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老师不老——我的幸福教育故事

【作者】 农爱结

【机构】 广西鹿寨县第二初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从教25年了,很多久不谋面的学生、家长见到我,几乎都是一样的诧异:农老师,你怎么不会老啊!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心比吃了蜜还甜呢!
  其实,判断一个人是年轻还是衰老,应该有两个维度。一是从生理上看,这是绝对的,年轮不可抗拒,也无法篡改。二是从心理上看,这是相对的。心态不好,整天无所事事,郁郁寡欢的,往往未老先衰;人之心,有所牵挂,也便有所寄托。有寄托,也便有精神支柱,自然显得不老。
  所以,我看起来不显老,并非美容,而是我的心态好:简单+知足+感动+找活+运动=我的不老秘方,它们就像一块块小小的拼图,构成我的幸福教育图。
  第一块拼图:简单
  这里的“简单”就是“少去瞎想,多做实事;扎扎实实,埋头苦干”。
  1989年7月柳州师专毕业后,我一直在同一所学校任教。25年来不管学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不管是哪一届领导班子,不管学校怎么安排我的工作,即便是学校因剥离企业移交地方政府管辖一事久拖不决而导致教师工资被拖欠1年之久的2003年,即便是让我跨年级上3个班的语文兼班主任的2005年,即便是在我拿到中学高级教师资格又从东兰支教回来让我接年级最差的077班的2008年,我都一如既往地遵循着这16字。在我的字典里,没有“复杂”二字。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国平说:人一简单就会年轻,一世故就会老。我即是一个明证。
  第二块拼图:知足
  我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别墅、车子、称心的工作,不是所有的人都拥有健康的身体,不是所有的人都家庭婚姻幸福快乐,不是所有的人平安无事……所以,我常常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工作高标准,生活低标准。人比人气死人,人最怕横着比。我不会用别人的幸福给自己制造痛苦,我也没有抱怨学校抱怨学生,而是设法适应环境,适应学生,静心投入教育教学。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看到身边的同事一个一个买小车,我依然不会为自己还骑自行车上下班而觉得丢脸。她们以车代步固然潇洒,免了日晒雨淋之苦,却要为油价上涨、车位紧张、违章罚款、交通堵塞而担心;我却永远不会有这样的顾虑,相反,骑自行车还能锻炼身体呢。何乐而不为呢?
  因为容易知足,也自然懂得感恩。就是到菜市场买菜,对卖菜的人我都会心存感恩之心,感谢他们为我提供了那么丰富的肉菜;看到清洁工个人,我也会心存感恩之心,感谢他们为我创造了那么清洁的环境;即便是看到乞丐,我也会心存感恩之心,因为是他们让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幸福了。
  我喜欢一分为二看世界。凡事总爱往最坏的方向想,做好最坏的准备,一旦真的出现所谓的坏结果,因为心里早有准备,也就不会失望。好结果好消息谁不会欢喜接受啊。所以,我常常能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老子云:祸莫大于不知足。俗语说:知足者常乐;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快乐源于一颗知足感恩的心。所以,大家才看到了不老的我啊。
  第三块拼图:感动
  我是一个很容易被感动的人。
  人,特别是成年人,会感动,说明他心存善良。我就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我喜欢看《读者》,那些真善美的文字,敲打我的心灵,总让我怦然心动,泪花四溅……我喜欢看《感动中国》,那些源自身边人、小市民的朴素故事,总让我泪满衣襟……我喜欢看天安门前的升旗,雄壮的国歌、鲜艳的国旗,总让我热泪盈眶……有泪水在,我感到自己仍然饱满。
  早上骑自行车上班,看着阳光穿透路边的树叶,以一种无声而又朴素的方式与生命对话,我会感动;下午骑自行车下班,看夕阳落下,品味着夕阳无限好的意境,我会感动。感动,点燃了我精神家园的一瓣心香,萦绕着我的一生。撒贝宁说:感动是防止人心沙漠化的那滴水。古语说:上善若水。境由心生,相由心生。如果心里都是自己做的好事和社会美好现象,那么心理就会很舒适,人自然就不显老了。
  第四块拼图:找活
  人要能够活下去,需要有三个条件:一为目标的牵引,二为情感的滋润,三为内力的支撑。
  人生没有目标,犹如行尸走肉,活得没有意义。很多老师在拿到中级职称或高级职称后就开始满足,开始松懈,开始出现职业倦怠症,人自然很快就显老了。
  我不一样。
  小时候贫寒的家境早磨练了我吃苦耐劳、自尊自强、勇于挑战、不断超越自我的个性。我喜欢把工作当机遇,把奋斗当台阶,我喜欢给自己不断地找活:我1989年9月参加工作,1996年到年限申报中学一级教师,一次通过;2001年我参加自学考试,2004年拿到自学考试中文本科毕业文凭;2006年自学日语,取得职称日语B级合格证,同年12月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一次通过;2007年去东兰泗孟中学支教一年,被评为自治区第11期先进支教队员;
  2008年回来接年级最差的077班,并把它成功转化为学校的优秀班级,2009年被评为“鹿寨县爱生模范”,2010年被评为“鹿寨县十佳班主任”;2008年9月起我还担任学校教务处副主任,同时负责一个自治区C级的课题《农村学生寄宿制问题的研究》,2008、200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鹿寨县先进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11年负责一个县级的重点课题子课题《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后进生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还是另一个县级的重点课题子课题《农村寄宿制初中构建绿色校园文化策略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员,繁重的工作样样干得漂亮。
  在25年的从教生涯中,我始终没有失去努力的目标,始终都有目标的牵引,并常常“发愤忘食”,又能从中得到快乐,以至“乐而忘忧”,以至不知“中年之将至”。这些目标也是我的精神支柱,是我生命的活水,使得我40有6依然年轻,充满亮色。
  第五块拼图:运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五六(下转第9页)(上接第65页)十年代对教师角色的隐喻,其实是忽视了教师的人格,以牺牲教师的健康为前提,是很不道德的。健康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它是“1”,金钱、地位、名利等都是后面的“0”。没有这个“1”,后面所有的“0”都没有了意义。
  这个道理是我在1998年失去健康(严重失眠、神经衰弱)又多方治疗无果的情况下领悟的。从那时起,我知道我的健康只能靠我自己了。于是1999年,我开始锻炼。我每天坚持4000米跑步或散步1到2小时或跳绳3、40分钟或踢毽子1小时或打羽毛球、篮球等已经12年了。很多人都很佩服我的毅力和耐力。锻炼的同时我还参加了一些比赛,并获得一般人难以企及的荣誉:2005年9月获得鹿寨县第6次运动会女子3000米第6名;2007年获得全国跳绳公开赛女子甲组三分钟速度耐力跳第6名;2009年获得鹿寨县第7次运动会女子成年组800米第1名。
  13年如一日的运动让我有足够的内力,即足够的能自立于世的体力和精力,帮我消除疲劳,帮我放松神经,增强了心理的免疫力。很多女性注意养气养血的年纪,我却从2004年开始每年义务献血一次,到现在累计献血2600毫升,记忆力仍然没有出现衰退的迹象。
  我运动,我健康,我健康,我快乐。只有健康了,才能体会到生存的快乐,体会到教书的快乐,体会到教育的幸福。运动是一个很好的出口,让我慢性愉悦。心圆满,一切皆圆满。一切从心开始。
  就是这主要的五块拼图,构成我幸福教育的故事,谱写了一篇“老师不老”的现代童话。如果你羡慕我,请按我的“不老秘方”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