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自主探究学习研究
【作者】 赵新燕
【机构】 (济南特殊教育中心,山东济南)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目前的小学美术课堂,不管学生是否喜欢,都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技能技法训练,或临摹图片,这样的教学形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不会有作品的创造性展现。可见,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构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自主探究学习
小学美术课堂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便是针对以往美术教育中的不足而提出来的,它由注重教师的教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学,由注重美术技能的训练到鼓励个性化的艺术表现。体现了美术教育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又张扬个性,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关注情感体验的新教学观念。这种体验式教学自主探究学习在语数外音美体等学科有所尝试,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看法,以便在自交流合作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积极性。
1,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环境。教师要实施自主探究教学,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创设体验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与环境互动,以发他们的四种不同能力,即具体体验能力、反思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主动实验能力,从而达到实施体验学习的目的。正如人们所说的“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我在课前备课时深入挖掘教材中最能激发学生兴趣、最能打动学生的教学内容,或制作精美的工艺品,绘制漂亮的作品;在教学的“引入课题”环节,以饱满的热情,使出十二分的努力来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创设体验学习的环境。
在教学理念上,淡化了传统的以美术学科为中心,改变注重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专业美术教育,选择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生活美术教育,加强了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和联系,发挥出美术课程所具有的浓郁的人文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教师讲授新课时直接指出过程、方法和结果的做法,采用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解答和尝试动手实践;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求知的过程及体验;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评价上,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为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发展。在开发教育资源上,充分利用本镇与灯光有关的美术教育资源,制作成漂亮而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课件。
2,激发体验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我会经常想些点子,在课前和学生一起做些与美术有关的新奇有趣的游戏活动。除了注意课前调动学习气氛外,在美术课上,同样会用一双敏锐的眼光发现教学的“趣点”,把思维的重点放在教学趣味的挖掘和营造上,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质,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开心地上美术课,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美术的情趣。如在学习《向日葵》绘画时,请学生按分组抢答竞赛的形式,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不同色彩的认识和感受。这节课的学习气氛很热烈,学生争相举手抢答,小组间相互比拼,围绕主题畅所欲言,整个过程学趣很浓,妙趣横生。这样,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之间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互动,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兴奋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体验活动,并把快乐的情绪、活跃的学习气氛延续到整堂课,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美术的无穷乐趣。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我会经常想些点子,在课前和学生一起做些与美术有关的新奇有趣的游戏活动。如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应变能力而进行“说出与圆形有关的物体”的接龙游戏。还有,为拉动小组间欢乐的活动气氛而进行的“‘盲人’画眼”游戏,等等。另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课前到图书馆或上网搜集一些有关艺术家的生平趣事或经典作品,再拿到美术课上交流,让他们增广见识,分享乐趣。这样,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变“传话”为“对话”,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之间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互动,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兴奋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体验活动,并把快乐的情绪、活跃的学习气氛延续到整堂课,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美术的无穷乐趣。
3,灵活使用教材。实际上教材只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众多媒介之一,是连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只能起到中介和“话题”的作用。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用现代的观点去看待教材,做到既用“书”,又不惟“书”,采取联系实际地灵活运用教材,根据教材上提供的许多有关美术的“话题”,引领学生围绕这些“话题”共同探究,从中获得学习的方法。另外,对教材上提供的“话题”,还引导学生在“话题”的点上进行泛化,就如以石击水,激起层层的探究波澜。
以往的很多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面对着精致漂亮的图片、面对着美仑美奂的经典石膏像,却是一脸的茫然,对美“熟视无睹”,发现不了美,体验不到美,感受不到美的熏陶,更谈不上为美而感动。这不能不说是以往美术教育的失败和悲哀。这是因为以往的小学美术教育忽视了美术具有传递情感和交流思想的功能,割裂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漠视学生实际情况的需求,特别是情感体验方面的需求。其实,美术的情感发源于生活,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感悟到生活的美丑现象,这种审美情感和态度有助于他们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美术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又会反过来促进学生对美术的情感体验,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的热情。
4,把体验转化为个性化的艺术表现。我们要承认,就算同一个年龄同一个班的几十名学生,由于受家庭环境、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认知水平、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等影响,他们之间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如果对存在差异的学生却都按统一的模式或规格进行要求,可想而知,那只能是取得适得其反的结果。所以我在美术教学时能承认学生的体验差异,尊重学生的体验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摒弃了以往老师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教师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学生个体,鼓励学生进取,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张扬个性,大胆进行艺术表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上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促进,在互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魅力,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这样的关系容易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学生之间的紧密合作,也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可见,自主探究学习,是让美术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美化生活中去,如学生把学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班级板报设计、班级装饰美化大赛、学生宿舍美化装饰比赛等活动,大大丰富了美术活动,也装点美化了学生的生活。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美就在身边,人人都爱美,人人都需要美,人人都可以创造美。
5,显性体验教学与隐性体验教学相结合。体验教学又分为显性体验教学和隐性体验教学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又是同步进行的,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互为促进,辩证统一的:显性体验教学是把“设计·应用”、“综合·探索”两个学习领域的美术课程设计成生动活泼的美术活动课,让学生把学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美化生活中去,体验美术的独特价值。
隐性体验教学是在“造型·表现”、“欣赏·评述”两个学习领域的美术课中,通过教师创设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气氛和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自由的创作表现和多样的欣赏评价活动,感受美术的独特魅力。我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审美情趣,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把同学和老师的卡通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示了出来。
结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能够掌握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现状与情感状态,还能够提高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知识与应用知识的水平,充分挖掘小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使他们成为主动、和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花朵。
参考文献:
【1】王丹,放飞孩子的翅膀——浅谈在美术课堂中贯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J】,读写算,2012,78
【2】腾守尧,生态式艺术教育概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自主探究学习
小学美术课堂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便是针对以往美术教育中的不足而提出来的,它由注重教师的教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学,由注重美术技能的训练到鼓励个性化的艺术表现。体现了美术教育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又张扬个性,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关注情感体验的新教学观念。这种体验式教学自主探究学习在语数外音美体等学科有所尝试,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看法,以便在自交流合作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积极性。
1,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环境。教师要实施自主探究教学,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创设体验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与环境互动,以发他们的四种不同能力,即具体体验能力、反思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主动实验能力,从而达到实施体验学习的目的。正如人们所说的“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我在课前备课时深入挖掘教材中最能激发学生兴趣、最能打动学生的教学内容,或制作精美的工艺品,绘制漂亮的作品;在教学的“引入课题”环节,以饱满的热情,使出十二分的努力来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创设体验学习的环境。
在教学理念上,淡化了传统的以美术学科为中心,改变注重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专业美术教育,选择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生活美术教育,加强了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和联系,发挥出美术课程所具有的浓郁的人文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教师讲授新课时直接指出过程、方法和结果的做法,采用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解答和尝试动手实践;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求知的过程及体验;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评价上,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为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发展。在开发教育资源上,充分利用本镇与灯光有关的美术教育资源,制作成漂亮而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课件。
2,激发体验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我会经常想些点子,在课前和学生一起做些与美术有关的新奇有趣的游戏活动。除了注意课前调动学习气氛外,在美术课上,同样会用一双敏锐的眼光发现教学的“趣点”,把思维的重点放在教学趣味的挖掘和营造上,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质,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开心地上美术课,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美术的情趣。如在学习《向日葵》绘画时,请学生按分组抢答竞赛的形式,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不同色彩的认识和感受。这节课的学习气氛很热烈,学生争相举手抢答,小组间相互比拼,围绕主题畅所欲言,整个过程学趣很浓,妙趣横生。这样,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之间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互动,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兴奋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体验活动,并把快乐的情绪、活跃的学习气氛延续到整堂课,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美术的无穷乐趣。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我会经常想些点子,在课前和学生一起做些与美术有关的新奇有趣的游戏活动。如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应变能力而进行“说出与圆形有关的物体”的接龙游戏。还有,为拉动小组间欢乐的活动气氛而进行的“‘盲人’画眼”游戏,等等。另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课前到图书馆或上网搜集一些有关艺术家的生平趣事或经典作品,再拿到美术课上交流,让他们增广见识,分享乐趣。这样,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变“传话”为“对话”,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之间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互动,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兴奋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体验活动,并把快乐的情绪、活跃的学习气氛延续到整堂课,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美术的无穷乐趣。
3,灵活使用教材。实际上教材只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众多媒介之一,是连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只能起到中介和“话题”的作用。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用现代的观点去看待教材,做到既用“书”,又不惟“书”,采取联系实际地灵活运用教材,根据教材上提供的许多有关美术的“话题”,引领学生围绕这些“话题”共同探究,从中获得学习的方法。另外,对教材上提供的“话题”,还引导学生在“话题”的点上进行泛化,就如以石击水,激起层层的探究波澜。
以往的很多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面对着精致漂亮的图片、面对着美仑美奂的经典石膏像,却是一脸的茫然,对美“熟视无睹”,发现不了美,体验不到美,感受不到美的熏陶,更谈不上为美而感动。这不能不说是以往美术教育的失败和悲哀。这是因为以往的小学美术教育忽视了美术具有传递情感和交流思想的功能,割裂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漠视学生实际情况的需求,特别是情感体验方面的需求。其实,美术的情感发源于生活,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感悟到生活的美丑现象,这种审美情感和态度有助于他们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美术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又会反过来促进学生对美术的情感体验,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的热情。
4,把体验转化为个性化的艺术表现。我们要承认,就算同一个年龄同一个班的几十名学生,由于受家庭环境、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认知水平、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等影响,他们之间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如果对存在差异的学生却都按统一的模式或规格进行要求,可想而知,那只能是取得适得其反的结果。所以我在美术教学时能承认学生的体验差异,尊重学生的体验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摒弃了以往老师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教师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学生个体,鼓励学生进取,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张扬个性,大胆进行艺术表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上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促进,在互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魅力,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这样的关系容易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学生之间的紧密合作,也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可见,自主探究学习,是让美术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美化生活中去,如学生把学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班级板报设计、班级装饰美化大赛、学生宿舍美化装饰比赛等活动,大大丰富了美术活动,也装点美化了学生的生活。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美就在身边,人人都爱美,人人都需要美,人人都可以创造美。
5,显性体验教学与隐性体验教学相结合。体验教学又分为显性体验教学和隐性体验教学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又是同步进行的,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互为促进,辩证统一的:显性体验教学是把“设计·应用”、“综合·探索”两个学习领域的美术课程设计成生动活泼的美术活动课,让学生把学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美化生活中去,体验美术的独特价值。
隐性体验教学是在“造型·表现”、“欣赏·评述”两个学习领域的美术课中,通过教师创设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气氛和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自由的创作表现和多样的欣赏评价活动,感受美术的独特魅力。我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审美情趣,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把同学和老师的卡通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示了出来。
结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能够掌握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现状与情感状态,还能够提高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知识与应用知识的水平,充分挖掘小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使他们成为主动、和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花朵。
参考文献:
【1】王丹,放飞孩子的翅膀——浅谈在美术课堂中贯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J】,读写算,2012,78
【2】腾守尧,生态式艺术教育概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