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新、简、巧、实”是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作者】 毛科友
【机构】 贵州省瓮安县岚关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文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体验为核心的实践活动。“高效课堂”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大胆提出“解放老师、解放学生、解放教育”的思想,倡导旨在张扬学生天性, 依靠学生内部自然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寓学于乐,寓学于自然天性,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沉思,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 方法
语文高效课堂从关注学生内生态出发, 使教育对象在实践中认知、明理和发展。教师的教学只有让学生如沐春风, 才会有春风化雨之功效。根据学生语言水平、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指导、分层训练,是一种以学生为根本的体验教育。这里的“体验”是一种实践行为,是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是学生发展的必要途径。
一、语文高效课堂要体现“新”———充分研读教材,研究学生,解决老师的讲与学生学的问题。
过去我们太在意老师讲多少分钟,学生学多少分钟,多不好,少不行。死板,无操作性,宛如烙油饼,火候不足就不熟,火候过了,就糊了。但教学终究不是烙油饼,这样的规定就显得做作;老师该不该讲,该讲多少,完全取决于课堂和学生的实际,没有必要讲,一分钟都是浪费,反之,需要老师把握深度和高度时,老师就是讲上三十分钟也无妨。其弹性限度由课堂内容、学生实际来定。
除了教课文,还要教做人的道理。教语文,绝不仅仅是上课文那样简单。语文包含了太多东西,它不用运算,但它是人们能运算的基石,这是它的功用特点;它没有图画,但它蕴含着千姿百态的风景,这是它独特的魅力。有了它,人们才认识字,才能知晓百事;有了它,人与人之间才能正常地沟通,才能表达出自己的需要与心情。语文,它还是素养的代名词,一个人表达不清晰会被视为愚笨。所以,教语文,不仅是教人知识,更是教人做人,教会人与人沟通,教会人知书达理。假如仅仅是教会学生能积极应付考试却不懂得品德素养,那么毋庸置疑,这将是教育失败的见证。
二、语文高效课堂要体现“巧”———优化教学设计,解决课堂的动与静的问题。
一味的动,必然使课堂浮躁,失去应有的深度;一味的静,也必然使课堂如同一潭死水,失去生命和活力。动与静和谐统一,方可实现课堂的高效。动,需要学生交流,需要展示,要人人都迸发出讲解和倾诉的热情;静,需要保持安静环境,让人人沉思探究。语文高效课堂需落实“低起点、小坡度”的教学原则,关心学生,减压增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注重平时积累。教语文不仅要注重阅读,还应该注重背诵。背的东西多了,存在头脑里,随时能拿出来使用,对于写作或者与人交谈都是极为有用的。知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能够累积,而且能相互渗透,变得更透彻,因此,应善于培养学生积累的能力,如摘写成语、美句等。在古诗词背诵方面,可以专门选几节课来让学生们对诗。也可以让学生养成每天抄写背诵一首诗或词的习惯,然后在学期临近结束时开始全面攻克古诗词的背诵。
三、语文高效课堂要体现“简”———改革课堂结构。
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抓住知识主线,注重基础,讲练适度,彻底改变“满堂灌”“一讲到底”的落后教学方式。在自学、精讲、讨论、合作、检测、反馈等方面下功夫。关注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关注每一学生的问题。课堂上要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让学生自主却不自流,让学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身投入,紧张而愉悦地学习。
四、语文高效课堂要体现“实”———优化作业设计。
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形式,改进作业批改方式,减少学生重复、机械、无效的作业。教师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作业,发挥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和师生心灵交流的激励性作用。重视探究过程,强调过程反思。规范学生学习习惯。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等学习过程的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作为汉民族共同语,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认真学习的,语文教学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鼓励多读优秀作品,鼓励讨论问题主动参与,积极发言。
因此,语文教学的根本不在于是否“新”,而在于是否符合它的最终要求。假如真的是“新”,那自然好,假如只是形式上“新”了,那反而有可能误导语文教学,让它的面纱越戴越厚。这样说来,语文教学,应该更注重它的基本能力,更注重它的原始教育意义。抱着这种纯正的目标去实践语文教学,课堂上到底该更注重什么就一目了然了。牢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运用与修身语文到底该教什么,摒弃考试,摒弃其他,揭开语文的面纱,记住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答案非常明显。能读能写能顺畅交流,这是语文教学的最初目的,懂得做人的道理、尊敬父母长辈、尊敬教师、能够有一些好的习惯、有个人该有的素质,这是语文教学的深层目的。从这两个目的来看,语文教学应该就回归本原,在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语言与文字能力的基础上,加深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
总之,语文高效课堂首先必须是有效的,然后照顾每个学生的生命需求,使课堂变得灵动而有生命力。有目的地注意诸多好习惯的养成。做人的道理亦如是,学生平时的各种习惯,也都是慢慢养成的。在怎么教的问题上,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因为他起着一个自我表率的作用。当然,教师也可以用提出要求的办法来促使学生养成好习惯。只要能牢牢记住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那么很多事情都是很容易分出轻重的。总的来说,习惯在于培养,需要时间,而且这要求教师本身必须爱好阅读,给学生一种印象,一种观念,并渐渐地带领学生进入一种恬静的阅读习惯当中。只要阅读习惯养成了,学生就会自动爱上学习,爱上知识本身,这样,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已经完成了一半以上。当一切事物都摒弃掉那层面纱,它都会显得异常清晰。语文教学尤其如此,因为它不似数学那么单纯,不似英语那么功利。当云雾似的厚纱揭开之后,大家终于发现,原来它仍然是那么清晰明了的,只要有人真心想挖掘它的真意,它就显现出来了,一如从前。
关键词: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 方法
语文高效课堂从关注学生内生态出发, 使教育对象在实践中认知、明理和发展。教师的教学只有让学生如沐春风, 才会有春风化雨之功效。根据学生语言水平、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指导、分层训练,是一种以学生为根本的体验教育。这里的“体验”是一种实践行为,是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是学生发展的必要途径。
一、语文高效课堂要体现“新”———充分研读教材,研究学生,解决老师的讲与学生学的问题。
过去我们太在意老师讲多少分钟,学生学多少分钟,多不好,少不行。死板,无操作性,宛如烙油饼,火候不足就不熟,火候过了,就糊了。但教学终究不是烙油饼,这样的规定就显得做作;老师该不该讲,该讲多少,完全取决于课堂和学生的实际,没有必要讲,一分钟都是浪费,反之,需要老师把握深度和高度时,老师就是讲上三十分钟也无妨。其弹性限度由课堂内容、学生实际来定。
除了教课文,还要教做人的道理。教语文,绝不仅仅是上课文那样简单。语文包含了太多东西,它不用运算,但它是人们能运算的基石,这是它的功用特点;它没有图画,但它蕴含着千姿百态的风景,这是它独特的魅力。有了它,人们才认识字,才能知晓百事;有了它,人与人之间才能正常地沟通,才能表达出自己的需要与心情。语文,它还是素养的代名词,一个人表达不清晰会被视为愚笨。所以,教语文,不仅是教人知识,更是教人做人,教会人与人沟通,教会人知书达理。假如仅仅是教会学生能积极应付考试却不懂得品德素养,那么毋庸置疑,这将是教育失败的见证。
二、语文高效课堂要体现“巧”———优化教学设计,解决课堂的动与静的问题。
一味的动,必然使课堂浮躁,失去应有的深度;一味的静,也必然使课堂如同一潭死水,失去生命和活力。动与静和谐统一,方可实现课堂的高效。动,需要学生交流,需要展示,要人人都迸发出讲解和倾诉的热情;静,需要保持安静环境,让人人沉思探究。语文高效课堂需落实“低起点、小坡度”的教学原则,关心学生,减压增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注重平时积累。教语文不仅要注重阅读,还应该注重背诵。背的东西多了,存在头脑里,随时能拿出来使用,对于写作或者与人交谈都是极为有用的。知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能够累积,而且能相互渗透,变得更透彻,因此,应善于培养学生积累的能力,如摘写成语、美句等。在古诗词背诵方面,可以专门选几节课来让学生们对诗。也可以让学生养成每天抄写背诵一首诗或词的习惯,然后在学期临近结束时开始全面攻克古诗词的背诵。
三、语文高效课堂要体现“简”———改革课堂结构。
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抓住知识主线,注重基础,讲练适度,彻底改变“满堂灌”“一讲到底”的落后教学方式。在自学、精讲、讨论、合作、检测、反馈等方面下功夫。关注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关注每一学生的问题。课堂上要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让学生自主却不自流,让学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身投入,紧张而愉悦地学习。
四、语文高效课堂要体现“实”———优化作业设计。
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形式,改进作业批改方式,减少学生重复、机械、无效的作业。教师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作业,发挥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和师生心灵交流的激励性作用。重视探究过程,强调过程反思。规范学生学习习惯。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等学习过程的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作为汉民族共同语,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认真学习的,语文教学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鼓励多读优秀作品,鼓励讨论问题主动参与,积极发言。
因此,语文教学的根本不在于是否“新”,而在于是否符合它的最终要求。假如真的是“新”,那自然好,假如只是形式上“新”了,那反而有可能误导语文教学,让它的面纱越戴越厚。这样说来,语文教学,应该更注重它的基本能力,更注重它的原始教育意义。抱着这种纯正的目标去实践语文教学,课堂上到底该更注重什么就一目了然了。牢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运用与修身语文到底该教什么,摒弃考试,摒弃其他,揭开语文的面纱,记住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答案非常明显。能读能写能顺畅交流,这是语文教学的最初目的,懂得做人的道理、尊敬父母长辈、尊敬教师、能够有一些好的习惯、有个人该有的素质,这是语文教学的深层目的。从这两个目的来看,语文教学应该就回归本原,在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语言与文字能力的基础上,加深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
总之,语文高效课堂首先必须是有效的,然后照顾每个学生的生命需求,使课堂变得灵动而有生命力。有目的地注意诸多好习惯的养成。做人的道理亦如是,学生平时的各种习惯,也都是慢慢养成的。在怎么教的问题上,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因为他起着一个自我表率的作用。当然,教师也可以用提出要求的办法来促使学生养成好习惯。只要能牢牢记住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那么很多事情都是很容易分出轻重的。总的来说,习惯在于培养,需要时间,而且这要求教师本身必须爱好阅读,给学生一种印象,一种观念,并渐渐地带领学生进入一种恬静的阅读习惯当中。只要阅读习惯养成了,学生就会自动爱上学习,爱上知识本身,这样,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已经完成了一半以上。当一切事物都摒弃掉那层面纱,它都会显得异常清晰。语文教学尤其如此,因为它不似数学那么单纯,不似英语那么功利。当云雾似的厚纱揭开之后,大家终于发现,原来它仍然是那么清晰明了的,只要有人真心想挖掘它的真意,它就显现出来了,一如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