教之以法,施之以练,学生逐渐领悟到学习数学的要领和表达技巧,逐渐步入“我要学”的佳境。
三、巧设置疑问,引导他们探究质疑
疑最容易引发探究反射,积极探索即成兴趣。所以,通过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学生才能生疑,才能要求析疑,才能产生求知欲,才能激发兴趣。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提出多个任意的多位数,老师对这些数进行判断能被几整除,然后让学生用笔算一下老师的判断结果是否完全正确。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既惊讶又神秘有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迫不及待地要求懂得其中的奥秘。这样在教学中充分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学生渴望解疑析疑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重视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从尊重、爱护、体贴学生的角度给以引导,将失败的阴影消除,将成功的喜悦放大,将好奇的心理引导至主动探索,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教师只要能够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那么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正确引导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五、诱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要有对知识的渴求,也就是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想对未知事物的了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契点。
总之,激发学习的兴趣方法很多,只要抓住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事物如:新颖的东西,运动变化的东西,相互矛盾的东西,笑话、幽默故事,美的东西,实验、操作,竞赛和游戏等。采取适当的方法,就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新课程标准
2、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