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让爱的阳光洒向每个学生——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作者】 张玉强 赵 丽
【机构】 山东省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朱芦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逐步完成学困生的转化,是每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导师制亲情活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对学困生进行学法指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跟家长真诚沟通,帮助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方式;帮助学困生弥补知识缺陷,让他们能听懂每一节课。
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 不同程度的提高 和谐的师生关系 真诚沟通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爱的阳光洒向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进步这是每个教师的愿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般比较关注优秀生,往往忽视了学困生,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逐步完成学困生的转化,是每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那么怎样进行学困生的转化呢?
一、通过导师制亲情活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
学困生因为学习成绩差,往往在学校受到学生和老师的歧视,在家中受到父母的斥责,他们缺乏自信心,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道德品质良好,也有学好的愿望。调查发现,他们中的部分同学有些科目还是很好的,通过与他们座谈,发现之所以这些科目比较好,主要是因为该学科老师亲和力强,经常鼓励他们,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们因为喜欢这个老师,从而喜欢这个老师教的学科。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如下措施:
1、通过导师制亲情活动,让学困生感觉到老师的关爱。每个班有三名导师,每个导师负责五名学困生,导师和这些学困生结成帮扶对子,和他们定期谈心,让他们说出学习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由导师帮助他们来解决,久而久之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师要努力去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赞扬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学困生很少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即使参与也多以失败而告终。因此,教师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重视每一次哪怕是很微小的成功,即使是作业书写、学习态度上的点滴进步也不能放过,并且大加赞扬,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即使失败了也要肯定他们的勇气,不要批评他们。
二、对学困生进行学法指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学困生大多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导师要通过与学生交流,诊断学困生学习方法上的缺点,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1、指导学困生预习。预习时让他们从课本内容出发,通过阅读课本内容知道要掌握哪些内容,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并做好笔记,然后尝试完成课本上的随堂练习和习题,对不明白的问题重点标记,并通过小组检查和老师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督促他们预习。
2、鼓励学困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即使回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勇气,尽量找出回答问题中的闪光点。
3、课后要先复习,再做作业。指导学困生养成课后先复习再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并在每次做作业之前先订正上次作业中的错误,并养成习惯。
4、单元测验后要指导学困生写试卷分析,分析自己失分的原因,是有关知识点没掌握好,还是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针对测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变式训练,弥补自己知识上的缺陷。
三、跟家长真诚沟通,帮助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方式
学困生的形成与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教师要跟家长真诚沟通,帮助家长分析学困生形成的真正原因,并帮助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方式。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低,以辅导不了学生为由,对学生的家庭作业不管不问,对这样的家长我们要求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时不一定要检查作业的对错,主要检查作业做得是否仔细,如果有时间尽量多陪孩子一起学习,并且跟孩子共同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经常进行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而当孩子的成绩与家长的愿望相差太大时,家长就对孩子讽刺挖苦,,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放弃学习,对这样的家长我们要求家长多和孩子分析成绩差的原因,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家长几句鼓励的话往往会给孩子无限的学习动力。
四、帮助学困生弥补知识缺陷,让他们能听懂每一节课
学困生在学习上大多都经历着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听不懂→成绩差→不感兴趣→不想学→更听不懂→成绩更差→直至放弃。之所以他们听不懂,主要原因在于知识体系中存在空白点,随着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加大,学习越加困难,知识体系中的空白点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使学生越来越不愿学,所以必须给他们补课,帮他们补上知识体系中的空白点。如果单纯靠教师是无法完成这一任务的,必须靠老师和优等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老师先让优等生和学困生结对子,并把他们进行捆绑式评价,在上新课之前老师先给他们列出新课学习中需要用到而学困生又没有掌握的知识点,督促优等生帮助学困生补课,通过补课让学困生能听懂每节课,避免出现知识体系上的新的空白点。
总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要多关心学困生,尊重学困生,赏识学困生,把爱的阳光洒向班级的每一位学生,让学困生时刻感觉到老师的关注,体会到老师对他们那种特别的爱,这种爱必然会得到美丽的回报,这种爱是转化学困生的灵丹妙药。
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 不同程度的提高 和谐的师生关系 真诚沟通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爱的阳光洒向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进步这是每个教师的愿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般比较关注优秀生,往往忽视了学困生,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逐步完成学困生的转化,是每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那么怎样进行学困生的转化呢?
一、通过导师制亲情活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
学困生因为学习成绩差,往往在学校受到学生和老师的歧视,在家中受到父母的斥责,他们缺乏自信心,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道德品质良好,也有学好的愿望。调查发现,他们中的部分同学有些科目还是很好的,通过与他们座谈,发现之所以这些科目比较好,主要是因为该学科老师亲和力强,经常鼓励他们,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们因为喜欢这个老师,从而喜欢这个老师教的学科。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如下措施:
1、通过导师制亲情活动,让学困生感觉到老师的关爱。每个班有三名导师,每个导师负责五名学困生,导师和这些学困生结成帮扶对子,和他们定期谈心,让他们说出学习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由导师帮助他们来解决,久而久之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师要努力去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赞扬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学困生很少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即使参与也多以失败而告终。因此,教师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重视每一次哪怕是很微小的成功,即使是作业书写、学习态度上的点滴进步也不能放过,并且大加赞扬,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即使失败了也要肯定他们的勇气,不要批评他们。
二、对学困生进行学法指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学困生大多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导师要通过与学生交流,诊断学困生学习方法上的缺点,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1、指导学困生预习。预习时让他们从课本内容出发,通过阅读课本内容知道要掌握哪些内容,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并做好笔记,然后尝试完成课本上的随堂练习和习题,对不明白的问题重点标记,并通过小组检查和老师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督促他们预习。
2、鼓励学困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即使回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勇气,尽量找出回答问题中的闪光点。
3、课后要先复习,再做作业。指导学困生养成课后先复习再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并在每次做作业之前先订正上次作业中的错误,并养成习惯。
4、单元测验后要指导学困生写试卷分析,分析自己失分的原因,是有关知识点没掌握好,还是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针对测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变式训练,弥补自己知识上的缺陷。
三、跟家长真诚沟通,帮助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方式
学困生的形成与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教师要跟家长真诚沟通,帮助家长分析学困生形成的真正原因,并帮助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方式。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低,以辅导不了学生为由,对学生的家庭作业不管不问,对这样的家长我们要求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时不一定要检查作业的对错,主要检查作业做得是否仔细,如果有时间尽量多陪孩子一起学习,并且跟孩子共同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经常进行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而当孩子的成绩与家长的愿望相差太大时,家长就对孩子讽刺挖苦,,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放弃学习,对这样的家长我们要求家长多和孩子分析成绩差的原因,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家长几句鼓励的话往往会给孩子无限的学习动力。
四、帮助学困生弥补知识缺陷,让他们能听懂每一节课
学困生在学习上大多都经历着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听不懂→成绩差→不感兴趣→不想学→更听不懂→成绩更差→直至放弃。之所以他们听不懂,主要原因在于知识体系中存在空白点,随着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加大,学习越加困难,知识体系中的空白点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使学生越来越不愿学,所以必须给他们补课,帮他们补上知识体系中的空白点。如果单纯靠教师是无法完成这一任务的,必须靠老师和优等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老师先让优等生和学困生结对子,并把他们进行捆绑式评价,在上新课之前老师先给他们列出新课学习中需要用到而学困生又没有掌握的知识点,督促优等生帮助学困生补课,通过补课让学困生能听懂每节课,避免出现知识体系上的新的空白点。
总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要多关心学困生,尊重学困生,赏识学困生,把爱的阳光洒向班级的每一位学生,让学困生时刻感觉到老师的关注,体会到老师对他们那种特别的爱,这种爱必然会得到美丽的回报,这种爱是转化学困生的灵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