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怎样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者】 白贵琴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桂花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会让人一生受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要有耐心,着眼未来,早发现,早教育,多宣讲,多谈心,反复抓。采取这样几点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用规矩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用爱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用以身作则规范学生的良好习惯,以“勤”下班级促成良好习惯,以反复训练强化形成良好习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要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平台,更需要执着做,用心探讨,创新方法,才能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于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好习惯;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确,好习惯会让人一生受益,坏习惯可能会使人抱憾终身。所以,我认为班级管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习惯是稳定的、自觉的行为。坏习惯是一种藏不住的缺点,往往别人看得见,自己看不见。特别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对自己身上的问题置之不理或归咎于他人。作为班主任,能及时指出并纠正学生的坏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好习惯会让人一生受益,坏习惯可能会使人抱憾终身。我们都遇到过学困生,其实他们大多是聪明的学生,没有成功往往因为没有好习惯。如:没有认真的钻研、不会严谨的思考,甚至不能规范的、清晰的书面表达,当然不能够专注的学习。“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就是说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一、用规矩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养成良好习惯,就是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让学生终身受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心里知道该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要让学生改掉已经形成了的,甚至不自觉的不良习性,有赖于班主任的督促和鞭策,因此,班级管理很有必要制定一系列“迫”使学生“去做”的规矩。我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都会给学生立下一些班规,如《作业书写规范要求》、《课前预习方法与要求》、《晨读制度》、《升旗纪律》、《学生的衣着规范》、《值日生制度》、《清洁区包干制度》、《班干部工作职责》等,这些不一定都形成书面的制度,但要让全体学生心里明白我们班级有这样的制度,一旦违反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制度措施的落实需要班主任和班干部检查督促。
二、用爱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自制和自律,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情感而非规则。我们追求的效果不应该仅仅是学生被动地遵守这些规章条例,而应该是主动地维护、尊重这些制度。我经常问学生“你们会踢家里的门吗?那为什么要踢教室的门?”我想除了学生某些习惯需要纠正、完善之外,还有一个因素——“爱”。没有“爱”,哪来的珍惜?学生爱自己的家,所以愿意保护好它,不爱或者说不够爱这个班,所以没有这种爱惜意识。可以做这样一个推论:他不愿意向老师问好,是不是不够爱这个老师?他在校园里乱吐乱扔,是不是不够爱这个学校?他对同学不友善,是不是不认同这位同学?答案并非如此,只是缺乏教师对学生“潜在爱心”的唤起。
三、用以身作则规范学生的良好习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最重要的品质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因此,必须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去陶冶和影响学生。“言传”与“身教”要紧密结合,注意身教,严于律己。班主任以身作则,一身正气,为教清廉,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作学生的表率,必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四、以“勤”下班级促成良好习惯
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不会一蹴而就,班主任更要“勤”,勤下班级,及时了解掌握班级动态,包括学生缺席、作业情况、值日情况和心理动态等。班主任还应尽可能抽出一些时间与学生在一起,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及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自我意识不断地增强,但有时候对师长仍具有依赖性。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启发、对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干什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仔细观察学生的表情,分析学生的言行,找出学生出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班主任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并做到对症下药。勤于下班级的班主任,其班级也一定具有优良的班风学风。
五、以反复训练强化形成良好习惯
为了增强学生实现目标的决心,设计统一的格言条,把自己最崇拜的人,最喜欢的名言,最突出的优点和要最想改正的习惯填上,放在醒目位置。学生经常能看到,强化了养成好习惯的意识。为了使学生养成有计划学习的好习惯,我要求每个学生建一个计划本,把每天晚上要做的事情,形成先后顺序,并计划好所用的时间,每完成一项就写上所用的实际时间,开始学生不习惯,嫌麻烦,计划和实际也有差距。经过半个学期的实践,大部分学生都习惯了在自主学习时要事先计划一下,先做什么,用多长时间。养成良好习惯不会一蹴而就,班主任更要“勤”,要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让做得好的同学有成就感,让做得不好的同学有距离感。要以前者为目标,以“只追前一名”的教育思想,不断鼓励,在不断进步和不良习惯的改正中走向成功。
总之,一个具有良好班风学风的班集体,一定具有凝聚力、吸引力,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养成一个良好习惯的环境平台。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须“日积月累地练,练到非常熟,再也丢不了”,须允许学生习惯形成有个过程,须认识到学生习惯有反复性。同时相信只要执着去做,就一定会有收获;只要用心探讨,去实践,一定能发现更多的好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在好习惯中受益。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论习惯.http://bbs.cersp.com/dispbbs.asp?ID=84376&boardID=53
[2]肖娅兰.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新课程(中)》 .2011年05期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好习惯;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确,好习惯会让人一生受益,坏习惯可能会使人抱憾终身。所以,我认为班级管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习惯是稳定的、自觉的行为。坏习惯是一种藏不住的缺点,往往别人看得见,自己看不见。特别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对自己身上的问题置之不理或归咎于他人。作为班主任,能及时指出并纠正学生的坏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好习惯会让人一生受益,坏习惯可能会使人抱憾终身。我们都遇到过学困生,其实他们大多是聪明的学生,没有成功往往因为没有好习惯。如:没有认真的钻研、不会严谨的思考,甚至不能规范的、清晰的书面表达,当然不能够专注的学习。“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就是说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一、用规矩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养成良好习惯,就是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让学生终身受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心里知道该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要让学生改掉已经形成了的,甚至不自觉的不良习性,有赖于班主任的督促和鞭策,因此,班级管理很有必要制定一系列“迫”使学生“去做”的规矩。我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都会给学生立下一些班规,如《作业书写规范要求》、《课前预习方法与要求》、《晨读制度》、《升旗纪律》、《学生的衣着规范》、《值日生制度》、《清洁区包干制度》、《班干部工作职责》等,这些不一定都形成书面的制度,但要让全体学生心里明白我们班级有这样的制度,一旦违反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制度措施的落实需要班主任和班干部检查督促。
二、用爱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自制和自律,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情感而非规则。我们追求的效果不应该仅仅是学生被动地遵守这些规章条例,而应该是主动地维护、尊重这些制度。我经常问学生“你们会踢家里的门吗?那为什么要踢教室的门?”我想除了学生某些习惯需要纠正、完善之外,还有一个因素——“爱”。没有“爱”,哪来的珍惜?学生爱自己的家,所以愿意保护好它,不爱或者说不够爱这个班,所以没有这种爱惜意识。可以做这样一个推论:他不愿意向老师问好,是不是不够爱这个老师?他在校园里乱吐乱扔,是不是不够爱这个学校?他对同学不友善,是不是不认同这位同学?答案并非如此,只是缺乏教师对学生“潜在爱心”的唤起。
三、用以身作则规范学生的良好习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最重要的品质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因此,必须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去陶冶和影响学生。“言传”与“身教”要紧密结合,注意身教,严于律己。班主任以身作则,一身正气,为教清廉,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作学生的表率,必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四、以“勤”下班级促成良好习惯
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不会一蹴而就,班主任更要“勤”,勤下班级,及时了解掌握班级动态,包括学生缺席、作业情况、值日情况和心理动态等。班主任还应尽可能抽出一些时间与学生在一起,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及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自我意识不断地增强,但有时候对师长仍具有依赖性。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启发、对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干什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仔细观察学生的表情,分析学生的言行,找出学生出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班主任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并做到对症下药。勤于下班级的班主任,其班级也一定具有优良的班风学风。
五、以反复训练强化形成良好习惯
为了增强学生实现目标的决心,设计统一的格言条,把自己最崇拜的人,最喜欢的名言,最突出的优点和要最想改正的习惯填上,放在醒目位置。学生经常能看到,强化了养成好习惯的意识。为了使学生养成有计划学习的好习惯,我要求每个学生建一个计划本,把每天晚上要做的事情,形成先后顺序,并计划好所用的时间,每完成一项就写上所用的实际时间,开始学生不习惯,嫌麻烦,计划和实际也有差距。经过半个学期的实践,大部分学生都习惯了在自主学习时要事先计划一下,先做什么,用多长时间。养成良好习惯不会一蹴而就,班主任更要“勤”,要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让做得好的同学有成就感,让做得不好的同学有距离感。要以前者为目标,以“只追前一名”的教育思想,不断鼓励,在不断进步和不良习惯的改正中走向成功。
总之,一个具有良好班风学风的班集体,一定具有凝聚力、吸引力,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养成一个良好习惯的环境平台。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须“日积月累地练,练到非常熟,再也丢不了”,须允许学生习惯形成有个过程,须认识到学生习惯有反复性。同时相信只要执着去做,就一定会有收获;只要用心探讨,去实践,一定能发现更多的好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在好习惯中受益。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论习惯.http://bbs.cersp.com/dispbbs.asp?ID=84376&boardID=53
[2]肖娅兰.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新课程(中)》 .2011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