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培养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途径探索

【作者】 杨晓玲 廖 冬 钟惠惠

【机构】 (梅州农业学校,广东 梅州)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培养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途径,可以从德育课程创新、社团参与、实习学生编写职业道德素质读本三个方面做起。这三个方面贯穿了从知晓到体验再到实践最后到反思和提高的系统过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途径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职业院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把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
  中职学校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在校中职生已达2000多万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直接跨入社会,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未来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应对挑战,提出改进措施。
  培养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途径,可以从德育课程创新、社团参与、实习学生编写职业道德素质读本三个方面做起。
  一、德育课程创新
  德育课程创新包括两方面:课程内容创新和授课模式创新。
  (一)课程内容创新
  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德育课程在内容上的创新是加入特色内容,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给学生以职业道德的养料。中职德育课主要有五门德育课程,分别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和《心理健康》,此外还有德育的前沿阵地:班会课。在教学一线上我们通过实践探索,寻找到四个特色内容来增加德育课程在内容上的创新。
  第一,特色案例进德育课堂。
  以我校为例,这些内容包括:梅州籍华人华侨凭借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取得事业成功的典型事例;依靠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而在各行各业取得成绩的优秀人才的典型案例;本校毕业生在工作中因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而受嘉奖的典型案例;知名企业对员工职业道德素质的规定等等。
  第二,优秀企业文化进德育课堂。
  优秀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员工和企业拥有一致的目标,产生共同的价值观,并以此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使得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在德育堂上引入本行业相关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内容,让学生体悟现代工业文明,利用成功企业的例子让学生接受当中蕴含的道德要求,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三,行业职业道德规范进德育课堂。
  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具体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这种规范比公民职业道德规范更有针对性,要求更具体。
  比如,教育部2012年颁布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其中对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提出的基本理念是:“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在《标准》中,还将上述要求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个人的修养与行为等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共15条的规范。可见,在德育课堂上作这样的引入是十分必要的。
  第四,工作价值观进德育课堂。
  所谓工作价值观是个人对工作的终极目标的认同和追求。工作价值观是一种自我的、内涵的、多元的内容。在德育课上,要建立起个人的、良性的、正面的工作价值观,同时也要批判错误的工作价值观。比如,可以加入职场常见的错误工作价值观的案例,通过学生自主地分析、对比,得到正确的价值追求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动力。
  (二)授课模式创新。
  授课模式创新主要体现为在德育课堂增加道德体验式教育。通过在德育课上设计合理、有效的体验活动,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真切体会到职业道德的内涵,从而到达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目的。
  二、社团参与
  社团活动,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拓宽眼界、积累人际交往的经验和具体的做事能力。社团活动最重要的特点,是参加社团的学生完全出于自愿,受自身兴趣的引导,因此学生的主动性强,参与度高。所以社团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最佳平台之一。我校的社团活动非常丰富,学生很有热情,一些社团通过丰富的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比如,我校的舞蹈协会,为了培养学生守时的习惯,制定了较为严苛的规定:凡是舞蹈协会开展活动,有迟到者,自动退出协会。学生一腔热情参加舞蹈协会,当然不希望因为迟到这样的小事而失去学习的机会,因此在舞蹈协会活动时间,都准时参加。时间一长,守时成为了习惯。
  需要看到的是,社团缺少专为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而制定社团规则或者活动规则的意识,同时,专注于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内容还较欠缺,这是应该加强的地方。
  三、编写职业道德素质读本
  学生在毕业之前,有相当长的一段实习时间,在实习期间,是学生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提升较快的时期,利用这段时间,联系实习学生,指导他们完成职业道德素质读本,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职业道德素质读本,是学生在具体的职业和岗位上,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适应和磨练,根据自己的体会和经历编写而成的一本对在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提出具体要求的,具有很强指南性质的书。一方面,这样做有利于实习学生的自我反思、总结和提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在校学生与社会接轨,理解企业对员工在职业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
  比如,我校2011级、2012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深圳爱馨幼教机构实习就业,爱馨机构对我校的毕业生相当满意,年年提出合作要求。那么爱馨机构认为我校学生的哪些特质符合了它的要求?毕业生对爱馨的机构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是如何认识的?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编写职业道德素质读本得到答案。
  职业道德素质读本最大的特点在于一是由学生编写,拥有学生视角;二是有具体企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和鲜活的企业价值观。
  通过这三个途径,实现了德育课上知晓、体验,社团参与的体验、实践,编写职业道德素质读本的实践、反思和总结,每一个途径都互相渗透、不断推进。我们希望能助推中职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为这一群青少年拓宽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使他们在职业发展的路上走得更顺利,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 张庆子. 论中职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本质[J].中等职业教育.2012(10)
  [2] 石林. 职校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J]. 中国电力教育. 2007(S2)
  [3] 李小鲁. 职业道德——职业教育的精神基石[J]. 现代教育论丛. 2007(06)
  [4] 苏茂芳. 论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 教育与职业. 2002(06)
  [5] 张金华.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原则及途径[J]. 职业技术教育.1997(11)
  作者简介:杨晓玲(1982——)女,广东梅州农业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中职德育。(广东 梅州)
  廖冬(1976——)女,广东梅州农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职德育。(广东 梅州)
  钟惠惠(1979——)女,广东梅州农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广东 梅州)