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中语文学习要注重课外知识的积累

【作者】 王 琼

【机构】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中华路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积累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没有积累的语文学习只能是浅尝辄止,难以真正提高语文能力。因此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积累,使学生在初中三年能积累一定量的课外知识,是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就目前我们的语文教育状况来说,培养学生在课外有意识地积累语文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素养 学习积累  
  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课堂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也要注重课外知识的积累。本此原则,教学中我特别重视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变被动接收为主动学习。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达到了使学生在课外学习中能积极主动地积累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的目的。
  一、从大量课外阅读中积累知识
  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是意识性的知识,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课内是有限的,而课外却是无限的。学生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外阅读比课内阅读教学更重要。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各种名人对话。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学生可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会到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渠道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牢固的知识体系。课外阅读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我们不要将课外阅读片面地理解为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从各门学科的学习中所获得的新知识和新内容都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为补充和配合,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和吸收。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受益。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也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课外阅读对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也知道课外阅读对学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培养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坚决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从社会生活中积累知识
  有个名家说过:“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必定生动活泼,事半功倍。”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个世纪前半叶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与生活的密切结合,在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通过教育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在当今社会语文教育应当关注生活、走进生活,以培养学生深入生活自觉体验、善于创新的全面素质。所以我们在教学语文时可以以课堂为窗口,树立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进而美化语言,积累知识,提升语文能力。比如在各种新式活泼的广告语中可以学习到鲜活的语言。好的广告语会给人启发,精炼语言,丰富语言,这样可以使得原本令人生厌的广告变为可以欣赏的美好事物,又何乐而不为呢?在初中阶段,学生喜欢学唱一些流行歌曲,而其中有不少歌词优美形象,委婉动人,所以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从歌词中学习丰富的语言,也是可以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起到良好的作用的,不仅如此,还可以学习丰富的修辞手法。就像张学友的《夕阳醉了》“夕阳醉了,落霞醉了,任谁也掩饰不了……”用到了拟人的手法等等。当然还可以在旅游中探访名胜古迹,学习诗文,了解丰富的人文内涵等等。生活中,语文现象无处不在,随处可见。只要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凡事留心,也会在生活这个大课堂学到极其丰富、取之不尽的知识的。社会本身就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课外积累,并不限于积累书中的知识,积累的范围应该扩大,要在社会这本书中吸取营养。老师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接触不同的人和事,从正面教材中取得真金,从反面教材中得到教训,以此丰富并健全自己的人生,感于体验生活的成功与失败、辛酸与甘甜。
  三、从各种媒体中积累知识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从来都是由量变达到质变的过程,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语文学习尤其如此。初中学生学习科目多,任务重,学生“与世隔绝”,忙于“题海战术”,没有积累信息的时间和习惯,导致学生交流和作文中的障碍,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媒体获取信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比如最常看的电视,它不仅及时准确形象直观地传递信息,传承文明,而且调整着人们的生活情趣,影响着社会成员对生活态度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成为人们接受教育的大课堂。如果教师引导学生经常性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收看一些新闻节目,可以增长知识,学到很多东西:看新闻可以了解世界动态,看新闻可以了解党和国家的意向以及新的法规条令,看新闻可以了解天下大事,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看新闻可以了解地区差异等等,总之看新闻可以用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充实自己的头脑。所以每一位悉心执教的语文教师为充实课堂内容,丰富讲授语言,激发学生学语文兴趣,都可以将电视节目与教学过程有机整合。当然学校条件和学习现状的制约,学生一学年中在学校看不到几次电视,他们虽然对电视信息知识感兴趣,但现实条件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这就只能是教师为他们开辟开放性的个性空间以及对电视节目的筛选引导,观看精品栏目和教育台专家讲座等,学生会积累许多信息,提高认知水平。再比如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报刊杂志,以补充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学习经验,积累文学素材为以后的作文打基础;报刊杂志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他们对社会对生活的认知,也有一些科学类杂志可以告诉我们很多的为什么等等。当然学生还可以借助网络等其它媒体进行学习和积累知识。
  总之,语文学习注重课外知识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学习知识的途径,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要注重积累,更要注重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涛.语文课堂中的现实生活.《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07
  [2]李斌辉.论语文课程能否生活化.《语文学刊》,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